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越大秦三岁半 > 第512章 大秦人认真起来,自己都害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12章 大秦人认真起来,自己都害怕。

扶苏看着手上的账单,金额最多的是酱油。

多半买的都是一升的量。

大概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如果真如阿乐介绍的鲜美,大概之后还会加购。

数量最多的果然还是馒头,就算在咸阳也是如此。

“石掌柜,明天你可以安排人多分装一些出来。”

有了一日的宣传,尝到酱油的美味,第二日来的人肯定更多。

“另外,今天招工的情况怎么样?”

消除虫卵是个持续的活。

越到后面,清理得越慢。

而到补种的麦子收获这段时间,不少黔首家中,可能都会因无米下锅陷入困境。

这种情况,朝廷就算想要救助,也不能直接用发米粮的方式进行。

不然,不犯寡而犯不均,更容易引起民怨。

而且,直接发粮,这粮食到底能不能全部落到需要的人手里,都不好说。

不如公布一些待遇不错的招工消息。

让那些家境贫困的黔首,用劳动换米粮。

至于那些家里又穷苦,又没有劳动力的人。

就由里正报上来,他再一家一家去走访确认,精准扶贫。

一般这种情况,在大秦存在的几率很小。

秦朝虽然全民都有服徭役和兵役的义务。

但是,有一个更大的前提是,每户都至少必须留有一位男丁,确保家里的田地有人耕种。

尤其是遇上需要征调徭役,又恰好遇上农忙时,《秦律》有明确的规定,

优先征调富户家的男丁。

等到闲暇时,再让贫困者补上。

如果发现胡乱征调,没有达到一户一丁的最低保障。

那么不止负责征调的官吏需要受罚,连伍老和里典全部都要被连坐。

所以,在大秦,法律规定,不允许吃绝户。

一旦发现,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一撸到底。

当然,有时候战事紧急,也会有紧急征调的情况出现。

但,这种情况非常少。

首先还是以保证农业生产为主。

听了扶苏的问话,石墩笑着递上另外一本记载着名字的册子。

“回公子,大家问了招工的待遇之后,对于招工都很热情。”

那何止是热情,简直是不可置信。

这可是两顿饱饭,还有汤有菜。

他当时在咸阳都无法抗拒这种诱惑。

考虑到粮食消耗和补充的速度与咸阳没法比,

因此,这边的工地待遇,比咸阳少了一顿。

但是,在接子婴殿下的工程之前,他们一天本来也只有两顿吃的。

还不能保证顿顿吃饱。

这边的黔首,想来也一样。

看到两顿饱饭和十个大钱一天的待遇,只有两眼放光,没见丝毫异样。

扶苏边看花名册上的记录,边思考接下来的打算。

翻耕补种的事,有相里霖的农机辅助,相信很快就能完成。

接下来,按部就班的照料庄稼,堆肥就行。

云中郡附近的匈奴人,被收拾得太利落,接下来的五万大军,来都来了,

不如先带着那些俘虏把云中郡到咸阳的路修了。

之后,父王和阿婴想要出行,也比较方便。

往来云中,雁门,北地三郡的货物粮草的运输也能更加的便捷。

现在,云中郡发现了这么大的一片石炭矿。

自然要合理利用起来。

这边本就有修建赵长城,自然也不缺烧砖的材料和窑炉。

再建几个水泥窑,问题也不大。

想到这,扶苏朝等着的几位掌柜摆摆手。

“你们把要给我看的账册名单留下,先去忙自己的事吧。”

“之后有什么事找你们,会派人传令给你们的。”

几人见此,朝扶苏行了一礼。

非常熟练的拱手行礼,退了出去。

挥退了一众掌柜,扶苏正准备写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这倒不是看子婴喜欢用随身携带小本本写写画画做计划的原因。

大秦人本身做什么都喜欢有据可循,有计划可依。

就算是之前用竹简,官吏对于每天的工作也都要做一份详细的工作记录。

就算是秩百石的令史,小吏,对于自己经手过的事情,案件等都要有一个详细的记录。

尤其是遇上涉及人命的刑事案件,会有专门的男性隶臣对男性尸\/体进行尸检,

女性隶臣对女性尸体进行尸检。

并通过伤口的特征,判断死者的死因。

还有周围环境特征,判断是否是第一现场等,记录得清楚明了。

再写成正式的爰书提交上去,存入当地的档案库之中。

没错,这就是现代法医的起源。

虽说这个时候没有专门成立这么一个职业,

但是,令史每个县城都有配置。

更可怕的是,司法检查只是令史的职责之一。

他还要负责财务审计,市场监督,仓储管理。

甚至,如果县以下的某个里有乡啬夫之类的犯罪被抓,令史还得兼职乡啬夫的行政工作。

大秦人认真起来,自己都害怕。

总之,想要当好一个合格的秦吏是非常不容易的。

现在有了纸张做记录,大家的工作只是稍微方便了一些,

但是,工作并没有减少。

扶苏之前跟嬴政说要成立一个新的司市署,专门来负责市场管理,

不是空口白话,按照大秦现在的发展速度。

未来的经济活动只多不少。

如果还是像以往一样,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一个专门的人负责,专门的人监督。

这中间涉及到的利益,可不是一点点。

就这一年来说,光是咸阳一处的税收,就比得上去年一整年,整个大秦的税收总量了。

当然,这一半以上的税,都来自秦岭工业一区,上林苑和第一百货。

也正因如此,司市署的成立,也更加迫切。

谁能保证,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

有几人能保证自己一直不心动呢?

扶苏这次过来,除了赈灾,调查匈奴的事,

剩下就是准备在云中郡建立一个实验性质的市场,并按照他之前想好的章程试运行一下。

毕竟,这边的市场要比咸阳小得多。

涉及到的利益也远没有咸阳那样大。

更重要的是,在云中郡,扶苏只需要搞定李郡守就行。

可能遇到的阻碍,也比咸阳小得多。

同时,云阳郡作为一个毗邻匈奴的边境小郡。

不管是物资还是粮草,对于咸阳的依赖性都很大。

扶苏作为嬴政钦定的赈灾监军。

他想要把云中郡的经济扶持起来。

李承不可能不支持。

就算知道,这可能会分去他的部分权利。

他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反对。

毕竟,之前嬴政已经明确向朝臣宣布,立扶苏为太子。

只是,还没有回祖地雍城祭祀,举行册封大典而已。

现在的扶苏,代替嬴政巡视整个大秦,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