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赵林赶赴夕阳聚,得闻寨中粮草足有五万石,遂改南迁为暂居独山,以躲避洪水。
非是赵林计穷,实在是不敢赌曹军何时决堤放水。
寨中青壮皆被征发,或去山上伐木,造棚屋以安置粮草器物及百姓容身之所,或收集木桶、木盆,去淯水河畔取水,运至山顶储存。
老弱妇孺则收拾行囊,陆续向山上进发。
寨中忙碌杂乱,赵林有力无处使,只好与徐宏分率两部人马,登寨墙防备曹军来袭。
徐珍、徐宏是亲兄弟。
徐珍是在三年前攻取荆南之时投奔刘备,曾为零陵北部都尉,后随关羽镇守襄樊。
汉中之战时,因功升为裨将军。
徐宏则留守襄阳,赵林与关平分守襄樊之时,常教授徐宏武艺、军略,徐宏因而与赵林亲厚,也极为尊敬。
寨墙上,赵林面内背外,双肘撑住女墙,望着寨内忙碌杂乱的景象,思索着如何破解当前局势。
水攻,又是水攻。
前年攻略益州之时,便是在牛鞞之南,湔水之上,被张任设下水攻之计,险些叫赵林丧命。
而今又遇水攻之计,却无法像上次一样率军突袭。
不说白河、淯水上游在两个方向,便是设下水攻之计的人,也比张任难对付的多。
“狗日的贾诩...”
长叹一气,仰面望天。
也不知分派出去的两队亲卫如何了,可曾探得军情?可曾安然返回宛城?
正忧愁之际,徐宏快步上了寨墙,拱手道:
“君侯,那游徼并无异常。”
赵林闻言,微微颔首,轻声道:“那便好。山上可能容下这许多百姓?”
徐宏道:“独山虽小,却也是山,想来应当能容得下。”
赵林不置可否。
徐宏又道:“君侯,曹军若是决堤放水,宛城关君侯处,可有应对之法?”
赵林沉默片刻,叹道:“撤兵是来不及了,风险太大。
以我二伯脾性,当会据城而守,先立于不败之地,再寻机破敌。”
徐宏奇曰:“大水无情,如何能立于不败之地?”
赵林转了个身,趴在女墙上,望着西北方向,开口道:
“洪水来也汹汹,去也匆匆,只须扛过最初的水势,坚守几日便能挨到洪水退去。”
言罢,忽轻笑道:“曹军不善水战,却非行甚么水攻之计,若二伯能征调舟船数百,到时谁胜谁败,尚未可知也。”
徐宏闻言,颔首道:“是也,关君侯熟稔水战之法...”
说到此处,忽然想起昔日赵林驻守襄阳,非要逞能去操练水军,险些溺死之事,遂不再多言。
却在心中暗道:“人无完人,赵君侯马战、步战皆为不世之才,偏不善水战之法,倒也合理。”
二人各怀心事,一时无言。
须臾,有快马自西北疾驰而来。
赵林闻声抬头,隐约瞧见那人衣甲似是自家亲卫,遂叫墙下士卒开个门缝。
那骑士疾驰而至,早见得赵林懒散的趴在墙头上,遂也不进寨,急勒马停在城下,高声言道:
“少将军!丁军侯有军情来报!”
赵林闻言,单手撑墙,翻身从丈许高的寨墙上跳下。
那骑士见状,急忙下马,上前拱手行礼。
“少将军,我等探得在白河上游筑坝的曹军营地,丁军侯伏杀曹军传令之人,得了令牌、衣甲,此时已扮作曹军快马,往淯水上游赶去...”
赵林闻言一愣,问道:“丁承渊欲冒充曹军传令兵,假传军令?”
亲卫称是。
赵林又问:“白河营地何在?”
亲卫道:“距此地约莫不足二十里。”
“伏杀曹军快马几人?可确保无活口逃走?”
亲卫道:“快马二十七人,皆斩了。”
赵林闻言,摸着下巴胡茬,来回踱步两圈,忽言道:
“白河营地有多少曹军?”
“约莫两三百人...少将军欲袭营?”
赵林沉思片刻,问道:“丁承渊如何说?”
“丁军侯言说,有号衣、令牌,量寻常曹军必定分辨不出真假。”
“好!汝速速回城,将消息报与关将军知晓,我自领一部骑军增援丁...”
说到此处,赵林忽想起夕阳聚中并无骑卒,便是将马匹聚集起来,也不过十余匹,如何能尽速灭掉两三百人的营地?
若陷入苦战,只怕曹军中也有忠义胆烈之辈,拼死毁坏水坝,届时岂不是弄巧成拙?
那亲卫见赵林沉思,试言道:“少将军,不若先撤回城中,与关君侯一同退兵?”
赵林摇头道:“非我不信丁承渊,倘若他计策被人识破,或是淯水亦有曹军快马传令,此地军民合计十万之众,岂不尽殁于洪水之下!
事关重大,安能将十万人之生死安危置于一人之身?!”
言罢,忽灵光一闪,问道:“丁承渊可曾留下约定?”
亲卫道:“赵侯受伤颇重,某又来报讯,丁军侯只三人去了曹营,人手不足,并未留下约定,只叫赵侯远远跟着,若见营地起了刀兵...便来报讯...”
这报得怕不是死讯...
言罢,又轻声道:“另外二人乃黎叔与长虫兄长。”
赵林闻言一愣。
赵黎乃是跟随叔父赵云起兵的老卒,长虫原名赵蛇,是赵黎亲侄,其父在长坂坡时战死。
赵侯诨名猴崽子还是赵林所起,其父在攻略益州时落下残疾,其长兄随赵林入汉中时,战死在成固城外。
眼前名叫赵嶙,绰号一点红的少年,其父亦在死守湔水东营之时,被斩断了臂膀,现在江陵赵府看家护院。
赵林听闻猴崽子重伤,不由心中一紧,又听闻黎叔与赵蛇跟随丁奉去假扮曹军传令兵,心中担忧更甚。
这可真是拿命去赌,就丁奉那张面瘫脸,能骗过曹军吗?
思及此处,赵林叹道:“若事不成...”
话未说完,一点红双眸泛红,单膝跪地,抱拳曰:
“少将军,我等为少主赴死,心甘情愿,只恐坏了大事。
眼下曹军白河营地业已探明,淯水上游也有丁军侯妙计应对。
少将军,即便丁军侯之计不成...
即便不成,曹军未得明令,必不敢擅自决堤放水。
待遣人去博望坡报讯与夏侯惇,一来一回少说半日时光。
请少将军速速回城退兵,脱离险境!
我等虽万死,得其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