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 第700章 大宋最高宰执会议,讨论蒙古的威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00章 大宋最高宰执会议,讨论蒙古的威胁

临安皇宫,中书门下。

晨曦初露,朱漆大门缓缓开启。参知政事陈文泰与御史中丞高守义一前一后步入议事大堂。堂内烛火通明,八盏青铜仙鹤灯台分立两侧,映照着壁上悬挂的《万里江山图》。

陈文泰年约五旬,面容清癯,一袭紫袍纤尘不染。他缓步走向东首第二张交椅,指尖不经意地拂过椅背上的蟠龙雕花。

高守义紧随其后,这位新晋御史中丞不过四十出头,眉宇间却已刻满官场沉浮的痕迹。他在西首第三张椅子落座,目光扫过空着的主位,低声问道:“陈参政可知今日所议何事?”

陈文泰微微摇头:“只听说是枢密院来自北方哦军情。”他话音未落,门外忽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八名金甲侍卫分立两侧,韩侂胄大步流星走入堂中。

今日的韩侂胄身着绛紫朝服,腰束玉带,虽已年过花甲,却步履生风。陈文泰与高守义急忙起身相迎,却被韩侂胄摆手制止:“二位不必多礼。”

正当此时,门外又传来通报声。只见辛弃疾与杨万里并肩而入,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身后还跟着一袭青衫的韩牧。韩侂胄见状竟起身相迎:“国师也来了,正好一同参详军国大事。”

辛弃疾拱手道:“首相,陆务观近日染恙,告假在家。”

韩侂胄颔首示意众人入座。侍从悄无声息地奉上香茗,氤氲热气在堂中缭绕。

“今日请诸位前来,是为北方蒙古之事。”韩侂胄开门见山,目光扫过众人,“辛枢密,你将情形说与大家知晓。”

辛弃疾起身展开一卷密报:“据枢密院探马司最新消息,铁木真已在阿尔泰山麓大败乃蛮部太阳汗。”他走到巨幅地图前,手指划过漠北草原,“三年来,铁木真先后收服塔塔儿、克烈、蔑儿乞等十一大部。如今蒙古草原十之七八已归其所有。”

堂内一时寂静。陈文泰捻须沉吟道:“蒙古虽强,毕竟远在塞外,中间还隔着一个金国。依下官看,未必会危及我大宋。”

高守义立即附和:“陈相所言极是。那些蛮子就算统一了,也不过是在草原上争个汗位罢了。”

韩侂胄微微点头,目光扫向辛弃疾:“辛枢密以为如何?”

辛弃疾深吸一口气,走到地图前:“首相、诸位同僚,请看。”他手指地图上方,“二十年前,铁木真还只是一个小部落首领。如今他已控弦之士十万,战马三十万匹。更可怕的是,”他顿了顿,“此人用兵之道,远非寻常蛮酋可比。”

他转身面向众人,目光如炬:“去岁春,铁木真三日内奔袭八百里,直捣克烈部王帐;今春又利用风雪之夜,突袭乃蛮部粮草大营。用兵之诡诈,用间之精妙,实非等闲。”

杨万里接口道:“据三司使掌握的情报,铁木真已在漠北设立'怯薛'军制,建立驿站系统,甚至开始创制文字。这绝非普通游牧部落所为。”

韩侂胄眉头微蹙,手指轻叩桌面:“如此说来,这铁木真志不在小?”

“正是。”辛弃疾语气沉重,“如今蒙古、金、宋三国鼎立之势,恰如百年前金、辽、宋对峙之局。当年我朝联金灭辽,结果如何?”他环视众人,见皆默然不语,继续道,“如今我朝北伐在即,若与金国大战正酣时,蒙古突然南下...”

堂内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陈文泰与高守义对视一眼,面色也凝重起来。

韩侂胄沉吟片刻,忽然道:“既然如此,何不遣使与蒙古结盟?共分金国之地?”

高守义立即附和:“太师高见!若是联蒙灭金,既可报靖康之耻,又可...”

“万万不可!”杨万里猛地起身,声音竟有些发颤,“昔日联金灭辽之痛,犹在眼前!当年也是说共分辽地,结果如何?金兵铁蹄南下,直捣汴京!今日若重蹈覆辙,只怕蒙古铁骑下一个目标就是临安!”

辛弃疾重重点头:“杨三司所言极是。与虎谋皮,终为虎伤。铁木真之志,恐怕不止于金国。”

韩侂胄面色沉了下来,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一直沉默的韩牧身上:“韩真人有何高见?”

韩牧缓缓起身,向众人拱手一礼:“贫道方外之人,本不该妄议国政。但既蒙太师垂询,敢不竭诚?”他走到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黄河两岸,“蒙古崛起,已成定局。然其完全统一草原,尚需时日。当下之策,当以快打慢。”

“哦?”韩侂胄挑眉,“详细道来。”

韩牧继续道:“一方面,加速北伐准备,趁蒙古未全力南下之前,大宋出绝对主力攻打金国,先收复中原失地。另一方面,派遣精干使者前往草原,不是结盟,而是了解铁木真其人与蒙古内部情况。知己知彼,方能应对得当。”

辛弃疾补充道:“韩小友所言极是。老夫建议立即加强淮河、山东边防,同时派探马司精锐深入漠北,密切关注蒙古动向。北伐之事宜早不宜迟,但必须做好万全准备,防备蒙古趁机南下。”

杨万里道:“三司可使加紧筹措粮草,确保北伐军需。但同时也要预留部分资源,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数。”

堂内众人纷纷点头。陈文泰与高守义也改变了先前的态度,开始认真讨论起边防与军备事宜。

韩侂胄沉思良久,目光缓缓扫过堂中众人。烛火映照下,他的面容显得格外凝重:“辛枢密,立即加强北边防务,特别是淮河以北两路与山东路。杨三司,粮草筹措要加快,但要预留三成作为应急之需。”他转向陈文泰与高守义,“二位负责与六部协调,确保政令畅通。”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韩牧身上:“韩真人,听闻你在重阳宫组建了抗金同盟。不知可否派遣武林高手,前往漠北打探消息?江湖人士行动隐蔽,或许能得到官方探子无法获取的情报。”

韩牧颔首:“贫道返回重阳宫后,会选派得力一些弟子前往漠北打探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