内阁大臣们来到乾清宫,前线大捷的消息,他们也都已经知道了。
几个老头一入宫就发现,宫中十分热闹,太监、宫女,就连许多侍卫都在为前线欢呼。
当大臣们到了乾清宫时,却发现皇帝不在。一番询问,才知道陛下刚出去了,好像去太庙了。大臣们一听,赶忙又往太庙赶去。
当众人来到太庙时,皇帝已经出来了,只见崇祯眼角处还有些红润,想来是和祖先们聊了多年来的辛酸苦辣。
“臣等拜见陛下。”首辅带头行躬身拜见大礼,其余阁臣也赶忙跟上。这一拜,也带着久违的期盼,人人声音沙哑。
“阁老们,不必多礼,朕、朕、朕……”
“陛下,此战之胜,乃是我朝之福,苍生之福。有此等大胜,何愁国朝不兴,虏寇不灭。”
“陛下,首辅此言,也是臣等之心声。”
今日就连李邦华来了,他得知前线大捷的消息,病都好了不少,也不在床上躺着了,穿好官袍,与众阁臣一同前来,此时说话也有了几分力气。
崇祯与阁臣们聊了一会,一同去乾清宫。当来到这里时,只见宫门外站满了大臣。
臣子们见皇帝来了,一同跪地,高呼陛下万岁,都是得知前线大捷,来给皇帝道喜的。
今天不仅仅是宫里热闹,就连京师也是轰动了。大捷的消息在城中散开,百姓们高声欢呼。
酒楼、茶馆、街道上,到处都是在议论此事。
“打得好啊!王师大捷,把满洲鞑子打得屁滚尿流!”
“是啊,这次朝廷是真给力,派出的军队都是能打的,居然真就打赢了!”
“那是,你也不看看,勇卫营都去了,那可是朝廷的精锐。满洲鞑子欺负我们这么多年,这次终于轮到他们倒霉了。”
“光倒霉就完了吗?要是王师能打进盛京就好了,诛杀所有建奴,那才好呢。”
今日的议论是十分高涨。白天时,大街上站满了人;傍晚时,烟花齐放,比过年还热闹。
其中,勇卫营的家属那一个个都是扬眉吐气,自家儿子在军中杀鞑子;军器局里面做工的家属,那一个个脸上都特有面。
当天,内廷就有人去了军器局,给所有官兵家属每人发了一两银子。看似不多,却也不少,好几万人呢。这也是崇祯有钱了,高兴啊,区区几万两,小意思。
家属们对皇帝突然的赏赐,那也是很高兴,但高兴之余不免有些担心。他们知道打赢了,也能猜出来战事进行的一定很惨烈,只能在心里为前线的家人祈祷,平平安安。
乾清宫,阁臣们就赏赐之事细细地进行了一番商议:有功将士,升官、赏钱,再赏赐一些田亩。勇卫营的话,还是看皇帝的意思。阁臣们进了忠言之后,就等皇帝圣裁了。
崇祯也思索了一番,最终决定,给前线吃一颗定心丸:战后再论功行赏,有功将士,不吝封爵以待,不论何人,只要功劳够大,就给封爵;其次才是升官、赏钱。其中,勇卫营不仅赏钱、赏田,还发媳妇。
“陛下,这、这、这种赏赐,老臣还真是闻所未闻,算是国家发媳妇吗?”李邦华忍不住发问。
“爱卿所言甚是,将士们连年征战,若收复辽东,朕就给将士们发媳妇。”说到这,看向首辅,再加一句,“媳妇有限,功大者得!”
崇祯的话把乾清宫内的大臣、宫女、太监全都给逗笑了,气氛着实融洽。
内阁这边,对于皇帝的思路也没反对,反正勇卫营是你皇帝的,你愿意给官兵发媳妇,那也是好事。
待大臣们走后,崇祯手里捏着女婿给李定国的请功奏报,此时已经沉下心来。如此大功不赏,说不过去;赏吧,此人从前毕竟是献贼义子。若此人真肯为朝廷效力,也不妨给他个机会。
想到这,转身来到御案,御笔朱批:赏白银两千,京城一座宅子,并免去其从前罪责。若再立新功,则按照各镇规格予以赏赐。“来人,送往内阁。”
一名内侍小太监接过之后,躬身退了出去。
要是换做别人,斩了两个王,最起码也得给个伯,还加着一些荣誉和实质性的东西。但碍于此人从前是献贼义子,因此这份赏赐是打了折扣的。不过免去罪名,这是个好东西,不用再背着贼的标签。
忠勇侯府。
朱美娖跪在门前,向锦州方向深深叩拜。自夫君出关之后,每日里都很担心,如今夫君打了胜仗,怎能不高兴。叩拜之余,不由得泪水滴落在地。
两个小宫女也都很兴奋,侯爷打胜仗,那赵靖、赵翊一定也平安无事,心里的大石头放下了不少。
朱媺娖在宫女的搀扶下起身回屋后,又在神佛面前上了三炷香,祈求保佑,才回屋。
一进屋就看见睡得正香的孩子,脸蛋还带着淡淡的笑意,这小脸和他爹笑起来真是一模一样,忍不住上去轻轻的摸了摸孩子的脸:等你爹回来,就可以团聚了。
消息在京师散开后,也逐渐在北方传开,整个北方大地,鞭炮响了好几天。没有任何事情比王师干翻鞑子还能让军民百姓如此开心的事情了。
当一个王朝的内部矛盾太多时,外部的胜利可以有效地减轻内部问题,对朝廷今后给底层民众画饼有很大的帮助。
报捷的信使十日到了京,而黄义明只在锦州停留三日就定下了继续往前打,打过大凌河。而就在明军攻下锦州后的第二天夜里,鞑子使者到了,守军迅速将这一消息传入城中,不久这些使者就被带了进去。
总督府内,三个汉奸站在厅内。
多尔衮撤退之后,不久就收到了锦州被明军攻破的消息,这一消息令他十分震惊。结合战场上明军火器的表现,他觉得还是得用炮灰来消耗,减少大清精锐的损失,要不然后面如何震慑宵小。
如此,派出使者去迷惑明军,拖延时间,以便大清可以迅速从日本、朝鲜再调集一些有战力的精锐过来和明军死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