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贞观逆旅:归乡之途 > 第475章 仪仗煌煌民拜路,韬光隐隐士筹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5章 仪仗煌煌民拜路,韬光隐隐士筹谋

三日后,驸马窦奉节郁愤成疾,药石无灵,终在病榻上含恨而逝。长广公主自杨师道病逝之后,终日眼泪不断,握着赵斌的手与世长辞。这接连的变故,引得市井街巷议论纷纭,

百姓们茶余饭后议论完驸马抓奸在床的细节之后,掰着指头算着驸马这桩富贵背后的凶险,“娶公主如伴虎“的议论,随着晨钟暮鼓声传遍坊市。

然而,这番民间热议并未影响各国使节对大唐公主的争夺。吐蕃大相禄东赞以过人的智谋力压群雄,终得到了李世民的首肯。阎立本妙笔生花,将这一外交盛事定格于《步辇图》中,成为了千古佳话。

二月的东宫飘着药香,秦浩将五剂汤药置于鎏金托盘,药汁在晨光中泛着诡异的墨色。李治握着药碗的手指微微发颤,这虎狼之药虽灼烧喉舌,却承载着绵延皇嗣的厚望。

每服药后,他都会召来一位精心挑选的易孕之体的美人,待欢好后便将她们幽禁于掖庭密室,连掌事太监都不知晓这些红墙内的秘密。

秦浩临行前按住李治递上的腰牌,目光如炬:“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子嗣之事,切莫太过急躁,若事不成,我们再想办法。

泰山封禅,臣必寸步不离。若有异动,殿下只需记住,白袍银枪薛仁贵,是你最后的倚仗。“李治望着那只覆在自己手背上的大手,突然想起少年时父亲出征的背影。

寝殿深处,皇孙李忠蜷缩在锦被中剧烈的咳嗽,枕边的帕子已染满暗红。秦浩解开孩子的衣襟,看着那些如同蛛网般蔓延的紫色纹路,忽然想起后世医院里的ct影像。

这来自五色石的辐射之症,就算把现代的核磁共振仪搬到大唐来,怕也是回天乏术。

三月惊蛰,长孙无忌的奏章在太极殿掀起了千层浪。当泰山封禅四字再次提上日程,满朝的文武再无一人反对。魏征抚着白须沉默不语,鬓角的霜雪比往年更重了些。

李世民龙颜大悦,大笔一挥,玉辂车舆的设计图、十二章衮冕的样式,连同浩浩荡荡的仪仗规制,化作一道道明黄诏书飞向六部。

户部尚书接过秦浩的捐赠文书时,老花镜险些跌落在地,那白花花的银锭,竟将户部库房铺成了一片耀眼的银河。自此,再无人敢提封禅劳民、虚耗国力的谏言。

太常寺与礼部商议流程、礼官考证周礼,朝廷准备玉牒文书之时,桃源庄的杏花正艳,众女众星捧月般的将秦浩围在中央,

用尽了浑身的解数展示自己的魅力,有的解下西域进贡的玫瑰香露,有的别出心裁地跳起胡旋舞,有的则亲手奉上温好的葡萄酒。

秦浩徜徉在酒池肉林,不时的抱怨长乐与武顺、武曌的不告而别,却也理解长乐对李世民封禅的期待之情。

唯有冯云站在廊下,看着夫君被众人簇拥的模样,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气嘟嘟的走进厨房,一把抄起案上的菜刀,寒光闪过,鸡头带着血珠飞向天空,惊起满院栖息的夜莺。

“夫君,冯云不会真的生气吧?”

“这可不好说,不过我和她说过,生气对胎儿不好,所以她得忍着。”

这句话算是一滴水掉进了油锅,眼下长乐不在,众女全都用发情的眼光盯着秦浩,最终武柔出了个馊主意,掷骰子,每日选两人,才算是息了风波。

两仪殿内烛火摇曳,李世民将象征监国的玉印推到李治面前:“朝中诸事,你与玄龄共商。“

李治接过印玺时,指尖兴奋得微微发抖,而房玄龄却望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奏折,眉头拧成了疙瘩。

谈及李泰守陵,李世民望着昭陵的方向,眼角泛起泪光:“青雀在昭陵种了三百株牡丹,说是要等观音婢生辰时盛开......“

当房玄龄问及秦浩随行后的宫禁问题,李世民沉吟良久:“薛万彻有万夫不当之勇,宫禁交给他,朕睡得踏实。“

三月十五,封禅队伍如一条金色的巨龙蜿蜒出了长安城。玉辂车辇碾过朱雀大街,车轮与青石板碰撞出清脆声响。

太常寺官员捧着账簿精打细算,所到州县不见丝毫扰攘,反而获得了热烈的欢迎,每至一地,队伍的吃穿住行尽皆由太常寺支出,

百姓们望着队伍中满载粮米的车队,编出一首俏皮的民谣:“李世民,出长安,马蹄踩处金砖翻,东街卖饼买驴车,西市屠户换银鞍;

封禅车,碾过坡,麦田长出铜钱窝,老太太穿针缝彩绸,小娃撒欢捡糖垛。

别家皇帝拜神仙,咱家皇帝送饭碗,泰山脚下一壶酒,醉倒十万穷光蛋......“

当民谣传入行营,李世民笑得前仰后合,丝毫没有因为直呼自己的名字有所愠怒,还特意命人赏赐编民谣的老汉一串铜钱。

暮色中的御帐内,李世民拍着秦浩的肩膀:“正则啊,朕谢谢你的慷慨,朕也知晓一次封禅耗费巨大,都是为了让朕圆了毕生的心愿!“

长孙无忌和李积对视一眼,摩挲着老手皆未开口,褚遂良轻叹口气:“陛下,臣省吃俭用才凑出五十贯,夫人连肉都不让臣吃了!“

李世民指着众臣大笑:“众卿之心,朕岂能不知,辅机捐了三百贯,懋公捐了一百贯,朕早把昭陵的风水宝地给你们留好了!

正则不同,是正则的提议,朕才能如此圆满的完成此次封禅,而且不给天下带来动荡,甚至还被百姓口口称赞,这等功劳不只是银钱,更出自本心,

朕听说宝贝女儿也直接赶往了齐州,朕呀,只觉得满心的舒畅,恨不得快些到了泰山呢!“

秦浩打趣道:“辛辛苦苦十几年,一夜回到贞观前。陛下不若再赐臣一个长安的府邸吧,青龙坊的有些太偏了,丽质总是抱怨,所以才不愿在长安住呢!”

李世民抚掌大笑:“正则此次出了血本,朕也不能小气,正巧安仁坊有处杨广的旧宅,原要改建成晋王府的,可如今太子已用不到了,朕便做主赏你做为驸马府吧!

怎样?朕此次可是雄起了一回?朕知晓你们背后都是如何议论朕的,可朕心胸宽广如大海,不愿与你们一般计较罢了,哈哈哈哈。“

此言一出,帐内空气骤然凝固,长孙无忌手中的茶盏微微晃动,李世民随口说出的话语却把自己震得不轻,晋王府赏赐给一个臣子,这可不是简单的赏赐啊!

褚遂良下笔的手有些颤抖,李积却是捋着长须,望着秦浩的眼神,多了几分意味深长的笑意,李药师眼光毒啊!我不如也!

晋阳与徐惠步入帐中,各自端着一碗羹汤,晋阳语气轻柔:“天色这般晚了,父皇的身子方才见好了点,还是早些休息吧,对了,姐夫,昙娘在外面等你,说是段大人有些不舒服,找你医病呢!”

徐惠看着李世民红光满面的模样,冲着皇帝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李世民抿着嘴角端起羹汤一饮而尽。

-----------------

朝堂之上,吏部尚书韦挺捧笏上前:“太子殿下,卫州驿报传来,谯国公柴绍之子柴令武外放卫州已逾数载。近来坊间传言,谓朝廷待功臣之后过苛,此等非议恐损圣德威严。“

话音微顿,目光扫过列班群臣,“柴令武在卫州任内,疏浚漕运畅通商道,恩威并施安抚部族,治绩卓着。虽早年偶有失察之过,然其文韬武略兼具,实乃栋梁之材。若能召回重用,既可彰显陛下仁厚胸怀,亦可为朝堂增添臂膀,恳请殿下明察。”

李治眼眸掠过满殿公卿,沉声道:“众卿对此有何见解?“

代行中书令职权的岑文本整冠趋前,言辞恳切:“韦尚书所言极是。柴氏一门忠烈,今若启用令武,既能平息舆情,更可激励满朝勋贵效命之心,此乃一举多得之策。“

黄门侍郎刘洎旋即踏出班次,袍袖飞扬间掷地有声:“臣附议!柴令武在外数载磨砺,更添沉稳。值此用人之际,正是其建功报国的良机!“

给事中崔仁师抚须颔首,目光如炬:“政令通达需贤才襄助,柴令武治政有方,若能归朝,必能补阙拾遗,裨益良多。“

尚书右丞杜楚客更是朗笑出声,声震殿梁:“老臣举双手赞成!当年柴驸马横刀立马,虎父焉有犬子?这等人才若继续外放,岂不是明珠蒙尘!“

高士廉与房玄龄对视一眼,又齐齐望向李治,未有发言,李治挥袖开口:“准卿所奏,吏部议定官职呈上来吧。”

高士廉上前,声如洪钟:“启禀太子殿下!自第二次括户以来,豪强大族肆意兼并土地,致使国库赋税日减。

此等乱象若不及时遏制,恐动摇国本!臣恳请即刻派遣得力干员,分赴诸州郡县彻查户口,严令隐匿之户限期自首,重新入籍造册!“

话音未落,房玄龄缓步出列,“士廉所言极是!然臣以为,宜恩威并施。对于主动自首的隐户,当以厚赏相诱,可许其'括得客户,免六年租调'。如此既能安抚民心,又能让流民甘愿归籍,方为长治久安之策。“

李治抬手轻叩御案:“二卿所言,深合孤意。即刻拟旨,依计施行!“

-----------------

夜幕初垂,韦挺府邸的花厅内烛影摇曳。杜楚客执银壶斟酒,崔仁师轻拨箜篌,刘洎与岑文本低声交谈,唯有主位虚席以待。

随着铜环叩门声响起,薛万彻身披大氅踏入厅中,腰间横刀寒光映着烛火,扫过满座文臣时,目光中闪过一丝警惕。

“大将军虎步生风,当真有万夫不当之姿!“韦挺起身相迎,“昔年灭东突厥,征薛延陀,将军单骑冲阵斩敌首,陛下赞'朕之樊哙',今日得见,方知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薛万彻抱拳还礼,语气却带着难得的谨慎:“韦尚书谬赞了,末将不过是遵圣命行事。“

“大将军过谦了!“杜楚客举杯笑道,“陛下曾言'当今名将,唯李积、薛万彻、李道宗三人',此等殊荣,满朝武将谁不艳羡?“

薛万彻喉间发出一声闷笑,仰头饮尽杯中酒,“圣眷如天,末将唯有以死相报。“目光扫过众人,忽然压低声音,“不过今日诸位如此阵仗,恐怕是酒无好酒,宴无好宴吧!“

韦挺抚须而笑,指尖叩击着案几:“大将军果然快人快语!且看这长安城,表面歌舞升平,实则暗流涌动。“忽然起身,低声开口,“太子体弱,皇孙即将夭折,储君之位......“

“住口!“薛万彻猛然起身,“此乃陛下家事,尔等竟敢妄议!“

岑文本却不慌不忙,取出一卷文书:“魏王礼贤下士、深得民心,朝堂谁不知其贤明?括地志已成,魏王亲笔'以彰父德,以惠苍生',这般孝心,这般雄心......“

“孝心?“薛万彻冷笑,“诸位有话直说,莫要绕圈子!“

刘洎见状,轻叹一声:“大将军可知太子服药日久,至今膝下再无子嗣?若国本空虚,内有宗室觊觎,早晚必成祸端......“

杜楚客适时添火:“将军还记得汉王元昌否?他临终前高呼'若大哥在,岂容此等局面'......将军当年险些攻入秦王府,置陛下于死地......“这话如同一把利刃,直插薛万彻的软肋,李建成可是自己的旧主。

汉王李元昌谋反被赐死时,自己因与之交好险被牵连,此刻酒意上涌,眼前顿时浮现出了汉王受刑前的惨状。

“够了!“薛万彻摔碎酒碗,瓷片飞溅,“你们不就是想让我助魏王吗?“

韦挺缓步上前,取过岑文本手上的文书:“非是助魏王,而是护大唐江山。“他压低声音,“太子若不能承大统,唯有贤王继位方能服众。将军手握禁军,若能襄助......“

薛万彻盯着文书上的朱砂印,喉结上下滚动。烛火忽明忽暗,映得他脸上阴晴不定。

良久,他抓起狼毫,笔尖悬在文书上空微微颤抖:“我薛万彻一生坦荡,若此举真是为了大唐......“墨迹落下的瞬间,满座文臣眼中闪过不易察觉的笑意。

-----------------

昙娘攥着帕子守在父亲榻边,见秦浩三指搭在段纶腕间凝神诊脉,又偷眼瞧父亲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意,那目光在二人之间来回游移,倒比平日多了几分促狭。

“岳丈脉象平和,不过有些心火上扰罢了。“秦浩收了脉枕,忽然挑眉笑道,“先前劝您莫要操心闲事,怎么陛下刚授了宗正卿的职,这心思又活络起来了?“

段纶抚须长叹:“原以为是个清闲的差使,谁知有次监看魏王祭典,却见他书信不断......“压低声音,瞥了眼女儿,“那祭坛的规制、仪程细节,处处透着蹊跷。可这话若奏与陛下,难免落个离间宗室的罪名。“

“乖,这是朝堂机密,你先回房歇着?“秦浩朝着昙娘挤挤眼。

“我才不!“昙娘跺着绣鞋,“你们说你们的嘛,我不听就是,我有法子可以左耳进右耳出的。“

秦浩笑着弹了下她的额头:“就你鬼灵精!“起身整了整衣襟,“岳丈不必忧心,皇家之事千头万绪,守好本分便是。天塌下来,自有个子高的人顶着。“

段纶忽而打量起女婿挺拔的身形,点了点头,话锋一转:“你岳母总念叨着想把贤儿留在身边作伴。她一人在府中寂寞,你们小夫妻......“意味深长地瞥了眼女儿绯红的脸颊,“昙娘还年轻,怎么就不见了动静呢?“

“都怪他......“昙娘眼眶泛起水光,绞着帕子口中嘟囔,“种子都撒在别人身上了!“

秦浩连忙捂住昙娘的小嘴,朝岳父躬身行礼:“谨遵岳丈教诲,小婿现在便去出征......“话音未落,昙娘羞得捶打着他的胸膛,拽着他便往门外跑。

“慢些慢些!这里隔音可不好啊!“段纶望着二人的背影不住的摇头,“如今的年轻人啊,也不注意着些......“话音消散在吱呀作响的门扉间。

暮色漫过回廊时,秦浩望着天际的流云,段纶提及的魏王异常仍在心头盘旋。

没有陛下的首肯,李泰纵有通天的本事,又能翻起什么风浪来呢?一个祭祀为何让久经宦海的岳父就这般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