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 第418章 西德的钢铁工业间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8章 西德的钢铁工业间谍

车子停下,从里面走出两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子。

其中一个手里还拿着公文包,看起来像是领导模样。

“完了完了。”厂长小声嘀咕,“这下真的麻烦了。”厂长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工作服。

“快!”他压低声音,“都回到岗位上去!”

沈良却没有慌乱,而是仔细观察着那两个从车上下来的人。其中年长的那位约莫五十岁,头发花白,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举止间透着书生气。另一个稍微年轻些,拿着笔记本,像是秘书。

“等等。”沈良轻声说道,“我觉得他们不像是来检查的。”

厂长愣了愣:“什么意思?”

“你看那个戴眼镜的,走路的姿态不像机关干部。”沈良分析道,“倒更像是搞技术的。”

话音刚落,那两人已经走近了。戴眼镜的中年人环顾四周,目光最终停留在炼钢炉旁。

“请问,哪位是沈技术员?”他开口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对方直奔主题。

沈良心中一动,主动走上前去:“我是沈良。请问您是?”

“哦!终于见到本人了。”中年人脸上露出笑容,“我是冶金工业部技术司的马司长,这位是我的助理小刘。”

厂长听到“冶金工业部”几个字,腿都有些发软。

这可是部级单位啊!

马司长却没有架子,反而主动伸出手:“沈技术员,久仰大名。”

沈良心中疑惑,但还是礼貌地握了握手:“马司长客气了。不知道您来我们厂有什么指示?”

“指示不敢当。”马司长摆摆手,“我们是专程来学习的。”

“学习?”沈良更加困惑了。

马司长点点头:“你们厂改造炼钢炉的技术方案,已经在整个冶金系统传开了。产量提升32%,质量指标也有显着改善。这个数据可不得了啊!”

沈良这才明白过来。

看来是上次李工程师汇报工作时,把改造方案也一并上报了。没想到竟然惊动了部里的人。

“马司长言重了。”沈良谦虚道,“只是一些小改进而已。”

“小改进?”马司长眼睛一亮,“沈技术员,你可不能谦虚。我看过技术报告,你的燃烧曲线优化方案非常精妙。能够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前提下,大幅提升效率,这可是我们整个行业都在追求的目标。”

旁边的厂长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虽然知道沈良有本事,但没想到连部里的司长都专门跑来取经。

“马司长,您太抬举我了。”沈良心中暗想,这个时代的技术交流确实比较频繁,“其实原理很简单,主要是通过调整喷嘴角度和燃料配比...”

“等等!”马司长连忙摆手,“这么重要的技术细节,咱们得找个合适的地方详细交流。”

厂长立马反应过来:“对对对!马司长,您看是在我办公室,还是...”

“就在车间吧。”马司长说道,“我想实地看看设备运行情况。”

沈良带着他们来到一号炉前。

此时正值中班作业,炉火正旺。橘红色的火焰从观察孔中跳跃而出,整个车间都弥漫着钢铁冶炼特有的气味。

马司长仔细观察着炉体结构,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什么。

“沈技术员,这个燃烧器的改造真是巧妙。”他指着炉壁上的几个喷嘴说道,“通过改变喷射角度,让火焰更好地包覆钢料。热效率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沈良点点头:“关键是要控制燃烧速度,让热量分布更均匀。”

“对对对!”马司长兴奋地说,“我们部里正在推广高效炼钢技术。你这套方案如果能够推广到全国,效益将是相当可观的。”

厂长在旁边听得心花怒放。

如果技术方案真的被部里推广,那对他们厂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事。不仅有技术转让费,更重要的是声誉和地位的提升。

“马司长,您觉得这套方案的推广前景如何?”厂长忍不住问道。

马司长沉吟片刻:“技术层面没有问题,关键是要看适应性。不同的炉型和工艺条件,参数可能需要调整。”

沈良接过话茬:“这个确实需要因地制宜。我建议可以先在几个试点厂进行验证,摸索出标准化的调试流程。”

“想法很好。”马司长赞许地点点头,“沈技术员,你有没有兴趣到部里工作?我们技术司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此话一出,整个车间都安静下来。

厂长的脸色瞬间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为沈良高兴,能被部里看中是多大的荣耀;另一方面又舍不得,好不容易来了个技术能手,难道又要走了?

沈良心中也是一阵波动。

到部里工作意味着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但同时也意味着要离开这个熟悉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他的很多计划还没有实施。

“马司长,我很荣幸能得到您的认可。”沈良谨慎地说道,“不过我现在手头还有些项目没有完成...”

“什么项目?”马司长好奇地问。

沈良看了看厂长,后者立即点头示意。

“连铸机。”沈良简单地说了两个字。

马司长眼中闪过震惊的光芒:“连铸机?你们厂在搞连铸技术?”

“是的。”厂长抢着回答,“沈技术员设计的连铸机样机已经基本完成,正准备进行试验。”

马司长的呼吸都急促起来。

连铸技术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炼钢工艺之一!国外对这项技术严格保密,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大型钢厂在搞研发,而且进展缓慢。

一个县级小厂竟然在搞连铸?这简直不可思议!

“沈技术员,你说的连铸机...是什么规格的?”马司长声音都有些颤抖。

沈良心中暗笑。

看来这位马司长对连铸技术还是很了解的,知道其中的技术难度和战略意义。

“目前是小型试验机,主要用于验证工艺流程。”沈良回答道,“如果试验成功,我们计划开发中型生产设备。”

马司长深深地看了沈良一眼。

这个年轻人给他的惊喜实在太多了。先是炼钢炉改造,现在又是连铸机。如果真的能够成功,那对整个中国钢铁工业的意义将是革命性的。

“沈技术员,我能看看你们的连铸机吗?”马司长的语气中带着恳求。

沈良点点头:“当然可以。不过还只是样机,比较粗糙。”

一行人向车间后面的试验区走去。

那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工棚,里面就是沈良设计的连铸机样机。虽然外观简陋,但关键部件一应俱全。

马司长围着设备转了一圈,越看越惊叹。

“这个结晶器的设计...还有这个拉坯机构...天哪!”他激动得语无伦次,“沈技术员,你这是从哪里学来的技术?”

沈良心中一紧。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总不能说是从未来穿越来的吧?

“主要是看了一些国外的技术资料。”沈良含糊地说道,“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改进。”

马司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在这个信息相对封闭的年代,能够获得国外先进技术资料确实不容易。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特别是通过一些学术交流渠道。

“这台设备什么时候能够投入试验?”他迫不及待地问。

“大概还需要一个月。”沈良估算了一下,“主要是一些精密部件的加工还没完成。”

马司长立即转向厂长:“你们厂有什么困难吗?需要部里协调解决的?”

厂长眼睛都亮了。

有部里撑腰,很多原本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马司长,我们主要是缺一些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厂长赶紧汇报困难。

马司长挥挥手:“这都不是问题。我回去就安排,让附近的军工厂协助加工。”

沈良心中暗暗佩服。

这个年代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特别是涉及技术发展的重大项目。

“马司长,还有一个问题。”沈良提醒道,“连铸技术涉及很多工艺参数,需要大量的试验来优化。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

“没关系。”马司长坚决地说,“部里会全力支持。如果试验成功,我们计划在全国推广这项技术。”

厂长听得心潮澎湃。

如果真能成功,他们这个小厂就要一步登天了。

就在这时,车间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警报声。警报声刺破了车间的宁静,所有人脸色瞬间变了。

“怎么回事?”马司长急声问道。

厂长脸色煞白,抓起墙上的对讲机:“值班室,什么情况?”

“报告厂长,三号炼钢炉出现异常高温,温度超过安全线!”对讲机里传来焦急的声音。

沈良心中一沉。三号炉正是他改造过的那台!

马司长眉头紧锁:“会不会是改造出了问题?”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沈良心上。如果真是改造导致的事故,不仅他的前程毁了,连带着厂长也要受牵连。

“走,去现场看看!”沈良当机立断。

一行人快步赶到三号炉前。炉壁确实烫得异常,红外测温仪显示温度已经超过1800度。

“师傅,具体什么情况?”沈良问正在操作的老师傅。

“小沈,刚才我们按照你的工艺流程进行冶炼,突然炉温就飙升了。”老师傅擦着汗说,“我们已经调低了供氧量,但温度还在上升。”

沈良快速检查各项参数。供氧量正常,原料配比也没问题。

等等!

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废钢的成分表。

“这批废钢是什么时候进的?”沈良指着记录表问。

“昨天刚到的一车。”老师傅回答,“听说是从军工厂回收的。”

沈良心中警铃大作。军工厂的废钢往往含有特殊合金元素!

他快速翻看成分分析单,果然在角落里发现了问题——这批废钢含有3.2%的铬!

“停!立即停止送风!”沈良大喊。

老师傅愣了一下,但还是照做了。

“铬元素在高温下会产生剧烈的氧化放热反应。”沈良向马司长解释,“我们的改造工艺提高了燃烧效率,遇到高铬废钢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马司长松了口气。原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原料问题。

“那现在怎么办?”厂长紧张地问。

沈良沉思片刻:“加入石灰石稀释,同时降低氧气浓度。这样可以控制反应强度。”

老师傅照办,果然炉温开始回落。

危机暂时解除了,但马司长若有所思地看着沈良。

这个年轻人不仅技术过硬,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也让人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他能迅速分析出问题根源,这需要极深的理论功底。

“沈技术员,你对金属学很有研究啊。”马司长试探性地问。

沈良心中一紧。他刚才的反应确实有些超前了。1980年代,国内对合金元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主要是平时爱钻研。”沈良谦虚地说,“遇到问题就喜欢琢磨原理。”

就在这时,一个工人匆匆跑来:“厂长,县里来电话,说有外国专家要来参观咱们厂!”

厂长一愣:“外国专家?什么时候的事?”

“明天上午!”工人气喘吁吁地说,“县里说是冶金部安排的技术交流。”

马司长脸色微变。他今天刚到这里,明天就有外国专家来访?

沈良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这个时间节点太巧合了。

“马司长,您知道这个安排吗?”沈良小声问。

马司长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警觉:“部里没有这个计划。我需要核实一下。”

他掏出随身携带的保密电话,走到一旁拨号。

几分钟后,马司长脸色凝重地回来了。

“确实有这么个安排。”他压低声音说,“但来的不是普通专家,是西德的钢铁工业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