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针破苍穹 > 第617章 东洛之局与裂岸湾的浪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7章 东洛之局与裂岸湾的浪影

夜色像一张厚重的幕布,覆盖住赤焰城的每一处细碎响动。东洛小港的月光被潮水磨成了碎银,船影在那里交错。合议分作两路:一队由方拙与墨判带着裴晋为诱饵,静候在东洛;另一队由陈浩、白霜雪、夜烬、柳恒率先出发向裂岸湾深处,仅留几名眼线守城应变。流光的潮印在海口与裂岸湾之间来回传讯,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牵着两端的手。

东洛的气氛异常冷静。方拙把裴晋收在一个看似破旧却机关纵横的茅屋中,墨判把回写镜与几枚假账摆在桌上,像在编一个诱人的把戏。裴晋被束起,却被允以以假释真——只要他在场,阎刃或阮仲这些掮客便可能照约而来,而一旦他们一露头,便能以公证与回写镜之证把上头链条连缀上来。裴晋的手指因为紧张在微抖,他的额角有冷汗,但眼神比起前夜更多了一丝决然:他知道这一步若成功,或许还能换回家人的安全;若失败,则不仅是他一人要承受。

“记得,一旦有人来,先用假账把阎刃诱出,别给他们带着货离去的空子。”方拙在暗处低语。墨判点头,手指在回写镜边轻敲,仪器像一只等待的耳朵,随时准备捕捉那一阵指纹与指触。

果然,夜色未深,木栈桥尽处的影影绰绰里出现了人影。三个男人步履匆匆,头戴斗篷。为首之人身材敦厚,眼神狡黠,正是黑钢会的阎刃;随行者里有一名体型瘦削、神情谨慎的中年男人,袖口露出一枚薄薄的暗章环纹——阮仲。阮仲正是裴晋所说的“内禁使”,城丞麾下那类暗线之人,经常在灰色地带斡旋。

阎刃低语几句,阮仲点点头,便在木箱旁巡停。此刻,方拙正好把那摊“新的货单”摊开在地,装作无意中把“学馆某讲师的暗票”写得更明显。阎刃掀开箱子,眼里闪过像猫捕食前的那抹光——货物、碎片、半芯的影子全都在那里。墨判悄然启动回写镜,寒光在镜面上跳动,准备在最短瞬间捕获触碰者的指纹纹路并做回照比对。

“阎刃。”方拙的声音像一把抛出的网,平静却具压迫,“我们今夜只是来替城里一件失踪物验明公章。若你愿合作,交出来者名字,我们可以减少你的麻烦;若你执意转手,他日若被查,那麻烦便是更大的一笔。”

阎刃哼了一声,他并非愚鲁。阮仲在一旁微微点头,像是对此事已有预料。阎刃伸手碰上其中一块铜片,镜面立刻映出了指纹的细节。墨判操控回写镜一一比对那纹路,屏幕上跳出的比对结果令方拙的脸色微变:指纹链路与此前在学馆偏院出现的车轮花纹、在夜市中被捕掮客手背上的隐刻,竟然共有一条共同的分支,而那条分支的终点——指向的是城丞附近一名并非公开的内卫长官,名叫“阮仲”。

现场的气氛像被冷水泼了一下。阮仲的脸色微变,但他的职业素养让他迅速收回惊慌,假笑道:“诸位夜里扰人,误会一场。若你们想把官事扩大,就走法律那一套吧。”话音虽低,但已是知晓被点名后的惯常防御。

此时,方拙与墨判将回写镜的取样画面公布于众,围观的几名小吏、几个小商贩一时间被证据的逻辑震住。阮仲眼看形势不利,欲拔袖离去,却被夜风里忽然走近的两个黑影擒住,那是由白霜雪与两名掩护者悄然布下的围捕网。阮仲被按住时,面色极不甘,却也难以失态。方拙把事摆明于阮仲面前的同时,把他的指纹复制件装上了公证之封——若阮仲抵赖,公证将成为扭转舆论和法律角力的关键。

被捕的阮仲在合议的密室里几乎崩溃。他的口供搅和着惧怕与贪婪,最终吐出不少信息:澹台家在半年前委托一个外盘“澹台司书”做数次秘密采购,阮仲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执行者;真正的收货地点并不总在东洛或裂岸湾,而是会在潮浪与昼夜交替中换位;每当护航行列由内禁使与黑钢会协同,学馆的账目便会以“修复文物”为由开支,掩盖流向。而那位“澹台司书”的代号,竟与一处更高的家族账薄序号相连——那序号直指京中一处家令信札里的秘略文档。

东洛局的结果是及时而致命的一击:阮仲被拘,阎刃之名与黑钢会的若干交易被摊开,能指向城中的更多节点;更关键的是,裴晋提供的暗码证实了阮仲夜间与半月湾、裂岸湾的接合方式。方拙便以这些证据向城中与外省递出逼问函,要求封锁那些暗港航线并展开彻查。城中的动摇开始生出裂缝。

——

与此同时,裂岸湾的天色更为阴冷。陈浩一队登上荒废的灯塔基座,那里礁石密布,潮汐的方向复杂,正是他们预料的拼合点。白霜雪敏捷侦查四周,夜烬和柳恒以敏捷的步伐在沿岸布下埋伏。风在礁石之间回荡,像某种低声的警示。

裂岸湾的岸线上,几艘小船靠近,一群面具者正在把箱匣从船舷抬起。他们动作迅速,带着一种职业的冷静。领头的人并未像阎刃那般粗俗,而是戴着一枚素面木面具,步态从容,像潮水中升起的雕塑。白霜雪低声:“那人的气息与我们在祠堂中见过的面具者有着同类的节拍,他显然是更高层的执行者,不会轻易露全面。”

陈浩点点头,知道这类人更难制服。他以归元之针在手,准备以最小的干扰去撬动别人既有的阵脚:若他能在拼合前把羊皮条或半核的一部分临时锁死,就能把祭谱的写入程序短路。但裂岸湾的对方也非无备,他们在海边布有数处回写阵与假线,任何粗糙的入侵都会引动更深的写名防御。

当夜,潮水像被某种意志牵动一般,一波又一波把小船推上礁岩。面具者在处理货物时并未察觉被窥伺的危险,一名身材瘦小的掮客把一个被黑缚布包的小匣从船舷递给木面具者——那匣子里似乎有着另一枚半核的影子。陈浩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他与白霜雪一同扑上,夜烬则侧翼突进,柳恒负责封锁退路。瞬间,近身的格斗爆发:海风裹着刀光与鞭影,铁器撞击的声音在礁石间回响。木面具者的手法极为稳健,他不急于反击,而是用一系列熟练的手势引导周围人的动作——似在用仪式的节拍安抚写名回路。正当陈浩试图将匣子夺下时,那匣子在他手触的一瞬散出一股细腻的光纹,像被施了保护咒,陈浩一时间感觉到自胸口缝合处有一股强烈的牵引,像某种旧日的呼唤回拨到他的名字。

他知道危险不只是肉身的刀锋,还有那能把名字从胸口抽走的术法。陈浩强行以裁决之意压住那丝牵引,把匣子往后一推,夜烬一个翻身将其抢到怀中。警铃自对方阵法里响起——他们触动了写名的边缘防护。木面具者冷笑,示意一声,岸上另一处暗区同时亮起更强的符火,一阵阵被催动的符纸像沙暴般扑向海风,试图以符帛覆盖现场,把任何触碰的记录回写为“祭祀之误”。

局势骤然严峻。陈浩知晓若不在数息内压制那回写,他的名字极可能被机器或祭谱抽出。而那样一来,不只是他,同行者的身份也会被迫随机改写,整个小队可能在数日之后被“系统化”成他人名下的手续。于是他顶住胸口那阵狂乱的牵引,把手中余针快速排列成一个极微的“返照圈”——一种用针意把被写入口径以更高频率反拍的技法。他把匣子与自身的名脉并行连结,短暂成为一个“活动锚点”,使得匣子在被强行记录的瞬间把写入的痕迹折回去,产生了短暂的断点。

这一瞬间,周围的祭谱回流出现了裂隙——木面具者脸色一变,他显然没料到有这样一个能与写名机制对接而不被吞噬的锚。于是,他下令撤退,面具者的手下一度慌乱,几个箱匣被匆忙扔入海中,随着潮水被卷走。木面具者的身影在撤离时与陈浩四人短暂对视,那目光里带着某种无畏与确定:他们并未输掉战争,只是为了更大的棋局暂撤。

战斗尘埃落定,夜烬抱着匣子喘息,柳恒检查了几处被损坏的回写符纸。白霜雪的衣袖被划破一道皮肉,夜烬的肩上有血渍,但他们都安然无致命伤。最可怕的事实是:他们只是夺回了一部分箱匣,而木面具者把最具决定性的半核片段用船舟一投,就沉入了更深的海流。裂岸湾的潮流太过复杂,某些东西一旦滑入暗礁便难以寻回。

“那片半核流入深礁,”陈浩沉声,“对方有预谋地把它丢入海底,想靠潮汐与暗礁把它隐藏。我们不能徒追海面——必须在暗流里找到它,或把对方在更深处的接点揪出来。”

夜烬按住匣子,脸色冷了:“今晚虽然拉下了阎刃与阮仲一线,但真正的下手人仍在后面。裂岸湾那枚丢下的半核,可能会在别处被打捞,或被用作更危险的接口。我们必须比他们更快一步。”

天将破晓,海面上慢慢泛白。两路行动虽有成效,但代价也很明显:碎片并非全数回笼,且更深的买主尚未露面。更糟糕的是,阮仲被捕后,城中已有几个沉默的官吏开始频繁夜访,显然有人在朝中或家族上层开始动手回溯证据。澹台这边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以更大的力道反扑,把合议的每一位成员推到风口浪尖。

陈浩站在礁边,望着那被退回的海面,胸口那条被缝的红线在微光中隐隐颤抖。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要么把名字一寸一寸从制度的指尖夺回,要么在未来某日看到它被彻底制度化,成为难以扳回的铁锁。而他赌上的,不只是自己的名字,还有这一座城千百人的尊严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