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民国第一侠女 > 第435章 空山寂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梁红英的心紧紧悬了起来,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母亲的面容,她推测我妈妈他们是不是回了原来的住处?身旁的曹正平也隐隐感到一丝恐慌,看着空无一人的屋子,焦急地问梁红英:“孩子,这是怎么回事?你母亲他们人呢?怎么这里一个人都没有?”

梁红英赶忙安慰父亲:“爹,您先别着急。我琢磨着,母亲他们有可能回原来的住处了。之前她们是为了躲避鬼子的骚扰,才召集周围的住户搬到这儿来。说不定现在危险解除了,大家就各自回自己家了。”她这样安慰父亲,实则是怕父亲着急上火,可实际上,她自己内心同样焦急不安。母亲经历了这么多劫难,她实在不敢想象再有任何风吹草动,那对母亲而言会是怎样的打击,光是想想,就让她揪心不已。

好在,在梁红英的安慰下,曹正平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至于小丁和小竹筒,他们毕竟是外人,担忧之情稍弱一些。于是,梁红英带着他们,再次摸索着朝着母亲原来的住址走去。这段路颇为漫长,他们走了许久,才终于抵达目的地。

远远地,就瞧见鲁班爷爷的屋子里闪烁着灯光。这可把梁红英高兴坏了,有灯光就说明屋里有人。她在外边便大声呼喊起来:“鲁班爷爷,鲁班爷爷!”要到母亲住的地方,必然会经过鲁班爷爷的住处,所以她想先去屋里看看爷爷。

这一喊,屋里的人听到了。只见屋门猛地被拉开,有两个人走了出来。尽管光线昏暗,看不清他们的面容,但能看出这两人身材高大。梁红英顿感不妙,立刻止住父亲和小丁的脚步,压低声音说:“快藏起来,有情况!”

那两个人迅速朝着声音的来源处跑来。梁红英和父亲躲在树后,紧紧盯着这两个人的一举一动。他们发现,这两人手里都拿着家伙,正一步步朝他们藏身的位置靠近。梁红英还闻到他们身上散发着一股酒气。她知道,鲁班爷爷极少喝酒,尤其是晚上,几乎不可能喝酒,而且鲁班爷爷个头不高,虽然身体矫健,但走路十分轻盈,而这两个人,每走一步都像重锤砸在地上,动静极大。很显然,这两人之中没有鲁班爷爷。

由于是晚上,光线太差,既看不清他们的脸,也看不清服饰,甚至连他们手里拿的是枪还是匕首都辨别不清。梁红英已经悄悄把匕首握在手中,做好了随时应战的准备。

那两个人在他们身前翻找了一会儿,什么也没发现。突然,其中一个人开口骂道:“妈的,是谁在喊?赶紧给老子出来!主动出来,老子还能饶你一命;等老子找到你,非得敲碎你的脑壳不可!”梁红英听他们说话的口音,确定是中国人,并非日本兵,这让她更加摸不着头脑了,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是什么人呢?

另一个人搭话道:“我看他们早就跑了,大半夜的别找了,小心中了他们的埋伏,咱们赶紧回去,在屋子里守着。”第一个说话的人又说:“我是想抓个活的,好回去给皇军交差。守了好几天了,连个人影都没见到,这可没法给蒋翻译复命啊!”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开始往后退,他们迅速地回到鲁班爷爷的住处,进了屋子。

梁红英这才松了一口气,小声对父亲说:“鲁班爷爷不在家,屋子被这两个人占了。”曹正平也听到了刚才两人的对话,忧心忡忡地说:“孩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母亲怎么样,会不会有危险?这些人是干什么的?听他们的口气,像是鬼子的人,难道是下边军营里的?”

梁红英此刻焦急万分,她最担心的就是母亲的安危。母亲住的地方虽然比这里更隐蔽些,但也并非绝对安全。她只能先安抚父亲:“走,我带你们先去母亲住的地方看看。要是那儿没人,咱们再想办法。”说是这么说,可她心里也没底,这么讲不过是在安慰自己罢了。她的心跳急剧加速,对母亲的担忧达到了顶点,可即便如此,她在言语上依旧保持镇定,因为她清楚,自己要是慌了,父亲肯定承受不住。

尽管梁红英极力保持镇定,曹正平还是不停地念叨:“阿弥陀佛,菩萨保佑,诗涵可千万别出什么事。她太可怜了,我们好不容易要见面了,她可不能再有任何闪失啊!”小丁在一旁小声安慰:“老爷,您别担心,不会出事的。”但小丁并不清楚内情,他只是奉老爷的命令,跟着梁红英和老爷来接一个人,后来才知道是来接梁红英的母亲,却并不了解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所以他的安慰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倒是小竹筒说了一句让人振奋的话:“鬼子轻易不敢来这里,他们怕了!”梁红英十分好奇,忙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小竹筒忍着咳嗽解释道:“这里的人经常给鬼子设陷阱,他们来扫荡过几次,都死伤惨重,后来就不敢来了。再说,这儿的人也都搬走了。姐姐,你家要是住在这里,我觉得你要去的地方可能也没人。”

梁红英一听,连忙追问:“小竹筒,你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吗?我母亲是个盲人,听不见也说不了话,必须得有人照顾才行。”小竹筒沉思片刻后说:“你可以先去找找,我也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只是推测。前段时间我听说,鬼子来这里扫荡吃了亏,显然死伤人不少,把他们吓坏了,还传说在这里遇到了神出鬼没的人,每次来了找不到人,自己死得莫名其妙。至于这两个人为什么敢在这屋子里待着,我猜他们是想守株待兔,抓个人回去探听底细。咱们幸好没进去,不然就被他们逮个正着了。姐姐,我知道你本事大,可带着我们这几个伤病员,动手风险就太大了。”

梁红英听后,觉得小竹筒分析得头头是道,提供的信息也很有价值,心中不禁推测,莫非母亲他们又搬到新地方去了?不管怎样,既然已经到了这儿,就必须去家里看看母亲到底在不在。

于是,他们悄无声息地绕开鲁班爷爷的屋子,径直朝梁红英家走去。其实距离并不远,再走一百多米,在一片浓密的竹林里,有一座用竹竿和稻草搭建的茅草屋,这里就是梁红英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

然而,眼前的景象让梁红英心里一凉。往常,不管白天黑夜,母亲屋里的灯总是亮着的。母亲虽然看不见,但她知道光明能给人带来希望,所以她总是点着灯,也是在告诉外面的人我在家。白天灯光的意义不明显,但是晚上回家,一看到柔和的灯光,梁红英就感到,已经投入到了母亲的怀抱。可今天,屋子里一片漆黑,格外安静,她心里一凉。梁红英没有继续往前走,在门前站住,无奈地说:“母亲不在这里,我能感觉到。”

夜风如鬼魅般吹在梁红英脸上,撩起她一缕遮住眼睛的发丝。她满心悲凉,更多的却是恐慌。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伤感,泪水夺眶而出,滴答滴答地滑落双颊。

旁边的曹正平焦急地说:“红英,咱们还是进去看看吧,也许你母亲就在里边等着咱们呢。”说完,他便自己先行往里走。梁红英没法阻拦父亲,她知道进去只会让父亲更失望。

三个人都朝着屋子走去,梁红英反而跟在后面。等推开用竹竿绑扎成的草屋门,曹正平低声喊道:“诗涵,诗涵,你在家吗?”他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更多的是激动。梁红英之前给父亲描述过母亲的情况,所以曹正平知道不会有人回应。

屋子有三个房间,曹正平先推开旁边一间,这是梁红英原先住的屋子。借着外边微弱的星月之光,他发现屋里没人,又赶忙跑到另一间屋子。小丁已经撩开了门帘子,曹正平探头一看,床上也没有人,不过他知道,这确实是梁诗涵居住的屋子。因为他看到了一把熟悉的木椅,这把椅子虽未必就是诗涵以前在家里坐过的,但这构造和家里的那一把一模一样!曹正平有点诧异,走过去用颤抖的手摸着这把椅子,忍不住老泪纵横!他反转身子缓缓的坐在了椅子上,哽咽着说道:“是她的屋子,是她的屋子,她有背疼的毛病,椅子的靠背要格外的凸起,这是有人特意给她打造了一把椅子,差不了差不了,这就是诗涵的习惯!”

梁红英看到父亲的反应,激动之余,又忧心忡忡!团圆的场面马上就要出现在眼前,可意外的状况却让她有点措手不及!她是一个很沉稳的姑娘,面对母亲她们的失踪,梁红英也有点方寸大乱了,不知道下一步该何去何从。突然,小竹筒提醒道:“你母亲不在这里,别着急,我帮你想想,一定能找到他们。”

几个人一听,立刻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小竹筒身上。

她压低声音对大家说:“你们看到我们住的那个地方了没有?鬼子始终没有发现过那里,主要是那个地方他们不容易到达。”

接着,她又对梁红英说:“你带我去的这些居住点,他们都可以被鬼子找到。我还知道有一处地点和我们住的那个石窟相仿,离这儿并不是很远。他们想必也见过那个地方,会不会搬到那里了?”

梁红英一听,高兴坏了,马上就对小竹筒说:“妹子,快快快,你带我们去!我在这里住了这么长时间,还真不知道,有那么一个地方。”

小竹筒告诉她,需要绕到山后,路有点难走,大家要小心。

梁红英心里纳闷:母亲他们走的时候,鲁班爷爷为什么也不给我留下点儿暗示?也不至于让我这么着急。

她一边心里埋怨,一边又感觉困惑。现在只能按照小竹筒的指引,让她带路,众人一起到后山去看看,母亲他们到底是不是藏到了那些石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