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诟病古人重男轻女,其实这是不完全客观的一种片面认知。
古人与现代人是一样的,仰头看得是同一片天空,脚下踩的是同一片土地。
不能单纯一概而论,说古人重男轻女。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叫数万男儿马拉松式折返跑,多浪漫,堪称历史第一老婆奴。
东汉时期,梁鸿和孟光夫妻,孟光每次给梁鸿送饭时,都会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以表示对丈夫的尊重,而梁鸿也同样尊重孟光,这就是举案齐眉。
后来还有隋文帝被独孤皇后气得离家出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群臣诉说委屈,最后乖乖回去睡觉。
有武则天成了第一个女皇帝。
有司马光倡导女子应当和男子一样接受教育,读《孝经》《论语》《诗》《礼》等书籍。
乃至明清时期的才女文化现象。
例子有很多,可以充分证明古人并不是单纯的“重男轻女”。
关于这一点,赵林是有发言权的。
从经济因素来看,古代以农业为主,男性在体力上比女性更具优势。
无论是耕种土地,修建水利,开垦荒田,乃至商业运输等等,男性皆是主力。
当然,也有养蚕、织布、浆洗、女红等工作,是以女性为主力。
譬如今人,你是一位建筑商老板,会优先聘用男性员工还是女性员工呢?
如果是一位服装厂的老板呢?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老爹被征兵,替父从军去。
从军事角度来说,冷兵器时代,男性和女性的差距更大。
这不叫重男轻女,相反,这叫保护妇孺。
老弱妇孺,这个词本身就是将女性划为弱者,也可以说是被欺凌的对象。
但妇之外,老弱孺也在被欺凌的名单中。
事实上欺负女性的那帮人,他们欺负更多的是老弱孺,女性只是其中之一。
而当老弱妇孺被保护的时候,通常老弱孺先死的透透的,只剩下妇至少还能活着。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至今也有许多工作是男女分工的。
这是男女身体素质差异所带来的社会分工不同,与重男轻女何干?
换言之,重男轻女的那帮人,他的毛病可不只是重男轻女,这只是他恶的一小部分。
赵府有没有赵林,都是“重男轻女”。
男儿长成,须继承家业,同时也肩负着一家老小的吃喝用度,人身财产安全。
比如赵棣,小名赵大宝,还是个奶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在长辈们的期望里翻滚了。
“大宝,你是长子,要快快长大,像你父亲一样成为闻名天下的将军。”
旁人家的女儿如何,赵林不知道,但他的女儿赵灵肯定比儿子幸福。
灵丫已经在咿呀学语,扶着桌案也能自己走两步。
说她比大宝幸福,是因为方才俩孩子一起躺在榻上,灵丫许是见不得弟弟哭闹,一脚险些将大宝踹成滚地葫芦。
“大宝啊,往后可千万别得罪你姐姐,否则老爹也护不住你。”
赵林擦了一把额头冷汗,起身出了屋。
“少将军,关小将军来了。”
赵林闻言,迈步去了前殿。
“坦之兄。”
“贤弟。”
叙礼毕,赵林正欲请关平入座,却被关平拦住,言道:
“贤弟,我父明日便要赶回樊城,今日特命愚兄来请贤弟去商议大事。”
赵林思忖一番,想起半月前大宝出生之日,关羽曾谈及马超征西北,荆州需牵制曹军兵力之事。
遂颔首道:“既如此,事不宜迟,坦之兄先请,小弟随后便到。”
关平先走,赵林回了后宅换上武袍,又叫陈安去书房取了一卷地图,这才出府,策马去了太守府另一侧的关府。
及入府,见一虎头虎脑的小子正在影壁后玩耍,一杆五尺长的木刀耍得有模有样。
见赵林入内,小胖子收刀而立,左手在胸前捋了一把,除了面色不红,活脱脱一个小关羽。
“柏轩兄长。”
赵林见关兴行礼,随意拱了拱手,问道:
“兴弟,你大哥和父亲在大殿吗?”
“在,大哥命我在此等候兄长,请随我来。”
说着,小跑上前,拉着赵林的手,往大殿跑去。
虚岁才五岁的小胖墩已经颇有力气,以后恐怕比他大哥要强不少。
疾行至殿外,关兴松开手,像模像样的缓步入殿,俯身拱手唱名。
待关羽威严的声音传来,才回头傻笑一声,请柏轩兄长入殿。
赵林忍住笑意,拍了拍小胖墩的肩膀,迈步而入。
“见过二伯!”
“嗯,入座吧。”
赵林抱拳相谢。
“今日唤你前来,是为汉中王之命,你素来聪慧,有何计策,只管道来。”
赵林闻言不答,先问关羽如何打算。
关羽意简言赅,捋须曰:“曹仁屯兵邓县,距樊城不过十余里,我意率众围城,诱曹军来援,歼灭其部众,以震动邺城,使曹孟德不敢分兵去救西北,汝意如何?”
赵林颔首道:“二伯欲围点打援...不过曹仁屯兵邓县经年,已打造得如铁桶一般,恐不会轻易求援。”
关羽久经沙场,又与赵林搭档镇守荆州,默契无比,知晓赵林之意,遂言道:
“我意尽起襄樊之兵,合四万精锐强攻一阵,待曹仁危急之时,不愁他不求援。”
赵林颔首道:“二伯言之有理,不过侄儿也有一计,不知二伯可愿试闻之?”
“哦?是何妙计?”
赵林展颜一笑,唤殿外陈安呈上地图,拾步上阶,铺在主位桌案之上。
旋即招呼关平凑上前来,二人一左一右跪坐关羽两侧。
“二伯,兄长,请看此图,听我一言。”
手指邓县,指尖轻点。
“邓县有曹仁三万人马,二伯虽尽起襄樊之兵,然兵力相近,攻城艰难,曹仁只须守城不出,便可拖住我军,不得轻进。”
手指上移,在地图空白处画了一圈,言道:
“邓县北去朝阳、新野,约莫百五十里,有一条西南官道连通南北,此路北起宛城,自西门而出,经卧龙岗、潦河、青华、穰东,至邓县。
沿途尽是平原,少有丘陵,亦少树林,路通且畅,若有曹军来援,只须多派斥侯,便可不惧伏兵,卷甲而行,最快两日便至。
若二伯围点打援,强攻邓县而逼迫曹仁求援,恐士卒折损颇大,且两三日的功夫,不足以布置周全,恐有倾覆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