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马其顿这边的士兵还在盾牌下躲着箭雨的时候,郑营这边由南宫向我带来的军队却祭出了己方的大杀器。
他们将一架架投石车推了上来,紧接着,就开始填装石弹。
随着一声令下,那些石弹带着对侵略者的怒火,向马其顿阵地上砸了过去。
由于马其顿阵营没有掩体,军士只能祈祷自己的运气好一点儿了。
毕竟他们还被箭雨射的抬不起头来呢,丝毫不能躲避。
于是,就看到巨大的石丸砸进马其顿阵营,一砸一大片,甚至石弹还会在地上跳跃,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此时,看着己方队伍这样被砸,马其顿军士纷纷敢怒不敢言,之前的愤怒早已消散,此刻在他们心中滋生的,是对死亡的恐惧。
这边郑营的“炮火”还没有停止,而且,好像才正开始呢。
马其顿这边的士兵,听着一声甚过一声的石弹呼啸声,终于吓破了胆,连长官的命令都不顾了,纷纷丢下武器逃亡。
长官还在等后方将领的命令,可还没等到,就看到自己方的军士开始溃逃。
他赶紧命人拦住那些人,可自己手下的人,早已被箭雨和密集的石弹吓坏了,一点也不敢从盾牌下出去。
于是长官们那个气呀,就差亲自提刀上去砍了。
还没等他前去,后方将领的命令就传过来了,传令士兵说,“主将命令撤,回去休整再战!”
一闻此言,他简直高兴地飞起,顾不上躺在地上还能抢救一下的部下,直接给部队下了撤退命令。
他们跑啊跑,才跑了几百米,就发现前方好像有人聚集起来了。
“怎么回事?不撤了?”
此时,所有马其顿士兵都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而他们身后,诸侯联军早已填平了陷坑,向他们追上来了。
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即将归于终点,马其顿的士兵连忙向前挤着,争取那逃命的一线生机。
这就给身后的诸侯联军给了机会,他们拿起弩箭,将这些马其顿士兵一顿乱射。
马其顿士兵的心中,一万匹羊驼在奔腾。
他们没料到,往日战无不胜的自己,为何突然间会败得如此彻底。
这还是他们知道的那个世界吗?这还是那个除了他们,其他人都是弱鸡的吃鸡赛场吗?
这正是前有自己人堵截,后有敌人追杀,众人叫苦不迭。
要说为何马其顿士兵会逃不掉,那是因为南宫向我早已经带着自己的机动部队,绕到其军队后方,设置了层层路障,将他们阻隔地退无可退。
他们本以为打不过还可以跑,没想到是进入了郑营的口袋阵,死活钻不出去。
步兵的劣势,在此刻被展露无遗了。
虽然他们还有部分骑兵,但那有什么呢,对上郑国精锐的骑兵,他们早就被杀得渣都不剩了。
随后,面对剩下的步兵的,将会是一场屠杀。
双方进行了一天一夜的厮杀,直到第二天黎明,马其顿军阵的主将亚历山大才在亲军的拼死护卫下,逃了出去。
一路风声鹤唳,他头也不回地逃了。
而他那可怜的马其顿方阵的五万士兵,折损了三万多,另有一万被俘的。
回到爱琴海的希腊半岛上,亚历山大每每想起那场战役,都不由得害怕。
终于,经历了两年多的痛苦折磨后,他闭上了他那不甘的双眼。
带着他没能征服东方的梦,彻底长眠于地下。
打胜了这场仗,南宫向我并没有将俘虏们全都斩杀,而是给了他们加入自己军队的机会。
也借由他们,组成了自己的马其顿方阵。
曾经被马其顿征服的中亚地区,也尽皆回到了郑营的诸侯们手中。
甚至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征服的地区,也在看到马其顿方阵的一刹那,选择臣服于南宫向我的军队。
紧接着,南宫向我带着自己的军队和这支马其顿军,打到了爱琴海的希腊半岛。
南宫向我将此地拿下,变成了自己的封地,随后便一直向西进发,最终拿下了整个西方欧洲世界。
那里的古罗马还没有崛起呢,所以很轻易就臣服于他了。
南宫向我建立了新的国家,将西域的封地留给了自己的儿子。
而这个新的国家,他起名叫秦。
不用说,也是姬忽给他命的名。
按理说,分封诸侯是不用灭亡的国家名字的,但这里却用了,只能说我们的主人公不拘一格吧。
还有就是,此大秦非彼大秦。
在汉朝西域记里边记载,西方有个大国与汉朝一样强大,所以被称为大秦。
秦这个国名,也是有史可查的。
南宫向我被封为秦侯,世代在此驻守。
而且,让其最开心的是,这是属于姬忽所划分的郑国范围外,他可以永远保留这块封地,没有人可以从法理上夺取。
除非他自己或者子孙作死,不然,他们南宫家,将永远做这里的王。
秦国离新郑已经太远了,所以姬忽没让南宫向我来朝见自己,而是让他派人来就行了。
南宫向我感叹他这位师傅兼华夏史上最贤明的君主,带着对姬忽的重重敬意,誓死镇守大郑的西方。
并把他写入南宫家族的族规,任何南宫家的人,都不得做有损大郑的事,永远做大郑的臣子,大郑有难,第一个救援,永保大郑的江山。
那次大战没过几年,条伯便带人向印度地界行去。
他们一路穿过印度的开伯尔山口,长驱直入到了印度。
一开始还因为疾病挡住了他们的步伐,但很快,他们得到了新郑那边送来的药物,学会了净化饮水防病,最终经过几十年的渗透和蚕食,将现在印度拿下。
消息传回郑都,新郑那边将条伯由伯升为侯,命其为方伯,掌管整个南亚的事务。
在东方方,后氏已经拿下了整个东瀛,变成了那座岛上的王。
然后姬忽命百里奚蹇叔还有管仲的后人,带领人乘船南西,他们经过东南半岛的吴国做了短暂的休整,随后在新铸好的罗盘的指引下,找到了澳大利亚,在那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
至此,亚欧大陆所有能暂时到达的地方,都被郑国占据,世界的形式,正在向着姬忽期望的方向发展。
姬忽死后,他的后人利用他留下来的图纸,先后占领了非洲,乘船登上了美洲,并将当地的作物带回了郑国,使粮食翻了一番,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而美洲的人民,则是殷商后裔,他们在郑人中精通殷商语言之人的劝说下,举整个美洲投靠了郑国。
新的郑君将那地方封为殷国,随后建立了商郡,与殷国并存。
残留的宋氏,也被任命为那里的郡守。
他们开心极了,毕竟这算是找到了组织。但是回头一看,掌管兵马的大元帅确是原先齐国的公子彭生后人,冷汗又不由得从额头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