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 第353章 还得是老兄弟那边的靠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3章 还得是老兄弟那边的靠谱!

要是说《孝经》和《女诫》上的内容,这些贵族小姐们,都是从小阅读,就算是偷懒,也能多少回答上来,女工这事儿,也是她们平常的技能之一,问题也不大。

但是要是问他们这京城当中的粮价,这个她们是真的回答不上来。

她们中能来参加皇后宴席的,那一个不是家里有货,吃喝不愁是肯定的,平日里这些采买的事情,怎么会去关注呢。

有些人,甚至分不清麦子和稻谷。

毫无疑问了,这题目就是朱雄英提的了,在他看来,他未来的皇后,最起码要对百姓有善念,有关注,他不需要在云端上太久的女子。

另一边前朝之中,朱元璋和朱标也没有闲着,让锦衣卫搜罗了很多,这些勋贵家庭,在过年期间的走动情况,从中就能看出,谁家和谁家近,谁家和谁家有仇。

但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发现,凉国公蓝玉的人情往来是最多的,大到京城勋贵、小到地方粮商,竟然都有和他的往来。

这说明什么,说明蓝玉这段时间,虽然在北境建功,可在内地,那也没闲着啊。

朋友不少嘛!

这引起了朱元璋的格外注意,因为老朱不喜欢朋友多的人。加上近些年来,蓝玉仗着有些军功,渐渐地又显露出来跋扈的本性,部下家人常常有不法行为。

“这蓝玉,又欠敲打了!”

朱标对自己这个关系复杂的臣子,也十分的无语,平日里敲打的他还少吗,出门就忘。但他还是说道:“凉国公,毕竟有功,现在有是皇亲国戚,过些日子让其换防回来,儿亲自教训他!”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蓝玉虽说跋扈了些,但对于他的标儿来说,就是一柄锋利的刀,这把刀让他捅谁就能捅谁。

他继续翻看这其中的消息,其中有一则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就是蓝玉似乎与傅友德近期有些往来。

蓝玉在北境期间,时常与傅友德通信,在锦衣卫的深入调查之下,发现两家在一些生意上,联系十分密切。

这让老朱沉思了许久,他原本是指望着傅友德,将来能够压制住蓝玉,但现在看来,傅友德有可能非但不能压制住蓝玉,反而还有可能成为蓝玉一党的成员。

既然这样,傅家便不能再给恩宠了,这傅友德,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么一套,表面诚惶诚恐,背地里总干一些不让人喜欢的事情。

看来给大孙子选媳妇儿,还是得慎重一些,现在看来,还得是老兄弟那边的靠谱。

不知道坤宁宫那边的小考试结束了没,咱得去看看!

(汤和:你****)

坤宁宫,宴会暖阁之中,一番较量之后,所有的姑娘都已经交了卷子。

常逸云一张一张的观看,对每家的姑娘都点评了几番,遇见内容写的好的,就夸奖其读书用功,作答工整。遇见内容写的不好的,那就夸奖其字迹工整,秀外慧中。

总之,照顾了各家的情绪,以至于各家的面子都被照顾到了。

这让先前忐忑不安的女孩子,心里稍微安心了一些,还好,没给家里招丑。

但皇后娘娘这种都安抚一番的样子,却让这些贵妇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不知道到底是选了谁家的姑娘?

都暗自再心里下定了决心,回去问问自家孩子,是怎么作答的。

一场宴会匆匆忙忙的举行,又云里雾里的结束,让京中勋贵夫人们心痒的很。

等朱元璋和朱标,来到坤宁宫的时候,就见到马皇后、儿媳妇和大孙子正在哪里围着案几,正在观看那些作答的试题。

朱雄英正在观看的是汤昭珩的试卷,这张试卷的字迹十分秀气,笔角却又十分分明,看起来十分爽利,看起来,这位汤家小姐,不似只有表面的书卷气。

结尾对于粮价的作答,让朱雄英也十分的满意,上面写道:“应天稻米,约两分至三分一石,粟米约为五分,黑豆约为四分...”

这上面的写的粮价,和目前应天中的粮价相差无几,洪武初年,大明白银还没有这么多,民间多用宝钞,那时候,随着宝钞的滥发,粮价十分不稳定,一贯钱到两贯钱不等,百姓多用铜钱。

可随着宝司的建立,市舶司的开放,宝钞的信用开始提高,白银在民间的流通也更为频繁,一贯宝钞可以在宝司中直接兑换一两银子,这让大明民间,多用银来作为价格标准。

今年,粮食在应天的价格有些偏低,这是因为江南运粮铁路开通之后,江南的粮食几乎无损的来到南京,既快速,又高效,让应天的粮价变低了。

这些女子之中,不是没有人回答出来粮价,但能回答的这么详细,这么准确的,只有汤昭珩一人。

“怎么样!看出来点儿啥了吗!”老朱进门就问道。

朱雄英抬头,说道:“爷爷,爹,你们看这个!”说罢,便将手中的纸张递了过去。

老朱和小朱凑在一起一看,朱标赞道:“这是谁家的女儿,对京城粮价知道的如此清楚,必然是心系百姓,不是那贪图享受之人。”

老朱也点了点头,看到了汤昭珩的名字,说道:“大孙,你的意思是?”

朱雄英说道:“全凭皇爷爷做主!”

...

京中琐事众人忙,新年新事已传扬。确有东平海波事,酣战平息庆盛况。

正月,常茂这位国公爷却也没有闲着,解决了足利义满的隐患之后,便迅速的拿下了整个四国岛,与南朝的九州岛,隔海相望。

凡是长眼睛的就都知道,这九州岛就是大明嘴边的一块肉,大明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只在于怎么吃,用什么方式吃。

为此,日本南朝人战战兢兢,这南朝天皇,甚至于想要投降,却被他们的臣子给按住了。因为北朝的教训就在眼前,这天皇投降了之后,日子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但他们这些臣子,好像都被打土豪分田地了。

所以坚决的反对投降,还派出了使者跟明军谈了谈,明军坚决的表示,他们不会侵犯日本南朝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