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谢清风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再次窜起的火苗,决定眼不见为净。

“行了行了,”他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打断了书房内凝滞的气氛,也打断了沈知远忐忑的等待,“大过年的,跪在这里像什么样子,起来吧。”

沈知远依言起身,依旧不敢抬头。

谢清风看都懒得看他,语气硬邦邦地道:“你的意思本官知道了,不过此事非同小可,绝非你我一两句话就能定下的。青青的终身大事需得从长计议,还得问过她母亲和奶奶的意思。”

他顿了顿,终究还是没把路完全堵死,但也绝不肯给什么好脸色:“你且先回去,安生过你的年,至于别的.....哼,以后再说!”

虽然这打发狠狠含糊其辞,但对于此刻的沈知远来说,没有立刻被轰出去或者严词拒绝,已经算是看到了些许渺茫的希望。

他不敢再多言生怕再惹先生不快,连忙躬身行礼:“是,学生明白,学生告退。”

看着沈知远如蒙大赦,又小心翼翼退出去的背影,谢清风没好气地哼了一声,端起已经凉透的茶灌了一大口。

逆徒!

还敢惦记我家青青!

什么接班人,以后还得再好好考察考察!品德这一关,必须严抓!

他愤愤地想着,决定回头就得给研发组多加几套难题,让这小子没那么多闲工夫想东想西!至于青青那边,嗯,也得找个机会好好说道说道,这京城里的年轻子弟,心思多的很,可得擦亮眼睛!

不过一口气堵在胸口,谢清风自己也不得不冷静下来细想。

青青也确实到了桃李年华,是该考虑终身大事的时候了。

他揉了揉眉心,思绪翻腾。

他们谢家的女子,因着静姝姐的经历和他如今的身份地位,倒真有几分特立独行的底气。静姝姐和离后带着青青自立门户,不也过得很好?说句实在话,他们家的女人,就算一辈子不嫁人,他谢清风也养得起护得住,断不会让她们受了委屈。

可这毕竟是青青的终身大事,他叹了口气,自己再不舍再看沈知远那小子不顺眼,终究不能替青青做主。

关键是青青自己怎么想?青青可是很少会主动来他书房,沈知远和她肯定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就认识了,她若是.....咳,即便只是有那么一点点好感,自己这做姨姨的,难道还能硬生生拦着不成?

这事儿,终究得摊开来,听听家里人的想法。沈知远那小子的话,他也得原原本本地转述,至于成与不成,且先看看家里人怎么说。

初一中午,谢府正厅摆了张圆桌,奶奶张氏坐在主位,母亲林娘陪在一旁,大姐谢静姝、二姐谢思蓁分坐两侧,谢青青挨着母亲坐下,谢清风则坐在对面。

桌上的菜依旧不是很奢华但都是家人爱吃的,清蒸鱼、红烧肉,还有奶奶最爱的糯米丸子,氤氲的热气里满是团圆的暖意。

谢清风正思忖着如何开口,坐于上首的张氏慢悠悠地放下汤匙,语气带着寻常关切:“清风啊,我今早听嬷嬷说,你那个顶得意的学生沈家小子来拜年了?这孩子瞧着就精神,懂礼数,每次来都记得给我这老婆子带块软和的糕点,怎么没留他吃个便饭?”

谢清风正夹着一块红烧肉,闻言动作一顿,他放下筷子,清了清嗓子,尽量平和地将沈知远的来意和保证说了一遍。

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着桌上众人的神色。

他预想着会看到惊讶、慎重,甚至些许不满。

然而,没有。

张氏听完脸上非但没有讶异,反而露出了然的笑容点了点头道:“知远那孩子啊,我瞧着挺好,心思正,人也踏实,比那些只会油嘴滑舌的强。”

知远那孩子,多来几回她就瞧出来了,眼神清亮,行礼问安实实在在,每回都不忘给她这老婆子带些软和吃食,不是那等浮躁虚滑之辈。最要紧的是,清风自己怕是都没细想,他待知远跟待别的学生那是截然不同的。

那么多机要事务都交给他办,书房那样要紧的地方也许他随意进出,连谢义都不必通传。若不是打心眼里认可这孩子的品性和能耐,以自家孙女那看似随和实则挑剔至极的性子,不会那么信任他的。

清风打小就这样,瞧不上的人连多一句话都懒得说,能让自家孙女这般看重悉心栽培的,品行绝对是错不了的!

谢清风:“???”

坐在张氏右下首的林娘也微微颔首,她性子温婉,说话不急不缓:“那孩子是挺好的,举止也守礼,是个知道分寸的。”

知远那孩子,模样周正,学问又好,青青眼看就到了出嫁的年纪,她们家......思绪转到此处,林娘心底不由得泛起一丝难以言说的无奈。静姝婚姻不顺,和离归家,清风更是女扮男装这辈子都不能嫁人。

思蓁更是自己不想嫁人,当初还有很多来求亲的,可她就是不开窍死活不嫁,现在年纪那么大了还是老姑娘京城也没人来求娶了。家里这几个孩子的姻缘路,走得都艰难。如今好不容易青青这孩子情窦初开,瞧着是往正道上走,对方也是个知根知底,品行端正的好孩子。

林娘觉着这门姻缘,无论如何也得护住了,可不能再出什么岔子。

谢清风更懵了,看向林娘,怎么娘也.....

紧接着,坐在林娘旁边的谢静姝放下筷子,用帕子拭了拭嘴角,“此事我知晓,青青与我提过。”

谢清风猛地看向静姝姐。

静姝迎着他的目光,淡然道:“那沈知远,初次来府请教你《营造法式》时,在咱们那个花园偶遇青青,两人便就其中一道测算题讨论了几句,后来他数次来访,若恰逢你忙,有时也会与青青探讨些算学疑难,青青于此道有兴趣,只是....”

“对你这位舅舅兼严师总存着几分敬畏,不敢轻易叨扰,反倒是与同龄人探讨更自在些。我暗中观察过几次,知远这孩子言谈有度,目光清正,探讨学问时心无旁骛,待青青也守礼,重要的是,”她顿了顿,看向女儿,“青青自己也觉得与他说话投机,学问上颇有进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