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架空的小说,只是借鉴了一些清末民初的设定,不具备历史参考价值。图个乐呵就行,不用当真。)
临近年关,九州城大街上开始出现了一些北方逃过来的难民。
政府方面对于这些难民,目前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
城里难民不算多,一些富绅家也会雇佣他们,只要一升米,就能雇佣一个壮劳力汉子做三天工。实在是划算。
几场雪飘下,天气越发寒冷了。
腊月二十三那天,是祭灶神的日子,舒太太叉着腰指挥着家里的一众仆从做贡品,打扫卫生。
灶头上的蜡烛点了一夜。第二天,祭拜完灶神的灶饼,便拿去门口,分给了路边乞讨的难民。
舒伯华照样还是要天天去政府机构上班,逢十天轮休一次。
除了经常来找他的纪小姐,老同学纪梵音,政府里的同僚渐渐也有几人能和舒伯华聊到一起。
有时候下班了,舒伯华和他们一起在外面吃饭,就会给姜一一点钱,打发他在附近玩,约定个时间,到点了来接他走。
常去的是“满庭芳”茶楼,说是茶楼,在姜一看来更像是戏院,唱的是京剧。他听不惯,看戏台子上那些角儿扮起来好看,唱不到两句他就困的直打瞌睡,一句话要抑扬顿挫的拉长半天才结束。
舒伯华只摇头笑“锦瑟无端,朱弦空设”。便放他外面待着了。
姜一有些尴尬,联合李商隐的那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也明白过来舒伯华是在笑话他不懂得欣赏美好事物。
姜一有心反驳两句自己不是“山猪吃不来细糠”,而是确实对此没有兴趣。他知道京剧是国粹,传承下来定有不可割舍的重大意义。但是他就是听不来啊,一听就困。
舒伯华留过洋,在感受过西洋交响乐后,反而更加钟情祖国的京剧,只可惜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还喜欢京剧的,不多了。
姜一不会反驳舒伯华,因为他设定里,就是大字不识的忠心书童一个。
在茶楼外面等待舒伯华时,姜一也不苛待自己,常常拿着铜钱去买路边的宵夜。
一条街下来全是好吃的。什么羊杂汤,鸭血汤,肉燕馄饨,福鼎肉片,油果子,包子,豌豆黄,凉粉……坐在摊位上,也不碍事。
今天姜一坐在了鸭血粉丝摊位上,加了辣椒和醋的汤,吃起来酸辣过瘾。姜一吃到一半时,遇到了拉着自家少爷也来满庭芳的黄包车夫孙大。
平日里,舒伯华工作,有时候他也和其他人家的车夫小厮闲聊。
这个车夫,恰好是双方都脸熟的,平日里聊过几句。
车夫一屁股坐在姜一对面,伸手叫摊主也给他煮了一大碗鸭血粉丝汤。
“你家少爷也爱来这儿听戏?”车夫说。
姜一点头,见车夫的汤上来了,主动把桌面上的大蒜朝对方递过去。
车夫接过大蒜扒了皮,丢进粉丝汤里,几口下去,粉丝汤就少了一半。
“还记得之前我说的那个独眼龙不?”车夫是个话多的,姜一和他都是等自家主人,便闲聊起来。
姜一对于那个独眼龙外面带回去一个女人为了生孩子的时候,还有记忆。
“怎么了?生了?上次听你讲这个故事,不过也才半年吧?”
车夫神秘的一笑,作势要说悄悄话的样子靠近姜一,随着对方说话,大蒜的辛辣味道也飘到姜一鼻子里,熏得他不自觉的后仰了下。
“没了!那女人本身脑子就有问题,摔了一跤,肚子里的孩子流了。”
“那羊水撒了满地都是,女人脐带也不知道剪。”
“等独眼回到自家里,就看到孩子跟个皮球似的,被脐带牵着跟在女人身后满屋子滚。”
“独眼差点疯了,那可是个带把的男胎!气的他把女人狠狠打了一顿。”
“女人死没死也不知道,反正独眼把她丢了。”
“真是可怜哦”
“独眼好吃好喝好住的养了那疯女人半年,啧啧!”
姜一碗里剩下的鸭血粉丝汤,怎么都吃不下去了。
可怜?明明可怜的是那个女人,一个神志不清的女人被他捡回去当生孩子的禁脔!最后又被这样丢弃!
姜一猛的站起来,丢下几枚铜钱走了。
正准备再说两句的车夫看着走了的姜一觉得莫名其妙。
姜一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他连独眼住在哪里都不知道,也不知道那个故事里的女人在哪里。
他又能做什么?跑到独眼家里把他杀了吗?
把独眼送到官府去吗?如今的官府只为了有钱人服务。
姜一疾步走在大街上,心口的那团火逐渐熄灭。
“姜一,他说的与你无关。也不会对你的人物产生什么影响。这些人,都只是数据而已。”自从进入这个副本,从来不曾说话的0713突然开口。
0713的声音是电子女声,往日听来不含一丝起伏和感情,此刻却成了姜一唯一的安慰。
姜一何尝不明白呢?他只是依然免不了在心底对这个时代,这些人,产生了厌恶。
不曾见识过太多黑暗的姜一,会为了弱者悲伤,对霸凌者气愤。
雪花飘下,就在姜一冷静下来,准备回满庭芳接舒伯华时,他意外看到了苦楝树下,蜷缩成一团的的身影。
是什么?
九州城进入很多难民他是知道的,只是晚间,大部分难民都是睡在城外的破庙里,桥墩下,废弃的房子里。没有人会在这样一棵树底下躺着。
黑漆漆的影子似乎动了动,姜一脚步停顿,片刻后,还是好奇心占了上风,一步步走到了那团黑影旁边,蹲下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