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用县城内的存粮先顶上一阵子,终究只是权宜之计。
这只不过是为了让现如今宁安县城的百姓们不再饿死,所做出的应对之策。
所以,不仅仅是宁安县城,整个秦北省内,所有城市都在进行着同样的操作。
那些被派往各地走马上任的官员们,纷纷都开仓放粮。
将大量的粮食以低价抛售给这些吃不上饭的民众们。
以此,来稳定住不断飙升的物价。
粮食是国本,对于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需求。
所以,粮食的价格,关乎到所有物资的价格。
粮食涨,所有的东西都会涨,粮食降,那么其他东西也都会有相应的降幅。
稳定粮食的价格,就是稳定秦北省的第一步。
只有这样,秦北省这个烂摊子才不会立即爆炸。
但权宜之计只是权宜之计,秦北省真正的问题其实还是物资稀缺。
以及一些黑心商贩的恶意囤积。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秦北省就不会出乱子。
而对此,秦墨也已经有了计划。
稳定粮价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便是依靠大秦本土的援助,以及秦墨从周边各国那里坑来的足足八万金币。
粮食与钱到位后,投入到秦北省内,便能彻底稳定物价,并且开办工厂,招收民工,另一边也加快对原大梁的几十万士兵的审查,将大量原本就是被强行征兆入军的人遣返回家。
各地的劳动力也将得到补充,农产也会逐渐恢复。
这一系列的组合拳下来,就能有效的恢复秦北省的经济问题。
而要做的第三件事情,便是收拾这些吸人血的黑心商贩。
在秦墨看来,说他们是资本其实都不为过。
区别在于,他们没有资本那么大的力量,但内在其实都是一样的。
这帮人,都特么应该吊死在路灯下。
现如今的秦北省内没通电,也没有路灯,但没关系,可以在街道小巷内做好一些绞刑架。
效果都一样的。
就每一条街道上都摆几个,秦墨倒想要看看,这些家伙的脖子硬不硬。
所以,秦墨直接在纸上上画了一个草图,然后交给于海青道:“你现在就去县城里找几个木匠。”
“让他们按照我这个图纸弄上几十个,然后每一条街道上都插三个,高度要高,免得到时候挂不死人。”
“这个难度不大,今晚我就要看见。”
于海青接过图纸,点了点头:“好的陛下。”
行了一礼后,于海青转身就走,脚步轻快,飞一般的感觉。
于海青也是从科举之中上来的,和张正一届,只是科举的时候他的成绩不高不低,中游水平。
从科举上来后,就一直在张扬手底下工作。
这一次能来秦北省任职是一个大好机会!
毕竟,他直接从一个小小的办事员一跃成为了一地的主政官。
只要秦北省的改革改的好,必将在他的履历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虽然只是到秦北省边缘地区的一个小县城里主政,但他依然十分有干劲。
未来调任,多半都能升官,成为一个大城市的骨干班子也不是没可能,未来干得好的话,指不定能成为一方大员也说不定。
可谁知道,上天都仿佛在眷顾他一般。
一个偏远小县城里,竟然能遇到秦皇亲临!
一个小地方的主政官一下子结识了秦皇陛下,只要干得好,在秦墨的心里留下那么一点印象,未来那还得了?
说不定,还能荣升长安,进入帝国中心任职。
所以,他能不激动吗?
就这几十个绞刑架而已,哪怕找不到木匠,他于海青自己做也得做出来啊!
于海青走了后,秦墨看向夏清瑶:“接下来就是你该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一旁的夏清瑶立即点了点头,拍拍胸脯:“王兄你说吧,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宣传。”秦墨道。
“自古以来,百姓和官府之间都有着很大的鸿沟,官府是官府,百姓是百姓,官府要执行什么事情,百姓很难了解到,就这样的制度,官府和百姓还怎么站在一条线上呢?”
“所以得宣传啊,秦北省内没有报刊,所以只能你辛苦一下了,米拉会配合你写一篇稿子,要告诉这里的百姓们他们真正的敌人是谁。”
“这些黑心商贩手里有粮有钱,想要撺掇民众们搞点事情还是很简单的,给点小恩小惠,就能买通大量民众,大肆收购我们抛售的粮食,这不行。”
“要告诉他们,真正想要他们命的人是谁,掌握了民,这些所谓的商贩就只是跳梁小丑而已,想杀便杀。”
“之后也将这个模式推广到整个秦北省,安排大量演讲,抽了这些黑心商贩的根,才能更好的砍了他们的头。”
夏清瑶和米拉两人赞同的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陛下我们现在就去办。”米拉说道。
“去吧。”秦墨说着,看向了凯西和艾琳:“你们两个也跟着去吧,帮帮忙,好好学。”
凯西攥紧小拳头:“放心吧,秦皇陛下!”
现在的凯西都有一种成为了秦墨学生的错觉。
因为秦墨有东西是真教啊,这对于以后凯西的理念有着很大的帮助。
……
一条条的命令从秦墨的嘴里下达。
米拉和夏清瑶的动作也很快。
演讲稿子半个时辰便已经出来,交给夏清瑶后。
夏清瑶直接在宁安县城的菜场门口搭一个台子。
这里有着大量的民众聚集在此购买国家提供的低价粮。
人流量很大。
正适合演讲传播。
夏清瑶作为大秦外交部发言人,这一刻直接与群众面对面的交谈。
确保民众的意志能够直接直达天听。
一时间,无数人聚集了过来。
人很多,虽然有些慌张,但夏清瑶并不怯场。
这段时间在外交部的历练,夏清瑶已经能够很好的稳定自己的情绪。
曾经,秦墨在秦州一次演讲,直接笼络了整个秦州的民心。
现如今,夏清瑶要干的也是同样的事情。
得让民众们相信新来的大秦。
所以,在这次演讲之中,夏清瑶先是给百姓们阐述了大秦来此是干嘛的。
是为了什么。
并且向民众们面对面的宣告大秦的福利政策。
民众们很朴素,谁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听谁的。
而现在的情况是,原本的大梁让他们饿肚子,而现在的大秦却让他们有饭吃。
手里拿着的沉甸甸的粮食就是最直接的证据。
一时间,无数人开始拥护大秦帝国,内心里开始对大秦有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有了这个基础后,夏清瑶继续展开话题,很直接的开始和所有民众们探讨现如今秦北省所面临的问题。
今天,他们能吃饱饭了。
能有低价粮食可买了。
但明天呢?
在夏清瑶的阐述之中,大秦亏着本的在救助这里的百姓们。
但秦北省的问题还在,现在只是好过了一点,却不代表一直都能好过。
解决不了问题的本质,就算是大秦,迟早有一天也会入不敷出,弹尽粮绝。
好的,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秦北省走到今天这一步,一定是有人做错了事情才导致的。
大秦是来拯救他们的,大秦想要让民众们活,大秦没错。
民众们虽然无知,但他们都是受害者啊,能说民众有错吗?
所以,大秦没错,民众也没错。
那么是谁错了呢?
民众们悟了,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是以前的大梁错了。
是曾经那些大梁的官老爷们错了。
就如同今早被处决的县太爷,田不愁一样。
是他们错了,除开他们之外,所有和田不愁有勾结,站在一条线上,不断压榨他们,抬高物价,吃人血馒头的商贩们也错了。
一时间,所有的矛盾都找到了答案。
无数民众们怒火冲天。
“那帮该死的家伙。”人群中,一个老人用力的杵着拐杖,眼神之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
他看向周遭的人们:“各位,我说呢,就在不久前有人找到我,和我说什么官府售卖的粮食是有限的,我们也就这几天能买到粮食,过不了多久官府也会断粮。”
“倒不如将我们低价买的粮食卖给他们,他们能给我们换更多实惠的口粮,现在看来,这是阴谋!”
老人一席话,立马炸出了更多的人。
“也有人找我了,说是三斤麸糠,换一斤精米,我还想着很划算来着,换了家里就能多吃两顿。”
“也找我了,我还认识那个人,就是城西粮铺的伙计,我们家有五口人,一天能买五斤粮食,他说能给我们多换一些,五斤粮食能换十七斤麸糠呢。”
人群们纷纷响应。
大家一对账才发现,原来今天几乎来买官府特价粮的人都被各大粮商的伙计找上门过。
这很明显是要大肆收购粮食啊!
夏清瑶也在台上附和着说:“没错,大家想一想,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们每一个粮商的仓库里不是堆满了粮食?”
“在你们饥寒交迫的时候,价格可曾下滑过一个铜板?”
“非但没有,还变相的加价!”
“我们想要抛售低价粮,迫使他们也跟着降价,但他们不愿,宁愿私底下大肆收购你们的粮食也不愿意降价。”
“这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等到官府支撑不住的那一天,在出来大肆收割你们的血汗钱吗?”
炸了!
现场的气氛彻底炸了。
有了夏清瑶的引导,民众们彻底看清楚了现实。
亏他们刚刚还认为,那些商贩们还不错,用好数倍的糙米,麸糠等东西来换手里的粮食。
能让民众们多活几天,多吃饱几顿饭。
但现在看来,这哪里是不错啊?这明明就是想要他们的命啊!
现场效果很好,民众的情绪已经被彻底唤醒,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在整个宁安县城内传开。
随着民怨不断沸腾。
到时候,大秦就算是不想对那些黑心商贩动手,民众也会强烈要求大秦为他们出头。
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意识到民意的威力。
那些贵族,商贩,官员等。
在他们的意识之中,民众?不过是一些愚昧无知之辈,说什么就信什么。
能有什么力量?
然而,很快他们就会意识到,民众如水,可以蕴养万物,同时也能毁灭万物!
宁安县城的一座府邸内。
几个衣着华丽的商贩已经关上门商谈了一天时间了。
他们便是现如今宁愿县城内的三大粮商,以及一名从外地而来的棉花商人,还有各领域的其他商人。
宁安县城换了天,原本大家的坚实合作伙伴田不愁被当街斩首。
现在脑袋还挂在城门之上,风吹日晒的。
这也预示着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那就是新来的官府不好搞。
这些商人们想要向以前那样,只要定期孝敬孝敬县太爷,就能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作威作福的好日子似乎要结束了。
他们可不愿意这样,所以,在目睹田不愁被砍头后,一行人便来到了这里开始商量对策。
商人,与官府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商人想要赚钱,就必须要依靠官府。
而官府也要依赖这些商人。
“所以,我们必须要和这个新的大秦接触一番,但可以预想的是大秦的态度可能不会有多好。”
“今天他们甚至还开始抛售低价粮食,这是想要和我们对着干。”
城西粮商朱正开口道。
“一座小小的县城,他们能投入多少?”城南粮商杜良哲摇了摇头,并不在意。
“说的没错,这大秦我打听过,是南边的国家,有点实力,但他们刚刚打完一场战争,刚接手大梁,要管的地方多了,到处都在饿死人,他们怎么可能管得过来啊,我看啊,这大秦是来给我们送福利的。”城东粮商孙良才笑了笑。
说着他看向众人:“这五枚铜币一斤的粮食,我们大肆收购进来,等到官府无力支撑的那一天,转手一卖,几十上百倍的利润啊!”
说着他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甚至觉得这大秦来反而还是一件大好事。
要知道,整个原大梁境内的粮价都在飞涨,大秦怎么可能管得过来?
这种抛售方法,他大秦能有多少粮食敢这么挥霍?
想想都不可能!
城西粮商朱正看了一眼孙良才,心中也觉得有道理,只是,总有那么一种不祥的预感。
摇了摇头:“不管如何,我觉得我们现在还是要收敛一些,新政权的到来,代表的是新秩序。”
“这大秦的秩序能否打破宁安县城的规矩……还需要在观察观察。”
其余几人显然对朱正的话语并不放在心上,现如今大秦大肆抛售粮食,这可是抄底的好机会,天知道这种事情还能持续多久?
在这个节骨眼上收敛一点?
那岂不是将钱往外推吗?
不过他们也没有劝诫朱正,反正你想收敛就收呗,你吃少了,菜就多了,其他人就能多吃点。
何乐而不为呢?
这场会议,几人也没商量出个什么方法,聚在一起,每一个人都有私心,没办法。
最终不欢而散,聚集起来的商人们各回各家。
“诶?这前面什么时候多了一些木桩子?”孙良才坐在马车上,马车摇晃之间,他突然看见了回家路上天天都要经过的街道尽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了五个木桩子。
这些木桩子是两根拼接而成的,呈现‘7’这样的形状插在地上,每一根的前端还垂下来一根粗麻绳子。
赶马的家丁也很是疑惑:“不知道啊,今天来的时候还没有呢。”
孙良才下了车,来到木桩前,拍打了一下木桩:“嚯,用料挺结实的,这木头也不是一般木头,还算值两个钱。”
“这难道是官府新建的?”他思索着。
突然眼睛一亮!
有意思,真有意思,这大秦来宁安县城,简直就像是在做慈善一样。
指不定这玩意有什么特殊用处吧。
孙良才对于官府拿这玩意干嘛不感兴趣,他对官府要建造这东西有兴趣。
他在不远处的山林里可是承包了一片林子,之前就打算进军木材业,现在既然官府要,那……说不定可以和官府谈合作!把这门生意承包给他,岂不是能大赚特赚?
有搞头,简直大有搞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