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其三,”刘浪继续说道:
“关乎良将难得,雪中送炭。”
语气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臣听闻,刘琦麾下有一员老将,名唤黄忠,字汉升,虽已年过五旬,却仍有万夫不当之勇!
此前孱陵斗将,他单骑战太史慈、甘宁等江东名将,丝毫不落下风;落马坡一战,更是在江东大军重围之中,硬生生护着刘磐杀透重围,其勇毅堪称绝世!”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刘浪加重了语气:“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关羽将军在西凉御敌,张飞、马超二位将军在并州苦撑,庞德将军在凉州弹压胡人,朝中能征善战的大将本就紧缺。
黄忠这般猛将,乃是可遇不可求的栋梁之材,岂有拒之门外的道理?
更何况还有那刘磐,虽说用兵之道不算出彩,却能凭着一个‘稳’字,将周瑜的五万大军拒于孱陵城外,数月不得寸进,可见也是一员能守善防的良将。
此二人来投,乃是上天赐予朝廷的助力,岂能拒绝?”
提及黄忠与刘磐的战绩,殿内不少武将眼中都闪过一丝热切。
对于武将而言,最惜英雄,黄忠的勇猛早已传遍天下,若是能将其纳入麾下,无疑是如虎添翼。
“其四,关乎粮草兵马,解燃眉急。”
刘浪最后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陛下,如今朝廷四面受敌,粮草兵马皆是紧缺。
关羽将军驰援敦煌,四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如同流水;并州、凉州的守军,也急需补充军械;关中各地,驻守兵马所需的粮草辎重,更是捉襟见肘。
而刘琦此次来投,不仅带来了万余精锐兵马,更带来了荆南四郡积攒多年的粮草军械!
据巴郡急报,其粮草足以支撑朝廷十万大军数月之用,军械更是能武装两万余人!”
他躬身对着天子行了一礼,语气恳切:“陛下,这万余兵马、充足的粮草军械,乃是解朝廷燃眉之急的及时雨!
如今朝廷每多一分力量,便多一分抗衡曹操、袁熙、孙策的底气。仅凭这一点,也断无拒绝刘琦的理由!”
刘浪的四重论述,层层递进,从名正言顺、江东野心、良将难得、粮草兵马四个方面,将接纳刘琦的必要性阐述得淋漓尽致。
殿内鸦雀无声,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的大臣,都再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这番话不仅有理有据,更切中了当前朝廷的要害。
天子坐在龙椅上,眼中渐渐露出决断之色。
他望着刘浪,缓缓点头:“皇兄所言极是!朕险些因一时之虑,错失了这等良臣猛将!
刘琦既是汉室宗亲,又是朝廷命官,其来投朕,朕岂能拒之?
更何况还有黄忠这等猛将、万余兵马与充足粮草!
传朕旨意,即刻拟诏,命巴郡守军善待刘琦一行,护送其前来长安;同时令太常寺准备仪仗,待刘琦抵达,朕要亲自召见!”
“臣等遵旨!”
宣室殿的朝议尘埃落定,天子旨意既下,文武百官便依次退朝。
廊檐下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青砖地面上,映出斑驳的光影。刘浪刚走出殿门,身后便传来一声熟悉的呼唤:“大将军留步!”
他回身望去,只见刘备身着紫色朝服,快步从殿内走出,脸上带着真切的笑意,快步上前。
他走到刘浪面前,先是拱手行了一礼,语气诚恳:“方才朝议之上,多亏大将军力排众议,据理力争,才让陛下定下接纳景升公之子(刘琦)的心意。备在此,代景升公与刘琦,谢过大将军!”
说罢,就要躬身下拜。
刘浪连忙上前一步,伸手扶住他的手臂,笑道:“玄德公客气了!某此举,并非为私,而是为了朝廷,为了天下大局。
刘琦既是朝廷命官,又与浪同为汉室宗亲,其势穷来投,本就该接纳,刘某不过是尽了分内之责罢了,岂敢受玄德公如此大礼?”
刘备直起身,眼中满是感慨,他望着远处宫墙之上的“汉”字大旗,缓缓道:“大将军虽说是为了朝廷,可在备心中,这份情分却不能忘。
想当年景升公在荆州时,备曾多得他的照拂,如今他身死国灭,其子刘琦走投无路,若朝廷真将其拒之门外,不仅寒了天下宗亲之心,景升公在天有灵,怕是也难以瞑目。”
他话锋一转,看向刘浪,语气越发恳切:“方才朝议之上,王朗、张合诸位大人担忧刺激孙策,反对接纳刘琦,备心中虽急,却一时想不出反驳之词。
幸得大将军挺身而出,以‘四不可拒’之由,说得群臣哑口无言,更让陛下下定了决心,这份见识与魄力,备自愧不如啊!”
刘浪闻言,微微一笑:“玄德公过誉了。刘某不过是常年领兵在外,更知如今朝廷缺兵少将、粮草匮乏的窘境。
刘琦带来的万余兵马、粮草军械,还有黄忠那等猛将,皆是朝廷急需之物。
至于孙策,其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即便没有刘琦之事,他也未必会安分,与其示弱,不如强硬,至少能让他摸不清朝廷虚实。”
两人并肩走在宫道上,身旁的内侍与官员见二人交谈,纷纷识趣地退到一旁。
刘备轻轻点头,赞同道:“大将军所言极是!”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只是刘琦年轻,又未经大世面,此次舍弃荆南来投,心中定然惶恐。
待他到了长安,还需大将军多费心安抚,莫要让他觉得被朝廷冷落。
还有那黄忠,乃是难得的猛将,需得好好任用,方能尽其所长。”
刘浪笑道:“玄德公放心,陛下已命太常寺准备仪仗,待刘琦抵达长安,会亲自召见,以示重视。
至于黄忠,刘某已有打算。如今凉州胡人不稳,庞德将军兵力不足,正好让黄忠率五千兵马驰援凉州,既能解凉州之危,也能让他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彰显朝廷对他的信任。”
刘备闻言,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大将军此计甚妙!黄忠勇猛,庞德沉稳,二人联手,定能稳住凉州局势。如此一来,关羽将军便能无后顾之忧,专心应对西域联军。”
两人边走边谈,从刘琦的安置,到黄忠的任用,再到如今朝廷面临的北方危局,话题渐渐深入。
宫道旁的古柏郁郁葱葱,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倾听二人的谋划。
走到宫门口时,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皆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坚定。
刘备转身离去,身影渐渐消失在宫门外的人流中。
到底是仁义之名广布天下的刘备,由此就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