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483章 五弟天下无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另一边,江宁和神虚子回到家中,柳若烟早已让人准备好了饭菜,端上桌来。

师徒二人便大快朵颐起来。

之后,神虚子又叫人拿来酒,非要拉着江宁喝两杯,笑着说道:“徒儿呀,为师今日又给家里挣了一份赏赐,怎么样?

比你厉害吧?”

江宁听了,顿时没好气地瞪着神虚子:“师傅,今儿陛下赏赐您的,那可是徒儿的血汗钱呀!

您老就忍心收下?”

神虚子也不客气地回应:“有钱不赚王八蛋,管它是谁的钱,为师接着就是。

你自己要是勤奋点,陛下何至于扣你半年俸禄?

你还有脸说。”

江宁委屈极了,反驳道:“师傅,您要这么说,徒儿可就得跟您好好理论理论了。

皇后娘娘中毒这么大的事儿,您老居然没察觉。

今儿就连方公公都挨了板子、罚了俸禄,太医院所有太医也都受了罚。

就您没事儿,真要追究起来,您这玩忽职守的罪名可跑不掉,搞不好也得被拉出去打板子。

要不是徒儿念您是自家人,当场就检举您了。”

神虚子被江宁这话气得脸色涨红,接着疯狂咳嗽起来,嘴里的饭菜都咳了出来。

他指着江宁骂道:“你个白眼狼,师傅我都112岁高龄了,你还想让师傅挨板子,你就不怕把师傅给打死了?”

江宁笑着调侃:“师傅,112岁还年轻着呢,正是闯荡的时候,挨几十板子算什么,又不是挨刀子。”

看着师徒俩又在斗嘴,柳若烟和柳轻烟赶忙笑着劝道:“夫君,你就不能和师父好好说话吗?

瞧你把师傅气成什么样了!”

江宁笑着解释:“夫人,你们不懂,为夫没事儿和师傅斗斗嘴,师傅反而干活更有劲,吃饭也更香。”

柳若烟和柳轻烟听了,捂着小嘴咯咯直笑。

神虚子见状,没好气地说:“明年,贫道专心带徒孙,你没事儿别来烦贫道,不然看我不抽你。”

在柳若烟的劝解下,师徒俩总算吃完了饭。

随后江宁回到书房休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又起身点燃蜡烛,把朱由校送给他的书册拿出来,挑灯夜读,不知不觉趴在书桌上睡着了。

没睡多久,就有下人来叫江宁起床去上朝。

江宁迷迷糊糊地赶忙爬起来,简单洗漱后,穿上官服来到门外,与高文彩一同骑马前往午门。

到了午门,江宁翻身下马,与诸位同僚一一打过招呼。

一群保皇党官员立刻围了上来,急切地询问昨天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江宁随便敷衍了几句,并没有说出实情。

众人见江宁不肯透露,也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宫门大开,众人赶忙往宫内走去。

江宁刚准备进宫,突然想起昨天朱由校给自己放了15天假,顿时懊恼得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怎么就把这事儿给忘了呢?

如今都已经到宫门外了,这早朝到底上还是不上呢?

江宁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守在宫门口的锦衣卫和腾骧四卫士兵看着这位江侯爷在那儿踱步不前,都满心疑惑,不禁猜测:难道今儿朝堂之上又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跟在江宁身后的高文彩见他止步不前,赶忙小声提醒:“侯爷,上朝时间马上就到了,再不进宫可就赶不上了。”

江宁一咬牙,骂道:“他娘的,老子就是当牛做马的命。”

说罢,便匆匆走进宫去。

进入奉天殿,江宁站到自己的位置上。

没过多久,朱由校便迈步走进来,坐上龙椅。

随后群臣三呼万岁,一天的早朝正式开始。

朱由校看到出现在早朝上的江宁,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意。

昨天刚给江兄放了十五天休沐,江兄今儿就又来上朝,对自己当真是没得说。

接下来,内阁几位大学士依次进行工作汇报。

轮到五军都督府时,江宁昨天一整天都在宫里,自然没什么可汇报的。

这时,张维贤站了出来,满脸笑意,拱手行礼道:“启禀陛下,信王殿下昨日派人送来军报。

如今,已将建奴彻底驱逐出朝鲜境内。

信王率领大军进入朝鲜,先在黄海道平壤府与建奴大战一场,击退建奴。

随后与孙传庭率领大军一路追击至鸭绿江畔,与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协同作战,焚毁建奴收集的大半粮草,同时歼灭建奴两千八百余人。

信王殿下更是在平壤府城下活捉建奴大将、镶白旗主杜度,又在鸭绿江畔率黄明卫将建奴打得落荒而逃,还缴获了建奴正白旗黄台吉的帅旗。

如今,用不了几日,杜度便能押解入京。”

听到这番奏报,满朝文武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就连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都惊讶得坐直了身子。

老弟朱由检的表现实在太过耀眼,两军对阵不仅活捉敌方大将,还立下夺旗之功。

一旁的江宁也着实吃了一惊,看来这小老弟只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一半,原本让他行事稳妥,没想到还是亲自率军冲锋陷阵了。

满朝文武齐声高呼:“臣等恭贺陛下,恭贺大明!

信王殿下此次扬我国威,实乃天佑大明!”

朱由校笑得合不拢嘴,一脸谦虚地说道:“朕之五弟天下无敌,实乃朕之大幸,大明之幸。

传旨信王朱由检活捉建奴大将、缴获帅旗,赏双亲王禄,外加一万银元,绫罗绸缎一百匹,另授信王朱由检大明二等忠勇勋章。

副将孙传庭,赏银元两千,加封昭勇将军,绫罗绸缎五十匹,授大明三等忠勇勋章。

东江镇总兵毛文龙,赏银元两千,绫罗绸缎五十匹,赐飞鱼服,授大明三等忠勇勋章。”

在场众人纷纷高呼:“陛下英明!”

就在这时,内阁首辅孙承宗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信王殿下昨日发来公文。

如今建奴虽已退出朝鲜境内,但朝鲜咸镜道、平安道、黄海道等地,遭建奴肆虐已久,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如今朝鲜无力治理地方,希望大明能派些官员过去帮忙治理。”

众人听闻,神情顿时激动起来。

这位信王殿下实在厉害,不仅立下军功,还为大明开疆拓土,虽说这地是从藩属国划过来的,但好歹也是有所收获。

就在这时,几名清流党官员站了出来,为首的是督察御史李玄和翰林院编修文孟震。

二人齐声说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

朝鲜乃我大明藩属国,向我大明称臣纳贡已两百余年。

当年倭寇入侵朝鲜,神宗皇帝也仅是派兵援助,并未派遣官员治理朝鲜地方。

如今信王殿下虽帮朝鲜驱逐建奴且驻军朝鲜,但我大明若直接派官员前去帮忙治理,难免有吞并之嫌。

若传出去,其他藩属国该如何看待我大明?

我大明又如何以宗主国自居?”

江宁听着二人慷慨陈词,眉头微皱。

对于文孟震这位天启元年的新科状元,江宁早有耳闻,平日里鲜少见他发言,今儿却主动跳出来,还与清流党官员搅在了一起。

这时,督察院左督御史朱大典站出来反驳道:“你二人休要信口雌黄!

信王殿下在公文里已说得清清楚楚,朝鲜君臣无力治理这些地方。

我们大明作为宗主国,又怎能眼睁睁看着朝鲜子民受苦?

派遣官员帮忙治理地方,合情合理。

难道要对那些百姓的生死坐视不管吗?”

接着,温体仁、户部左右侍郎毕自肃、魏浚也站出来,与李玄、文孟震二人展开激烈辩驳。

没一会儿,越来越多的保皇党官员纷纷加入,将李玄、文孟震怼得哑口无言。

随后,朱由校轻咳一声,说道:“诸位卿的意思朕明白。

但朝鲜作为我大明藩属国,两百多年来与大明亲如一体。

朕又岂能坐视藩属国子民受苦而不管?”

说罢,他看向吏部尚书杨鹤,笑着说:“杨爱卿,稍后你与内阁对接一下,抽调一批官员前往朝鲜帮忙治理地方,尽快让朝鲜百姓恢复安定生活。”

杨鹤闻言,瞬间脸色一变,但还是咬着牙应道:“臣领旨。”

接着,内阁次辅袁可立开口道:“启禀陛下,信王殿下送来的公文还提及,过段时间要送一万名朝鲜士兵来大明。”

朱由校面带疑惑地问:“五弟送一万朝鲜士兵来大明做什么?”

袁可立神情尴尬地说:“这些朝鲜士兵先前向建奴投降,还随建奴攻打我大明军队,后被信王殿下尽数收服。

朝鲜国王便将这上万名士兵全部交由信王殿下发落。

信王殿下本着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愿多造杀孽,便将他们送来大明。”

朱由校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五弟果真是心地善良。

既然如此,那就全都交给魏忠贤吧。”

站在一旁的老魏赶忙跪地领旨谢恩,整个人显得十分激动。

江宁见状,眉头紧皱,心中暗呼:“卧槽,老魏该不会会错意,准备把这上万名朝鲜叛军全拿去刷功德吧?

这可是免费的劳动力,千万不能浪费了。”

他打算一会儿得给老魏提个醒,不然可就损失大了。

眼见各部衙门工作汇报完毕,朱由校宣布散朝。

待朱由校离开后,众人纷纷朝宫外走去。

江宁赶忙上前拉住老魏,说道:“魏公公,信王殿下送回来那一万名朝鲜叛军,您可得好好安排,让他们挖煤烧砖都行,可别一股脑全杀了。”

老魏微微一愣,随后满脸委屈地说:“侯爷,您把咱家当成什么人了?

咱家可是出了名的心慈手软,哪是那种杀人如麻的人?

这一万人到了大明,咱家肯定给他们安排得明明白白,绝不会浪费。”

江宁听老魏这么说,知道自己误会他了,随即笑着说:“既然如此,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