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乱世边军一小卒 > 第427章 鏖战鹿桥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赵暮云在北疆琢磨着怎么跟陇右交朋友找石油的时候,中原核心地界,京城外,风云变幻,大战一触即发。

李金刚带着他那十万大军,呼呼啦啦开到离京城就五十里地的鹿桥驿。

刚扎下营盘,探马就屁滚尿流地跑回来报信:晋王胤曦领着五万河东精锐,已经堵在前头了!

鹿桥驿这地方,一马平川,冬天更是光秃秃的,看着无比荒凉。

李金刚和胤曦的大军营盘相隔二十里对峙着,旗号密密麻麻,刀枪反着冷光。

大战来临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晋王胤曦坐在中军大帐里头,穿着亮闪闪的金甲,脸上面无表情。

还在大河以北的时候,有人带来了三个商人说是求见。

等进来一看,除了白守仁之外,晋王立马认出王磐和周德全两人。

毕竟晋王在晋阳城外多年,两个晋阳的大商人哪里没有打过交道?

晋王看着曾经都在晋阳待过的情分上,耐着性子听完三人的话。

得知他们三个从赵暮云那里弄到了卷烟,曾经还在京城献给胤昭准备大干一场,却因鞑子破城而搁浅。

晋王大方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三人回晋阳,给他们一个月时间,将卷烟这个生意搞出来。

三人见晋王不计前嫌,大喜过望,连连叩头谢恩,屁颠屁颠而去。

打发走了三人后,晋王当即叫来手下的将领和谋士商议明天跟李金刚的仗怎么打。

他人虽然比李金刚少一半,可心里还是有底气的。

为啥?

因为他早就以胤昭这个大胤皇帝的名义,号召天下各路兵马勤王。

河南、河北、山东、淮南那四个道的节度使,正带着人马往这儿赶来分一杯羹。

四个道的兵力加起来有八万!

更让晋王开心的是,京城里头那个鞑子左贤王兀术立的冒牌齐王顾鼎铭,也偷偷派人递了话。

说只要晋王爷大军一到,他立马杀了那些驻守城中的鞑子,开城门迎接,绝对不当绊脚石!

这么一算,晋王觉着自己赢面大了去了。

消息在军里一传开,士气大振,全军就等着看李金刚怎么死。

而李金刚这边就有些难受了,甚至有点后悔没听杨岩的话。

他的兵马是多,可他是跑别人地盘上来打架。

粮草后勤线比较长,而且当初攻下西京的时候杀戮太多,关中那些世家不怎么买账。

李金刚在的时候风平浪静,他这么一出征,这些世家就开始不安分起来。

他们暗中聚集力量,偷偷与晋王联络,准备等李金刚在京师一挫败就冒头。

现在前有晋王堵路,后头晋王的援兵眼看就要到,西京那边暗流涌动,他这一仗只能赢,不能输!

鹿桥驿前头,两边的探马斥候已经像斗鸡似的掐起来了,小架打了好几场,血都见了红。

谁都知道,大的快来了。

.....

朔风卷着黄土,掠过鹿桥驿空旷的原野。

时值深冬,万物凋零,唯有两支大军如同对峙的钢铁巨兽,在这片旷野上投下了死亡的阴影。

牛德胜带着一万精锐大军率先对晋王大营发动猛烈进攻,晋王却闭而不战,牛德胜只能悻悻而归。

随即,第二天,马宗亮又领一万大军出战,晋王那边还是不肯应战。

接连好几天,大奉军都吃了闭门羹,一个个都气得骂娘。

李金刚的中军帐内,炭火噼啪,却驱不散李金刚眉宇间的焦躁。

他猛地将酒碗顿在案上,浑浊的酒液溅出:“娘的!这胤曦这个老狐狸,缩得跟个乌龟似的!”

帐下众将噤若寒蝉。

连日猛攻,大奉军虽悍勇,但都是一帮泥腿子组成的军队,在晋王严密的防线前撞得头破血流。

先锋李豹臂上还缠着带血的布条,闷声道:“陛下,晋军依托营寨工事,弓弩犀利,我军弟兄死伤惨重…是否暂缓攻势,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

李金刚豹眼圆瞪,“老子粮草能撑几天?等他娘的四路援军到了,咱们全得交代在这儿!必须速战速决!”

他看向一直沉默的谋士冯亮,“冯先生,你可有良策?”

李金刚向来常用的谋士是杨岩,然而杨岩反对他出兵京师,于是李金刚便让杨岩这个妹夫和侄儿李虎一起守后方。

行军出谋划策,就跟这个冯亮商议。

冯亮也是一个落第秀才,跟李金刚造反后,一直活在杨岩的阴影下。

现在终于可以崭露头角。

冯亮捻着山羊胡,三角眼中精光闪烁:

“大王,晋王坚守不出,意在耗我锐气,待援军合围。强攻确实非上策。”

“或许可遣一精锐,趁夜绕过正面,偷袭其粮草囤积之处?若能焚其粮草,晋军必乱。”

李金刚沉吟片刻,摇了摇头:“胤曦不是傻子,粮草重地必有重兵把守,风险太大。”

他烦躁地挥挥手,“明日再攻!集中兵力,给老子猛砸他中军!我就不信砸不烂他的乌龟壳!”

与此同时.

晋王军大营却是另一番景象。

虽处守势,但营垒森严,秩序井然。

胤曦身披狐裘,在众将簇拥下巡视防线。

看着远处大奉军营地的灯火,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李金刚这莽夫,就知道猛冲猛打。”

胤曦对心腹将领萧彻云道,“我军倚仗工事,以逸待劳,每战必使其付出数倍代价。待四道援军一到,便是此獠授首之时!”

“王爷英明,李金刚长途作战,粮草不济,已是强弩之末。”

萧烈则更关注实际,“不过,王爷,他们攻势凶猛,我军伤亡亦是不小。箭矢消耗极大,需加紧补充。另,需严防敌军夜袭或分兵迂回。”

胤曦点头:“萧将军所虑极是。传令下去,夜间戒备加倍,多设岗哨、暗桩。后勤补给,由你亲自督办,不得有误!”

次日黎明,战鼓再起。

大奉军果然如胤曦所料,集中兵力,如同狂涛般涌向晋军中军防线。

这一次,李金刚甚至将压箱底的三千精锐骑兵都派了上来。

战场上,顿时化作血肉磨坊。

大奉军士卒顶着密集的箭雨,嚎叫着向前冲锋。

不断有人中箭倒地,后面的人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进。

冲近营垒时,迎接他们的是如林的长枪和劈头盖脸砸下的滚木礌石。

“放箭!放箭!”

晋军军官声嘶力竭地吼叫着。

弓弦嗡鸣,箭矢如同飞蝗般落下。

大奉军骑兵试图冲击营门,却被预设的壕沟和拒马挡住,成为弩手的活靶子。

人仰马翻,惨叫声、马嘶声、兵刃碰撞声响成一片。

李金刚亲临前线督战,看到己方士兵成片倒下,眼睛都红了。

“给老子冲!第一个踏破敌营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大奉军攻势更猛。

一度有悍卒突破鹿角,杀入晋军营内,与守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

晋军凭借人数优势和地利,奋力将其绞杀,但防线也出现了松动。

胤曦在望楼上看得真切,立刻下令预备队投入战斗。

生力军的加入,稳住了阵脚。

双方在营墙内外反复拉锯,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冻土。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黄昏,西军终究未能突破晋军核心阵地,丢下数千具尸体,狼狈撤回。

晋军虽然守住了防线,但也伤亡惨重,士气疲惫。

夜幕降临,战场暂时恢复了死寂。

只有伤兵的哀嚎和寒风的呼啸,诉说着白日的惨烈。

两军主帅都知道,这残酷的消耗战,才刚刚开始。

李金刚为补给和援军焦虑,胤曦则在计算着己方的伤亡和援军抵达的时间。

鹿桥驿,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无情地吞噬着生命,而胜负的天平,仍在剧烈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