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703章 新相治关中,孙权入辽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03章 新相治关中,孙权入辽东

六个月的时间,不长也不短。

这六个月的时间里,南汉迁都长安的事宜,已推进至尾声。

这座承载过大汉荣光的千年古都,本就规制恢宏、布局井然。

无需大兴土木,只需按规制修葺殿宇、疏浚沟渠,便可整饬一新、即刻使用。

省却了无数人力物力。

益、荆、扬、交、凉五州官员陆续抵达。

朝廷早按职级备好府邸与办公署衙,诸事安排得妥帖周全,全无仓促迁徙之纷乱。

未央大殿之上,朱红梁柱已焕新颜,龙椅上的玄色锦缎熠熠生辉。

刘备身着帝王冠冕,端坐御座,威严持重。

每日朝会,阶下肃立百名文武百官。

算是真正执掌起帝王权柄。

但他并未将这权力攥于掌心、反而始终秉持“用人不疑”的信条,将朝政大权全权托付给新的大汉丞相。

从官吏考核、农桑水利到边防守备,凡军国要务,皆听新相诸葛亮擘画。

诸葛亮亦不负重托。

他秉持“开诚布公、依法治国”的理念。

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

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注:以上几段摘录三国志】

又与法正、马良、伊籍等离亲拟《关中治略》,严令“胡汉一体,犯法同罪”,官吏秉公执法,乡野遍设亭驿,盗贼销声匿迹。

对那些屡犯边鄙、不服教化的劣胡部族,该杀即杀,绝不姑息。

又以精锐铁骑沿边境巡防,凡有劫掠滋事者,当即依法处置。

几番整肃之下,顽劣部族自知无利可图,又忌惮法度森严,纷纷裹挟部北遁;

而素来与汉民和睦、愿守规矩的善胡,则感念刘备“抚夷以恩”的国策,主动归附,或耕田于渭水之畔,或入营充任乡勇。

胡汉杂处之地,渐无纷争。

如今的关中,阡陌重新规整,逃亡的流民陆续返乡,田垄上再现耕犁翻土的身影。

长安城内,商铺次第开张,市井间人声渐起,虽未及昔日鼎盛,却已褪去战乱的萧索,甚至达到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的程度。

刘备立于未央宫高城之上,望着街衢间往来有序的人群,心中暗叹:

有孔明辅佐,这关中沃土,必能重归繁华。

这分崩离析的大汉,终会在我刘备这里重归一统么?

真的,好生期待……

……

也是这六个月,关平率领麾下猛将丁奉、张南各领锐卒,三面合围穰城。

城头箭矢如雨,城下云梯林立,荆州军将士浴血冲锋,终在第三日破城而入,将“关”字大旗插上了穰城谯楼。

程昱见苦心经营的南阳防线已然崩塌,只得忍痛焚毁囤积的粮草辎重,带着残部北退伊阙关。

伊阙关为洛阳南边门户。

此处两山对峙、伊水横亘,易守难攻。

便当即下令驻兵筑垒,深挖壕沟、密布鹿角,凭险设立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死死扼住汉军北上的咽喉。

至此,从江汉腹地到南阳盆地,荆州全境尽数归入南汉版图。

北望伊阙,越过此关便是偃师平原,东都洛阳已近在咫尺,兵锋所指,仿佛触手可及。

在第三个月的时候。

关羽立马穰城之巅,丹凤眼扫过千里沃野。

连胜之下,战意已然沸腾。

他欲传令三军,欲以三弟张飞为先锋,整备兵马,乘胜突破伊阙关,直捣洛阳腹地。

徐庶和庞统却坚决反对。

徐庶的告诫是:“此战俘获魏军甚众,粮草本就难以为继,若再轻举冒进,恐战俘生乱、后方不稳!”

庞统的建议相差无几:“伊阙关险固难攻,我军久战已疲,当先消化战果、补足粮草,再图北伐不迟。”

两位谋士的极力相劝,终于打消了关羽继续进兵的念头。

于是,关羽按捺下急进之心,传令三军就地休整。

他一面令将士清点战俘、登记造册,择其精壮编入辅军,老弱发放口粮遣返,一面派遣官吏分赴荆州各郡县,督办粮草征集与屯垦事宜;

同时命关平、丁奉严守穰城及南阳诸隘,防备伊阙关魏军反扑。

徐庶与庞统则主持安抚流民、整饬吏治,安排援粮之策。

又过三个月后,秋粮终下,终于度过了三军无粮之患。

……

同样是这六个月。

周瑜尽得扬州之境,刘备为彰显其功,加封其为越乡侯,扬州牧。

于巢湖督造战船,随时准备继续北上。

却闻广陵孙权造船入海,竟往辽东而去。

对此,周瑜并未追击。

只是派程普占领了孙权原本占据的广陵。

……

也同样是在这六个月,远在交州的太史慈不负所托,率军力克顽敌、复夺交趾,将动荡已久的交州全境重新纳入南汉版图。

雍闿、吕凯等人见大势已去,无力抗衡,只得带着残余部众远赴南中,投奔孟获寻求庇护。

太史慈暂领交州之主,接管全境军政。

他当即下令重新整饬吏治、安抚流民、疏通商路,以快速恢复交南秩序。

……

而这六个月,最失意者,莫过于辽东公孙渊。

他接到孙权的结盟书信,当即大喜过望。

决意借东吴之力共反曹魏,趁乱分一杯羹。

心中更暗自盘算:待南汉兵锋北上、中原大乱之际,便先携讨魏之功,再献孙权首级归降南汉。

如此不世之功,或许能换得南汉认可,让他继续执掌辽东,保全一方权势。

公孙渊虽有贪心,亦并非愚钝,早已虑及孙权可能设诈。

故吕蒙暗渡魏境,过柳城西赴辽东请求收留。

公孙渊亲率大军前往相迎,又欲沿途尽设伏兵,欲以强兵威压之势,尽收这支“残兵” 为己所用。

却未曾想,孙权真正的主力早已从海上悄然登陆。

在凌统的率领下疾奔辽东治所襄平,一举截断了公孙渊的后路。

随后迅速扼守粮道,断绝其粮草补给,再与掉头西进的吕蒙所部形成东西夹击之势,竟将仓皇回援的公孙渊部,活活困死在辽隧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