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的心脏重重跳了一下。
西德钢铁工业间谍?这个时间点来参观刚刚改造完成的三号炉?
“马司长,这不会是巧合吧。”沈良压低声音说道。
马司长点点头,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我也这么想。明天的参观必须严密布控。”
厂长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什么间谍不间谍的?不就是技术交流吗?”
“老王,你太单纯了。”马司长拍拍厂长的肩膀,“现在国际上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很严重,但同时也在想方设法打探我们的技术进展。”
沈良脑中快速分析着局势。
1980年的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西方国家一方面实施技术封锁,另一方面又派遣工业间谍刺探情报。自己刚刚展示的改造技术虽然在后世看来很普通,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超前的。
如果被西德间谍获取了技术细节,不仅自己的身份可能暴露,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国家的技术发展战略。
“马司长,明天的参观我建议做些准备。”沈良说道。
“你有什么想法?”
沈良环视四周,确认没有外人在场,才继续说道:“既然他们想看,我们就让他们看个够。但是...”
他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但是什么?”厂长急忙问道。
“但是让他们看到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沈良嘴角微微上扬。
马司长瞬间明白了沈良的意思,眼前一亮:“你想布个局?”
“没错。”沈良点头,“我们可以准备一套假的工艺流程,故意留下一些技术漏洞。如果对方真是间谍,一定会重点关注这些细节。”
“妙啊!”马司长拍手叫好,“这样既能试探出对方的真实身份,又能误导他们的判断。”
厂长这才反应过来,佩服地看着沈良:“小沈,你这脑子真够用的!”
三人开始商量具体的行动计划。
沈良提出,明天参观时要分几个环节:先带对方看表面的设备改造,然后“无意中”透露一些关键参数,最后安排老师傅“不小心”说漏嘴一些工艺细节。
“关键是要做得自然,不能让对方察觉到这是故意安排的。”沈良强调。
马司长深表赞同:“演戏要演全套。我会安排几个可靠的人配合。”
正说着,一个年轻工人跑过来报告:“厂长,县里又来电话了!说明天陪同的还有省冶金厅的陈副厅长。”
三人对视一眼。
事情变得更复杂了。
“陈副厅长我认识。”马司长皱起眉头,“他是技术出身,眼光很毒。如果我们的表演被他看穿...”
沈良思考片刻,做出决定:“那就更要做得天衣无缝。我们不仅要骗过外国间谍,还要让陈副厅长相信我们确实是在正常的技术交流。”
厂长忧虑地问:“万一出岔子怎么办?”
“不会出岔子的。”沈良语气坚定,“明天我来唱主角,你们配合就行。”
夜色渐浓,三人在办公室里继续完善着明天的计划。
沈良在纸上画着三号炉的结构图,边画边分析:“我们要让对方以为改造的核心技术在供氧系统的配比上,实际上真正的关键是燃烧室的几何结构设计。”
马司长看着图纸,不由得感叹:“沈技术员,你这理论水平真不简单。这些东西连我们部里的老专家都未必能想得这么透彻。”
沈良心中暗惊。
自己表现得太出色了吗?
他连忙谦虚道:“主要是平时爱琢磨,再加上今天遇到的高铬废钢问题给了我启发。”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三人立即停止谈话,马司长快速收起了桌上的图纸。
敲门声响起。
“请进!”厂长高声说道。
进来的是老师傅,手里拿着一份检验报告。
“厂长,今天下午炼出的这炉钢,质量指标全部达标!”老师傅兴奋地说,“碳含量控制得特别好,硫磷含量也比以前降低了不少。”
厂长接过报告,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好!好!小沈这个改造确实有效果。”
老师傅看了看沈良,欲言又止。
“师傅,您还有什么事吗?”沈良问道。
“小沈啊,我想问问,你这个改造技术...”老师傅停顿了一下,“是从哪儿学来的?我在钢厂干了三十多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设计。”
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变得凝重。
马司长和厂长都看向沈良,等待他的回答。
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回答不好,不仅会暴露身份,还可能影响明天的行动。
沈良脑中快速转动,寻找着最合适的答案。
“师傅,说起来您可能不信。”沈良苦笑着说,“这个设计灵感来自于我小时候看过的一本苏联技术资料。”
老师傅眼睛一亮:“苏联的?哪本书?”
“是我父亲留下的。”沈良继续编造着背景故事,“他以前在苏联援建项目工作过,带回来一些内部资料。可惜后来文革期间弄丢了,我只记得一些零散的内容。”
这个解释很巧妙。
苏联的技术援助确实存在过,而且那些资料大多数人都见不到。即使有人质疑,也无从验证。
老师傅恍然大悟:“难怪呢!苏联人在钢铁工业上确实有独到之处。”
危机暂时化解了。
等老师傅离开后,马司长赞许地看着沈良:“反应真快。不过我很好奇,你的技术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沈良心中苦笑。
总不能说自己是从2024年穿越回来的吧?
“马司长,有些东西说不清楚。”沈良模糊回应,“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对国家有用。”
马司长深深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追问。
作为冶金部的处长,他见过各种各样的技术人才,知道有些人确实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天赋和直觉。
时间已经很晚了,三人决定回去休息,明天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沈良走出办公楼,仰望着漫天繁星。
1980年的夜空比后世要纯净得多,银河清晰可见。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
明天的考验不仅仅是应对外国间谍,更是对自己身份隐藏能力的全面测试。
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机会。
如果能够成功应对这次危机,不仅能够取得上级的信任,还能为后续的技术发展赢得更多的空间和资源。
沈良握紧拳头,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
来吧,让我看看1980年代的国际间谍到底有什么本事!夜深了。
沈良躺在简陋的职工宿舍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明天的考验让他内心忐忑。虽然嘴上说得轻松,但面对真正的国际间谍,他心里还是没底。
1980年代的间谍可不比电影里的花哨角色,他们训练有素,手段老辣。
更要命的是,自己这个“技术天才”的身份经不起深挖。
窗外传来夜班工人的脚步声,钢厂从来不停歇,即使是深夜也有人在坚守岗位。
沈良坐起身,从枕头下摸出一本笔记本,借着月光在上面画着图纸。
既然睡不着,不如准备一些备用方案。
他快速勾勒出几种可能的技术验证方式,每一种都足以让外国间谍露出马脚。
凌晨五点,天色微亮。
沈良洗漱完毕,提前来到工厂。
车间里还很安静,只有几个夜班工人在忙碌。
“小沈来得真早啊!”值班的老李师傅招呼道。
“睡不着,索性早点过来看看炉子。”沈良笑着回应。
他走到改造过的炼钢炉前,仔细检查各项参数。
温度、压力、气流... 一切都在正常范围内。
但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突然,沈良注意到炉体侧面有几个不太明显的小孔,孔径大约两毫米,位置很隐蔽。
这些孔昨天还没有!
有人在炉体上钻了孔!
沈良心中警铃大作,但表面不动声色,继续装作检查设备的样子。
这些小孔的位置很巧妙,正好对应炉内的关键部位。如果在里面安装微型探测器,完全可以获取详细的技术参数。
看来间谍已经提前行动了。
沈良装作无意地四处走动,暗中观察车间里的每一个人。
夜班的几个工人他都认识,应该没问题。
但保不准间谍已经收买了内部人员。
这时,厂长和马司长一起走进车间。
“小沈,今天状态怎么样?”厂长关切地问。
“还好,设备一切正常。”沈良回答得很平静,没有提及发现的异常。
现在还不是暴露的时候,他要看看对方到底想干什么。
上午九点,一辆黑色轿车驶进工厂大门。
从车上下来三个穿着考究的外国人,为首的是一个金发碧眼的中年男子,另外两个看起来像是技术人员。
“史密斯先生,欢迎来我厂指导工作!”厂长亲自迎接。
史密斯用还算流利的中文说道:“感谢李厂长的热情接待,我们对贵厂的技术改造非常感兴趣。”
一旁的翻译小心翼翼地补充翻译,生怕出现差错。
沈良站在人群后面,仔细观察这个史密斯。
表面上看,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外国技术专家,但沈良敏锐地注意到一些细节。
史密斯的皮鞋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鞋底有特殊的纹路,明显是防滑设计。
他的手表也不是一般的商务表款,表盘上有一些不起眼的小按钮。
最关键的是,史密斯看向炼钢炉的眼神太过专注,完全不像一个初来乍到的参观者。
“这位就是沈工程师吧?”史密斯主动走向沈良,伸出手。
“您好,史密斯先生。”沈良握手时故意观察对方的掌心。
果然,史密斯的手掌有明显的老茧,而且分布很特殊,不像是普通技术工作留下的痕迹。
“沈工程师年轻有为啊,能设计出这样的改造方案,真是令人佩服。”史密斯的中文说得很标准。
“过奖了,只是一些小改进而已。”沈良谦虚回应。
史密斯笑了笑:“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技术原理?我们公司对这种创新很感兴趣。”
来了!
沈良知道,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当然可以。”沈良装作热情的样子,“不过这种技术比较复杂,需要实地演示才能说清楚。”
“那太好了!”史密斯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一行人来到炼钢炉前。
沈良开始详细讲解改造方案,每一个细节都说得头头是道。
史密斯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但沈良注意到,史密斯的同伴在用一种特殊的设备对炉体进行“拍照”。
那不是普通相机,而是某种检测仪器。
更有趣的是,史密斯的目光总是有意无意地扫向炉体侧面,正是那些小孔的位置。
“史密斯先生对我们的技术很感兴趣啊。”沈良突然说道。
“当然,这种创新思路很值得学习。”史密斯回答得很自然。
“那您觉得这个设计最关键的部分在哪里?”沈良故意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
史密斯思考了一下:“我认为是燃烧室的气流控制。”
这个回答很专业,但暴露了一个问题。
史密斯对这套设备的了解程度远超一个初次参观的外国专家。
沈良心中冷笑,但表面上继续保持热情。
“您的眼光真不错!确实,气流控制是核心技术。”
就在这时,马司长走过来低声对沈良说:“上级来电话了,有急事。”
沈良点点头,对史密斯说:“不好意思,我需要处理一下工作,稍等片刻。”
史密斯表示理解:“您忙,我们再看看设备。”
沈良跟着马司长来到办公楼。
“怎么样,有什么发现?”马司长关上门问道。
“问题很大。”沈良压低声音,“他们不是普通的技术专家,而且已经提前踩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