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首都保利剧院,
灯光渐暗,红色的幕布缓缓拉开。
白夜坐在第六排正中的位置,手指轻轻敲打着座椅扶手,目光紧锁舞台。左边的是周韬,右边是陈都玲,本来是萨老师,但是他和女友约会去了,
周韬低声道:\"感觉怎么样?\"
白夜低声:\"师姐,我还是第一次看话剧,确实是不一样,以前一直想去人艺看茶馆,但是抢不到票啊。\"
周韬轻笑:\"你以为呢?我也抢不到人艺的票,这个陈老师的《戏台》,也不敢抢,票一开售就秒空,要不是我…,咱们都进不来\"
白夜没再说话,因为舞台上的表演已经开始了。
舞台上,民国时期的戏班\"五庆班\"正在后台忙乱。班主侯喜亭(陈小二饰)急得团团转:\"金啸天呢?马上开锣了,他人呢?\"
副班主哭丧着脸:\"班主,金老板他……抽大烟抽过头了,这会儿还躺着呢!\"
侯喜亭一拍大腿:\"完了!今儿可是洪大帅点名要听《霸王别姬》,包场了啊,这不是要我的老命吗!\"
台下观众一阵哄笑。白夜也忍不住笑出声,低声道:\"这开场,绝了。\"
周韬点头:\"陈老师最擅长的就是这种荒诞喜剧,表面搞笑,内核深刻。\"
白夜点头,重新将注意力投向舞台。这出《戏台》它讲述一个故事,将你生生拽入那个兵荒马乱的民国时代,让你坐在德祥大戏院的观众席里,亲历这一切荒诞与悲凉。
闻名全国的“五庆班”正面临绝境。压轴名角金啸天沉溺鸦片,上不了台,连站直的力气都没有。戏班上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戏票早已售罄,台下坐着的,是刚攻占京城、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新贵——洪大帅。这位大帅带着大队人马,把戏园子围了个水泄结实,点名非要听金啸天的《霸王别姬》,他能来看戏是因为他的六姨太喜欢。
此刻舞台上正演到洪大帅的六姨太溜到后台追星,还有意外来送包子的伙计大嗓儿。他嗓门洪亮,带着乡野的质朴与未经雕琢的蛮劲,只因与洪大帅是同乡,又恰好能荒腔走板地吼上几句《霸王别姬》,被不懂戏的洪大帅误认为是“金老板”。
荒诞的故事开始了。
大嗓儿是人艺演员杨立新饰演。功底深厚,
戏班在强权的压迫下,手忙脚乱地给大嗓儿勾脸、穿行头。那厚重的油彩覆盖了他原本质朴的面容,璀璨的霸王盔甲束缚了他习惯于短打衣衫的身体。他被众人半推半就,战战兢兢地准备登场。
白夜看着这一幕,心里也跟着一紧。他仿佛能听到舞台上那些人物急促的心跳,能感受到他们手心的冷汗。话剧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像电影可以通过镜头剪来制造距离,它是活生生的、正在进行时的生命片段,直接撞击着观众的感官。
舞台上,锣鼓点变得急促而密集。大嗓儿被彻底推到了台前。灯光骤亮,刺得人几乎睁不开眼。他开口了,唱腔果然是荒腔走板,气息、咬字、身段,无一不透着业余与生涩。与他笨拙表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下洪大帅及其部下如雷的、真心实意的喝彩声。
“好!唱得好!有味儿!”
当剧情发展到洪大帅要求修改《霸王别姬》结局,让霸王过河回江东时,白夜突然坐直了身体。
舞台上,饰演戏班班主的陈小二正满脸为难:\"大帅,这戏一直以来都是这么演的,霸王自刎乌江是历史啊...\"
“放屁!\"洪大帅拍案而起,\"老子说能过河就能过河!什么狗屁定数,老子就是定数!\"
“霸王怎么能死?过了江东,重整旗鼓!杀回来,你们好好改\"
面对枪杆子,戏班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改,不改还要不要命啊,
这也是被贴上“戏比天大”的主要原因。又是一段啼笑皆非的商讨。
这段估计就是陈小二主要想说的,也是他以后改成电影的主要原因。因为他的亲身经历啊,艺人面对不懂戏的领导的时候,到底怎么办,人家有枪,可以枪毙你,有着生杀大权,这就是陈小二和c台的故事了,估计也是他做这个话剧的原因。权力的压迫,
至于戏比天大,不能改更是扯淡,有什么不能改的,不说戏剧,就是小品,也在随时随地的改啊,他们讨厌的是被不懂戏的人压着改,用权力逼着你改,你有说服力,可以改编的更好,他们是可以接受的。
戏比天大是演员对观众的负责。老祖宗的东西一个字不能改是戏班子的坚守。
但是京剧好像就是一直在改,京剧的诞生。
话说大清乾隆爷,那可是个超级会玩儿的“老寿星”。他过八十大寿,那排场,就想吧——绝对是大清顶流,全球限量版豪华生日趴!
老爷子当了六十年皇帝,又当了几年太上皇,什么好东西没见过?江南的丝绸,西洋的钟表,满汉全席都吃腻了。这八十大寿,送什么礼才能让老爷子乐呵乐呵,成了全国上下最头疼的KpI。
送奇珍异宝?俗!
送万寿无疆图?土!
这时候,就有人灵机一动:老爷子爱看戏啊!宫里的昆曲班子是雅,但听多了也犯困;各种地方戏热闹,但又觉得有点“土嗨”。这就好比现在,总听交响乐想换换摇滚,总听流行又想尝尝民谣。
于是,生日趴的总策划一拍大腿:有了!咱们搞个“全国戏曲总决赛”!
圣旨一下,全国各地戏班都疯了!这简直就是大清版的《喜剧人》+《好声音》总决赛现场,评委是皇上,奖金是无上荣耀,出道即巅峰!
想想那场面:
安徽来的“徽班”,打头阵的是“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他们就像今天的实力派天团,唱念做打,功底扎实,剧本还特别有深度,属于“学院派”代表。
湖北来的“汉调”班子,带着楚地的泼辣与激情,唱腔高亢激越,听得人热血沸腾,好比是摇滚乐队,一开嗓就能掀翻屋顶。
还有昆曲班子,作为曾经的宫廷顶流,虽然有点过气,但身段优雅,唱词典雅,属于高冷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