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越大秦三岁半 > 第513章 他为什么要去想什么‘闲着也是闲着\’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13章 他为什么要去想什么‘闲着也是闲着\’呢?

当扶苏拿着计划来太守府找李承时,正好蒙恬也在。

李承听说蒙恬带来的大军,已经经过了一轮基础识字培训。

正好现在匈奴人也暂时收拾利落了,今年大概率不会有其他的战事。

屯田翻耕有农机的帮忙,也变得轻松很多。

今年新开垦的耕地任务也已经完成。

至于石炭的挖掘,还需要先上报到咸阳,收到陛下的开矿允许才能开始挖。

士兵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把文化课补上。

正好,蒙恬了还带了五万大军过来,

用来教他们边军识字,哪怕一对一都够了。

见李太守居然有这要求,蒙恬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回去就把当初他们边训练,边上课的日常写了一份详细的课程表。

扶苏进来的时候,李太守正看课程表,看得眉毛直跳。

扶苏:……

这是怎么啦?

扶苏忍不住看了眼蒙恬。

蒙恬只回了他一个无辜的严肃表情,继续悠哉悠哉的喝茶。

哎,陛下虽下令各郡开始学习新隶书。

却还没腾出手来整顿,李太守就想到了主动学习。

他只是为他高兴而已,根本没有笑。

实际上这一年的事情,实在是太多。

博士们为了把藏书阁的书籍誊抄出来,方便少府印制。

眼睛都要抄直了。

根本没有多余的人手,委派到各郡去教学。

也就印刷了不少识字教程送往各郡。

至于学习成果,就完全看各郡太守和官吏们,

自己的学习能力如何了。

虽然,这个隶书与大篆相差不大。

但是,他们云中郡前两年还是属于赵国来着。

而赵国有自己的文字体系。

说起文字起源这个事,有点搞笑。

东方六国对大秦人的定位,一直是视他们为蛮夷,不识字。

大秦的黔首们,可能识字的确实不多,

但是,大秦的官吏则不同,不止不输于六国,

甚至在严肃认真上,能吊打东方六国。

实际上,只有大秦最完整的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和礼节。

大秦的大篆源自西周的金文,又叫‘籀文’,或者钟鼎文。

总之,是刻在鼎上的。

大秦的历代君主对鼎都有一种莫名的追求。

因此,大篆的字形相对规整、保守,更接近西周文字的原始形态。

而六国的文字源自三晋,字形多有变异,简化,与大秦的文字有着明显的差异。

再加上,大秦重法度,尤其重视各种文书记录。

不管是皇帝的祭文,刻到鼎上,符节上的铭文,还是普通官吏的官方文书。

都要求写得笔画工整,清晰明了,不能有错别字和通假字。

毕竟,如果因为错别字让后续复审的上官理会错了意思。

别说写文书的官吏要罚款挨罚。

甚至可能牵涉到其他同事。

如果涉及到的案件关乎人命,军功,税粮之类的。

那就得从头到尾享受到,挨罚,削爵,甚至革职一条龙服务。

但是,其余六国就自由得多。

除了君主的诏书和祭文,其他文字都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甚至刻在货币,兵器上的名字,都能很随意的简化,或者变异。

就像邯郸,晋阳等名字,笔画太多,索性就写了简笔字。

甚至,这个简笔字,可能各郡之间都还没有达成统一标准,各写各的。

反正,只要钱币的形状大体不差,不影响使用,刻在上面的产地清晰不清晰无所谓。

跟刻在大秦方孔兄身上,清晰,规整的半两二字形成鲜明对比。

而李太守皱眉看到课程表的第一项,就是练字。

管你认不认得,先照着描一百个先。

还必须把字写在固定大小的框框内,长短有序,横平竖直,清晰明了。

但凡有大小不一,或者写得歪歪扭扭的,全部不合格,重写。

写到交一份合格的作业为准。

李承:……

这可完蛋了。

他儿子那笔龙飞凤舞的狂草,只怕要熬夜写作业了。

李承忧心忡忡的继续往下看。

第二项是每日五十字,两个月学完三千。

程先生可是说了,他们家殿下,一四岁小孩半个月就学完的字。

莫非还有人,两个月都学不完?

李承:……

有没有可能,这个隶书,本就源自大篆。

咸阳土生土长的,学习起来本就更容易呐?

他都是接受了太守之位后,才开始学习大篆。

好不容学完了,现在又要重新来过?

李承感觉自己的头有点晕晕的。

更可怕的是,除了练字和识字。

下面还有一堆的课程要学。

“这个草药学,不是医师该学的么?”

“怎么普通士兵也要学?”

李承有些不解的问蒙恬道。

“唔,这个嘛。”

“军中的医师自然也要学这个,不过普通士兵多认识些草药,也并没有坏处。”

“莫非战场上,与医师走丢了,受伤就只能等死?”

嗯,这也是他当时提出同样的疑问时,程先生给出的理由。

只是,总感觉这语气与程先生的气质有些不同。

不过,这点小事,他并没有去深究。

说完,蒙恬不着痕迹的看了眼扶苏。

李承:……

虽说有点道理,

但是,这学起来不就更费劲了么。

不止得识字,还得认草药,甚至还得把草药模样和字连起来。

更何况,蒙恬写的课程还不止这些。

后面密密麻麻写了一长溜的课程。

李承:……

这是准备把普通士兵训练成精兵吧。

“那,我是说假如。”

“假如,没有完成这上面的课程,要怎么办?”

李承放下糟心的课表,试探性的问道。

“嗯,如果实在学得慢,还可以重修两个月。”

“如果重修都无法过,那就直接回家种地吧。”

用子婴殿下的话说,之后的课程只会更难。

甚至是要学习一些打破常规的认知。

一般人可能根本无法理解。

但是,他们大秦的军士必须掌握最前沿的知识。

如果两遍都学不会这些最基础的课程,可见这人并不适合当职业大秦军人。

不如趁现在军事不吃紧,直接回家种地成家,娶媳妇生宝宝更加合适。

反正,经过连续十年的征战,士兵们身上多少都有了一两级的爵位。

至少,田宅不愁。

如果十年期间都混不到一级军功,那人只怕早死了。

李承:……

他为什么要去想什么‘闲着也是闲着’呢?

能闲着不挺好么?

等明年陛下腾出手来,自然就会安排人来教学。

他就不信,那些给黔首们普及的课程,也会涉及到这么多方面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