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476章 李自成的梦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刚到城门口,就遇到正在巡街的张献忠,张献忠赶忙上前热情打招呼:“杨大哥,这就要走了?

不多留几天?”

杨安笑着说道:“此次来延安,除了替掌柜的进行考察之外,我还想找个远房表弟,在延安府找了许久,也没找到人,就想去别处碰碰运气。”

张献忠闻言,拍着胸脯说道:“杨大哥,你把你表弟的姓名、籍贯、年龄说说,我帮你找,有消息就通知大明皇家商会。”

杨安点头,说出李自成的姓名、籍贯和小名。

张献忠听完之后,表情怪异的说道:“杨大哥,你确定你表弟叫李弘基,小名黄来儿?”

杨安点了点头,张献忠闻言大笑道:“那我可能真知道他在哪!”

杨安闻言大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张献忠笑着道:“你表弟李弘基如今改名李自成,本想去银川驿当驿卒,到延安府后赶上朝廷改驿站通商,银川苦寒不如延安,便留在延安驿当驿卒,如今过得不错。

前几次公干我在驿站认识的他。”

杨安激动道:“烦劳张兄弟带我们去找他!”

张献忠面露难色:“杨大哥,某家正在当值巡街,不能擅离职守,要不把地址告诉你,你们自己去?

或者等我下值再陪你们去?”

杨安愣在当场,这侯爷钦点的反贼,当个捕快都这么认真?

看来侯爷可能真搞错了。

他向张献忠要了地址,立马赶往驿站。

只见驿站客商络绎不绝,驿卒们忙着喂马、搬货,杨安上前询问一名驿卒,开口说道:“请问你们这里有叫李弘基或李自成的吗?”

那驿卒笑着道:“有啊,他正在后厨炒菜呢,我去给你叫!”

杨安和锦衣卫面面相觑,要造反的李自成,如今在驿站后厨炒菜?

反贼变伙夫了?

这简直是倒反天罡了。

没多久,驿卒领着一名系着围裙的青年走来,这青年虎目阔鼻,眼神精明,疑惑道:“几位找在下何事?”

杨安为不引起怀疑,一把抱住李自成哭道:“表弟啊,表哥可算找到你了!

这段时间表哥找你找得好苦啊!

先去你老家,得知你已经出门闯荡之后,后来表哥又去了银川驿,赶到银川又说没你这人,最后还是张捕快告知你的下落,表哥这才找到了你。”

李自成被抱得一愣,随即红了眼眶:“表哥,辛苦你了,是表弟不好,让你跑这么远,”

随即也跟着嚎啕大哭起来。

这可把一旁的锦衣卫们都看傻眼了。

不知千户大人这演的是哪一出?

杨安是真的哭了,这段时间为了找李自成他可是没少遭罪。

片刻后两人松开手,李自成疑惑道:“表哥,我咋不记得有你这么个表哥呢?

也没听家里人提起过呀!”

杨安挠头笑:“表弟,我是你七舅姥爷三外甥女的丈母娘的大儿子,论辈分就是你表哥。”

随后,杨安又把李自成祖上八代的事说得分毫不差,李自成这才眼前之人真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大表哥,随后又趴在杨安怀里哭的像个孩子。

为了招呼杨安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大表哥,李自成下厨炒了几道菜,端来两壶酒招呼众人上桌。

随后红着眼问:“表哥认识黄虎?”

杨安笑着说道:“表哥如今在大明皇家商会当护卫,奉掌柜之命来延安考察时认识的,也是他告诉我你的下落。

对了,你不是驿卒吗?

怎么还干起伙夫的活了?

难道有人欺负你?

要是真有这事的话,告诉表哥,表哥替你出头。”

李自成一听杨安要给自己出头,吓了一跳,生怕丢了饭碗。

赶忙开口道:“表哥别误会,我还是驿卒,前段时间后厨赵大爷生病告假,我就主动接了伙夫的活,每月能多挣些银子。”

杨安听完之后,这才放心。

李自成接着又说道:“幸亏当初没去银川,不然日子还是苦哈哈的。

如今秦商商会崛起,延安府也兴盛起来,再加上如今朝廷改驿站通商,我挣了不少呢!”

他满脸开心的说道:“再干两年,我就能回老家盖房,娶村里的金儿了!”

提起韩金儿,他两眼放光。

杨安皱眉,这表弟满脑子都是挣钱、老婆孩子热炕头,没半点不轨之心。

随即,他又问李自成如今对朝廷的看法,李自成兴奋道:“当今天子圣明,满朝能臣,不然我哪过得上如今的日子?

要不然,最多能吃饱饭不饿死,就知足了!”

杨安再问他对未来的想法,李自成思索片刻之后,一脸认真的说道:“在驿站再干几年,到时候回老家置些田产,盖几间房,娶金儿,在生两个胖小子,老婆孩子热炕头,想想都美!”

杨安试探问道:“表弟啊!不是表哥说你,做人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呢?

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再往大了想想,还想干什么?”

李自成思索片刻之后又道:“那就娶两个老婆,生四个孩子!”

杨安赶忙追问道:“还有呢?”

李自成闻言,一脸为难道:“表哥呀!

老婆再多,孩子再多,炕上就睡不下了……”

杨安听完之后,直接无语了,恰巧就在此时这时张献忠也来了,李自成起身招呼:“黄虎,快来坐!”

张献忠坐下之后,李自成赶忙给张献忠倒酒,满脸感激的说道:“黄虎,谢谢你了,不然我就错过表哥了。”

说着红了眼眶。

张献忠一饮而尽,哈哈大笑道:“行了,黄来儿,兄弟团聚该高兴,别掉眼泪。”

李自成擦了擦眼,招呼众人喝酒吃肉。

酒劲上来,李自成问杨安这些年在干啥,杨安早就编好说辞,讲自己走南闯北,在大明皇家商会当护卫,如今得掌柜重视,能独自在外办事。

李自成双眼放光,拉着他的袖子:“表哥,能不能拉兄弟一把?

跟着你混,能更快攒银子,回老家娶婆娘生娃!”

杨安刚喝的酒差点喷出来。

眼前这俩侯爷钦点的反贼,一个想吃朝廷俸禄为朝廷做事,一个只想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哪像反贼?

要是这样的人都算反贼,大明朝怕是没几个好人了。

他一本正经的说道:“表弟啊,做人要知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表哥看着风光,前几年在西南闯荡,也是刀光剑影险象环生。

你当驿卒就挺好,虽苦点,但你机灵,用不了多久就能发家。”

听杨安讲述的西南凶险,李自成吓得脸色发白,挠了挠头笑着说道:“表哥说得对,小弟不该贪心,如今的日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众人聊到深夜才散去。

接下来几天,杨安就留在驿站,仔细观察李自成,见他机灵会说话,和驿丞、其他驿卒关系融洽,啥活都抢着干,是驿站这百十来号人里挣钱最多的。

照这势头,过两年就该回老家盖房娶亲了。

至此杨安便让人把查到的情况火速上报京师,

这两人如今虽没反心,但是不是反贼,自己说了可不算,还得由江宁亲自定夺。

…………

与此同时,京城这边有了朱由检和邓云飞帮忙,江宁的工作压力骤减不少,晚上总算能回家睡觉了,不必再在衙门熬夜。

相较之下,其他衙门的大佬们依旧忙得脚不沾地,如今各地封疆大吏也陆续回京述职。

先到礼部报到,再由朱由校依次召见,询问各地民生政务。

吏部尚书杨鹤领着一众官员翻箱倒柜,筹备候补官员人选,不然年后怕是日子不好过了。

唯独户部尚书郭允厚这段时间心情大好。

如今国库持续增收,虽说花销不少,但进账更多。

更重要的是,如今朝廷赋税不再依赖江南,也不再全部依靠百姓们的农税,反而更加倾向于商税、还有天津通州登莱几处关税,这个比百姓们上交的农税要多得多,而且全额都是现银。

郭允厚对大明皇家银行如今的发展也十分满意。

商人资金短缺可以去借贷,只需等值资产抵押过担保,利息远低于民间。

百姓也渐渐习惯把手中的钱存进银行,朝廷借此铸造新币又能获利。

加上朝廷鼓励通商、改驿站通商,给商人带来诸多便利,一些贫困地方也渐渐兴盛起来。

单是售卖邮票,就为朝廷带来一笔小收入,背后的商税价值更是不可小觑。

西南数省官道重修后,再加上朝廷大力开发西南,商队往来不绝。

今年西南数省不仅无需朝廷补贴,实现了自给自足,还开始向朝廷缴纳赋税。

虽说眼下数额不多,但假以时日,必定会成为朝廷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

郭允厚带着户部官员忙着核算来年财政支出,唯一让他心疼的是这两年军费一直居高不下。

虽说打仗能缴获些财物,可眼前的进项显然没达到他的预期。

户部左侍郎毕自肃在一旁也无可奈何。

如今国库的存银已经是他从前不敢想象的,可尚书大人仍不满足。

毕竟河套战事已结束,朝廷正修城驻军,加大与蒙古通商,短时间难有大笔收益,草原部落拿得出手的东西本就有限。

不过蒙古各部已开始派人入关学习耕种、去商会做工,还有不少人已经加入边军,整体形势正往好的方向发展。

至于在缅甸赵率教大军,朝廷支出多是粮草军械,毕竟赵率教从缅甸国王那里已经忽悠了不少钱粮。

核算完账目,郭允厚忽然转头看向毕自肃,笑道:“毕大人,先前江侯爷欠咱们户部的东西,还了没?”

毕自肃一愣:“敢问尚书大人,江侯爷欠了什么?”

郭允厚道:“他之前可是答应给老夫找两条生财之路的。”

毕自肃这才想起,忙道:“改驿站通商、清查寺庙宫观,都是江侯爷的主意,如今侯爷已经不欠咱们户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