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民安倏地一笑。
花南薇嘴角微微一扬,“当年抢功之事,想必也有内情,未必是民安妹妹做的。相国府在翻案查呢。皇上,她的小孩才三岁,小孩没有爹很可怜的。不可以叫她们母子进府来么?”
皇上摇了摇头,“什么人都能入王府?”
苏民安冷眼看着姜世贤。
贤妃见花南薇和皇上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一唱一和的样子,气得她发抖,“南薇,此事需要拿来皇上跟前说?若你有意接民安过府,不是应该私下同本宫说?何必在人前叫民安难堪?你存的什么心?”
她不满意这个儿媳,她的儿媳应该是民安这种和王府一条心,知冷知热的姑娘。究竟因为什么,末儿另娶了花南薇,把花南薇当个宝贝呢。
花南薇委屈道:“婆母,您是不是看儿媳不顺眼,怎么处处把儿媳的好意当恶意呢。”
皇上嗔怒的望向贤妃,“你怎么教的儿子啊?在冷宫跟个丫鬟不干不净的,朕给他指婚了南薇后,还不收心,还跟个丫鬟生了个孩子。你堂堂岭南将军家的小女儿,如今你儿子又是摄政王,你不觉得害臊么?你生的儿子,还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自甘下贱。”
皇后宋美芝言道,“贤妃姐姐真是省心,儿子屋里是什么人也不知把把关,而且贤妃姐姐你的儿子,从小就胆大野的很,小时藏龙袍谋反,大了贪污藏赈灾款,不像我的元珏,老实巴交,本本分分,听话的厉害。满心满眼里都是老百姓呢。”
姜世贤对贤妃不满意起来,“你出身不如美芝就算了,生个儿子还处处不如太子。让朕一再失望。”
贤妃将手紧紧攥住,“姜元末为人不好,这是龙生龙,凤生凤,上梁不正下梁歪。但别捎带着苏民安,民安这孩子是个好姑娘。”
皇上震怒的立起身来,步到贤妃跟前,抬手就要往贤妃面颊落下,“你在说谁上梁不正下梁歪?你不过就是太上皇给朕冲喜的女人罢了,娶你是奉太上皇的旨意。姜元末不成才,是你带的不好,你胆敢怪在朕头上?”
贤妃看着丈夫的巴掌,她不卑不亢的站了起来,“本宫说的是皇上,上梁不正下梁歪。正是因为姜元末骨子里有皇上的血,才会干和皇上一样的事情,把好好的姑娘始乱终弃!”
啪一声。
一记耳光落了下来。
贤妃的面庞没有觉得疼,她定睛一看,苏民安那孱弱的身子挡在了她面前,皇帝那一巴掌结结实实落在苏民安的面颊上。
贤妃惊呼,“民安!傻孩子。”
随即怒视皇帝,“皇上的威仪体现在打女人么?温婷曾经对皇上的一切憧憬,都在二月十七这天,反悔。皇上不配!”
皇上的心莫名疼了一疼,记起曾经自己躺在病床上,与皇位失之交臂,温婷对他满身烂疮悉心照料的场景,温婷话不多,力气很大,可以背的动他去御医处,厉害的不像女人。
他后来有了很多很多的女人,每个都比温婷像女人,哪个都温柔有礼极了。
皇帝因为手碰到了身份微寒的苏民安而感到羞辱至极,脸色难看的不像样子,又诧异于看起来孱弱的女娘,竟勇敢的挡在身份尊贵的贤妃身前,给足了贤妃安全感。
苏民安用手擦了下嘴角的血,抬起头,不卑不亢的迎进皇上的目光,沉声问:“姜世贤,你的优越感究竟来自于哪里啊?”
姜世贤被问的一怔,“好大胆刁民,竟敢直呼朕名讳!来人,掌嘴!给朕掌嘴!”
太后将手往桌上轻轻一拍,众人都分外忌惮,“哀家要的人,是你等说掌嘴就掌嘴的?”
苏民安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太后需要一个人帮她痛骂皇帝,太后一直护着贤妃母子,也是寄希望于姜元末身上,希望姜元末造反,推翻那个不如六王爷的男人,苏民安轻蔑睇着皇上,“皇上一生,除了出身外,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吗?”
姜世贤静静的凝着苏民安,“你想说什么啊?”
“皇上是御驾亲征去陕西退敌,解救百姓于水火过?”
“还是去姑苏探访过任何一位因为饥荒吃不上饭的难民过?”
皇上的面色逐渐难看,曾经被他刻意淡化的曾经,被小小女娘揭露了出来。
“皇上不过是贤妃娘娘照拂过的一位浑身生满烂疮的废人,”苏民安厉声道:“皇上不过是在陕西战乱,内庭被兵部牵制,缩在龙椅只得启用皇后口中那位藏龙袍造反的野孩子,为您卖命的懦夫罢了!皇上口中那位皇太子,难道不是在您臂弯狐假虎威的巨婴吗。皇上究竟是在优越什么?”
姜玉将苒儿交给孙书礼,她来到殿前,搀扶住母妃,“在优越,今日人数众多,人言可畏,可以逼我哥哥让权,否则就是谋反!在优越,他身体抱恙可以施舍野孩子执政,天下太平,他可以随手除去野孩子,自此一干二净。”
苏民安冷笑道:“皇上不会要厚颜无耻的以为自己是我孩子的爷爷吧?羞辱谁呢?我孩子的爷爷,可不能是个势利眼兼懦夫!”
皇后威仪道:“贤妃、姜玉、苏民安御前失仪,理应押入冷宫,听候发落!”
姜世贤怒不可遏,他上上下下打量苏民安,好个女娘,太会审时度势,必然是仗着太后喜爱而在此嚣张起来。
正在此时,沈正林急忙进殿来,眼见着苏民安的面庞已经挨了一巴掌,他急忙将摄政王的佩玉拿了出来,他隐隐和花南薇对视一眼,随即对堂中言道,“摄政王有令,命在下带苏民安离府。”
“离府?对朕口出恶言,对朕极尽羞辱之能事,若使她离府,朕的颜面往哪里搁?”姜世贤言道,“来人,赐死苏民安。即刻赐死。”
一言毕。
皇帝的侍卫拔剑向前,逼向苏民安。
贤妃将苏民安掩在身后,“踏过本宫尸首先。”
姜玉亦挡在苏民安身前,“还有本公主。”
太后言道,“还有哀家。”
侍卫见太后、贤妃及公主都在袒护苏民安,一时不敢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