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禁卫军 > 第381章 二十人会议(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人在哪儿?还在这里?还是回农场兵工厂了?”戈辉问道。

“没有,还在这里,就是他的研究小组一直在测试研究。”萧明谦说道:“只不过农场兵工厂那边给的经费很少,前线指挥部会动用‘自由经费’适量补贴他一些。”

戈辉听后十分满意,然后平静地说道:“叫他过来问话。”

戈辉与几个师的领导继续一问一答半个小时后,一个三十左右一身整齐利落的人走进会议室。和几位熟悉的师领导轻轻点头,然后主动问候戈辉:“总司令您好,我是农场兵工厂炸药科研究组长张翼翎。”

戈辉“嗯”了一声,然后说道:“知道为什么让你过来吗?”

“知道,我是研究炸药的,也只研究炸药,让我过来,只能是炸药相关的事情。”张翼翎说道。

戈辉指了一下椅子,示意他坐下,然后说道:“关于大炮在极寒天气打不准的问题,你怎么看?还有,农场兵工厂的很多军工专家说二三十年内解决不了,你又怎么看?”

“十九世纪的美国,电灯点亮不超过一小时,全世界的科学家束手无策。爱迪生团队一次次的做实验,打磨材料,最后用一根钨丝击穿行业壁垒。”张翼翎说道:“我们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我们只需要向爱迪生团队那样,不断的试错就行了。”

“试错就可以吗?”戈辉问道:“要是这么简单,你的那些领导同事,会下这样的结论吗?”

“我说的试错,不是单纯的字面意思。”张翼翎立即纠正道:“不是拼人力,也不是单纯地替换材料,我的意思是‘打破常规思路’,原来的路已经走不通了。”

“打破常规思路?怎么打破?”戈辉问道:“在我这儿,可不是说说就完了,说对了,我是真给银圆的。”

“这和克虏伯火炮材料创新是一样的,别人用生铁做炮管炸膛率高,克虏伯发明了无缝钢管,世界火炮性能直接进阶。”张翼翎道:“也就是说,还是那些东西,但要直接升一级或几级。”

“你有没有稍微具体一点的想法?”戈辉问道。

“没有”张翼翎直接摇头,说道:“我只有一个大体的方向,还不知道对不对。”他说着用一边用手比划着一层层叠加的意思,一边说道:“就像这样,像用砖砌墙一样,叠加,重组,让发射药在爆炸的瞬间,释放的能量是可控的,节奏是稳定的,额……”他的一双手在自己面前的空气中简单的动作几下后,说道:“我还没想好。”

这时5师长宋奇说道:“这也是我们愿意拿出指挥部的‘自由经费’补贴他的原因之一。”

“我考虑一下”戈辉没有立即做决定,他需要和农场兵工厂的专家们沟通一下:“我离开时,你带着团队,和我一起走。”

“明白”张翼翎听后很振奋,总司令虽然没有立即答应,但是总司令已经开始重视这件事了。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正装暴徒球队分别是禁卫6、7师,禁卫8、9师,踢了两场友谊赛,禁卫文工团也举行了三场演唱会,然后才离开满洲里前线。

戈辉在这几天走访了六个师,到前线战壕里观察敌情,到炊事班查看战地伙食,检查了野战军粮,饮水情况,士兵的休息环境,在长官不在的情况下,单独向士兵询问了很多问题。

还检查了张翼翎的测试报告,与张翼翎深入沟通了张翼翎提出的炸药重组方案,戈辉不知道这个方案是否可行,但是张翼翎说的头头是道。

9月30日晚些时候,戈辉,带着张翼翎团队登上登上俄式宽轨列车,二十四小时后,到达哈尔滨。张翼翎团队换车回朝阳,戈辉继续向东,他要去海参崴。

戈辉在牡丹江、双城子两次停留,到海参崴进已经是10月3日深夜了。

快速反应旅第8旅代旅长、参谋长令狐谦率领8旅的主要领导在火车站迎接。

令狐谦在三天前就开始布防,方圆三公里范围内,站满了高度警惕的快反旅战士。

他下达了一个自由度极高的命令,任何觉得不合理的情况出现,可以不问缘由直接开枪,可以用手榴弹探路,也可以直接用迫击炮轰炸。

自从出现士兵失踪事件,快反旅不允许士兵单独出行,必须五人同行,必须带手枪,遇到危险可以直接开枪。

整个海参崴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戈辉的到来更加剧了这样的状态。

从专列上下来,看到所有人如临大敌的样子,戈辉笑了:“至于吗?这里是北方特区的天下,我们是主人,不是客人。”

戈辉的淡定,与快反旅的紧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是为了绝对安全”令狐谦坦言道:“自从发生士兵失踪事件以来,我们与当地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了,他们更加敌视我们。”

“你们手里拿的是烧火棍吗?枪膛里的子弹被冻住了是吗?”戈辉失望至极。

戈辉直接钻进等候在站台上的剑齿虎,去了为他准备的宾馆。

第二天上午,戈辉召见了令狐谦,询问了海参崴的治安情况。

海参崴的治安情况一直不错,至少明面上是不错的,毕竟是军管,毕竟这里是北方特区的天下,快速反应旅是敢开枪的。

关于失踪士兵一事,一直在调查,一直在悬赏,目前还没有结果,不确定是士兵自己走失,还是遇害了,但估计是遇害了,因为快反旅和当地人的敌视关系。

戈辉告诉令狐谦,包括海参崴、双城子、伯力等新收复地区,从一九零九年一月一日开始,全部解除军管,交由特区政府管理。你们由主导,变成了辅助,只负责应对群体性事件,以及警察解决不了的问题。

明年四五月份会有大量的移民过来,北方大开发,需要人先进来,有人才能开发。

快速反应旅的任务是配合警察维护治安,严厉打击犯罪。

下午,戈辉视察港口,看着蔚蓝的大海,大声说道:“欢迎回家!再也不让你离开了,我发誓。”

随行摄影师将戈辉凝视大海的形象用相机定格,几天后就会出现在《特区日报》的头版头条上。

戈辉回头指示令狐谦:“稳定是第一位的,我不问手段,不问过程,只要结果。”

“保证完成任务”令狐谦用大吼回应,更是在下决心。

下午4时许,戈辉收到从欧洲发过来的消息,奥匈帝国于今天上午,宣布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正式并入奥匈帝国。

塞尔维亚也于当天做出陈兵边境的反应,并紧急联系沙皇俄国,请求帮助。

沙俄也在当天,严正交涉奥匈帝国,要求立即撤回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决定。

戈辉在接到欧洲电文的下一刻,就下达了主动进攻沙俄远征军的命令。

满洲里前线的禁卫军早就做好了准备,于当日黄昏时分,首先发起了炮战,打得布鲁西洛夫措手不及。

沙俄远征军在不到三小时的时间,丢失了全部的一线阵地,二线阵地也岌岌可危。

禁卫军打得十分果断,炮击十分精准,根本不给沙俄远征军反应的机会。

沙俄本来就无力支援塞尔维亚,禁卫军的进攻行动,相当于给了沙俄人下台阶的机会。

对戈辉来说,他答应斐迪南牵制沙俄,现在他做了。他希望斐迪南答应他的也要快点送过来。

10月5日,戈辉去了海参崴的最高点鹰巢山,俯视金角湾,还有出海口处的大岛,那里是军用港口。

戈辉淡淡说道:“统治东方?真是笑谈!我要抹除这里除了房子以外一切的殖民痕迹。”

10月6日上午,天高云淡,海参崴港口上站满了当地人。

戈辉站在四片防弹玻璃围成的小空间里,他要在这里向海参崴的当地人发表讲话。

四块超大的防弹玻璃,是随着专列一起运来了。两块大的,前面一块,后面一块,两块小一点的,左边一块,右边一块,保证四个方向射来的子弹,无法在第一时间击穿。戈辉身上也会增加一块陶瓷材质的防弹板。总之,戈辉敢出现在这里,还是在外面演讲,他可不是毫无准备。他深知自己的命有多值钱,深知自己背负着什么,他决不会让自己出任何意外。

上午10时,演讲正式开始:“大家上午好,我是北方特区总督戈辉,是脚下这片土地的真正主宰。”

翻译把戈辉这段开场翻译给来到现场的所有人,很多当地人脸上露出愤怒的表情。

戈辉继续说道:“有些人听了我刚才说的话,并不高兴,甚至愤怒,想和我理论。我想你们都很清楚,这片土地曾经属于谁,这里的原住民是怎么消失的。我很想用同样的办法替换掉你们,是作为人的良知告诉我不能这样做,但是这样的良知不是一直存在,当我被激怒的时候,良知会自动退场。”

翻译开始翻译戈辉刚才的话,在场的人,很多人脸上有了沉思之色,有了权衡的表情。

戈辉继续讲:“想离开这里的请尽快,不想离开的要听话,不听话的不配呼吸这里免费的空气。我尊重每一个听话的,消除每一个不听话的。可能有人不信,没关系,请勇敢的站出来,拿出你们的勇气来,让我看看。”

听完翻译的所有人,脸上又有了愤怒的表情,很快有第一个人站出来。

咔嚓,快门按下,闪光灯爆闪,那个人惊愕的表情被定格。

“还有谁,请站出来。”戈辉大声说道:“你们的勇气呢?你们消除原住民时何曾犹豫过?”

又有人站出来,不断有人站出来,相机的快门不断的按下,闪光灯不断爆闪,一张又一张坚毅的面孔被定格。

“还有谁?走到前面来?勇敢一点!”戈辉催促道:“你们的血管里混入了金帐汗国的血液,从此不再是懦弱的默思科公国。”

听完翻译的人,越来越多的站出来,多名摄影师为他们拍照片,由于人太多,只能多人合影,但肯定会拍清楚脸的。

在戈辉的几次催促下,不断有人站出来,站出来的人至少三千以上。

戈辉继续讲:“从明年一月一日开始,所有人改汉姓,必须改,学校只能教汉语,这里不能出现任何外国文字,不愿意的,就是不听话的。”

碰、碰、碰、碰,四声枪响,四颗子弹从四个方向撞在防弹玻璃上,防弹玻璃安然无恙,戈辉面色平静,声音平静:“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是你们自找的,可能很多人觉得很冤枉,是那四个枪手连累了你们。”

戈辉最后扔下一句:“好自为之吧!”,在防弹盾牌和特勤的保护下,钻进剑齿虎装甲越野车,很快消失在所有人的视野里。

下午,戈辉直接乘专列离开,在发车前,指示令狐谦,按照片抓人,四方城的人负责接收。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六年中,海参崴先后以遣返的名义,被带走的超过三万,去向不明。

戈辉的专列走走停停,一周后才回到朝阳。

10月13日上午,戈辉回到朝阳,刚下火车,就被请去特区长官府开会。

北方特区二十人管理团队的20人全部到场,在宁甘青的黄星,专门回来开会。

黄星一周前就回到了朝阳,一直在等戈辉回来开这个会议。

“开会吧!”看戈辉落座,孙再芝直接说道:“北方特区现在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压力,债务高耸,应付账款达到十几亿银圆,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崩盘,我需要大家共同决定,怎么做?往哪儿走?”(不算海军炮弹的钱,由军方私控。)

“先把在建工程停了,先减少支出。”陈怀宁说道。

“同意”卓越直接表态。

“我也同意”胡又珉也表态。

接着一连串的“同意”,十九人里,除了孙再芝、宁远、书同文、黄明礼、夏洛,没有表态之外,其他人都表示同意陈怀宁的意见。

“发债,上次开会不是说了嘛!”戈辉直接说道:“30亿海军建设债,当然,不是全用在海军。”

载洵说道:“万一没人买呢?现在可不是发行战争债时的生死存亡。”

“是啊!上次的战争债还没还呢,又借海军建设债,人家还会像上次一样买账吗?”奕匡附和道。

“先发债,能卖出多少算多少,尽量坚持。”戈辉说道。

“那要是坚持不下去呢?”张翼问道。

“凡事要往好处想,我们一定能坚持下去。”戈辉认真道:“刚才孙先生问——怎么做?往哪儿走?”

戈辉仰靠在沙发上,一脸淡然地继续道:“我的答案是向内求,向外走。”

向内求?向外走?听到戈辉的六个字,十九人都开始思考。

戈辉解释道:“向内求,增加科技和工业投入,苦练内功,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提高产品种类和数量,精益生产,严格要求细节美学、品质与可靠性,让特区制造更具竞争优势,更有含金量,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我们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比如十年内,完成更大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就是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你说的很好,描绘的也很好,但是工业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换成哪个国家都一样。”黄星说道:“步子走的太急,很容易出问题,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戈辉当然没法说,前毛熊国能用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所以特区也行。

“再说向外走,在苦练内功的基础上向外走。”戈辉继续道:“让我们的产品走出去,与列强真刀真枪地争夺市场。我们用产品换军舰也是这个目的,看似中了英国人的甜蜜陷阱,实际上是让他们帮我们把产品推销出去。我们的军工产品和汽车就是苦练内功的结果,先是得到欧美各国的认可,接着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国家,也看上了我们的汽车和军工产品。”

看到之前支持停工的人点头,戈辉继续道:“我们已经在汽车工业和军火工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只需要坚持下去。虽然很危险,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但这对我们来说,这并不可怕,因为我们坚信,我们能一直坚持下去,直至成功。”

哎——宋孝仁叹口气道:“积极地思考问题是对的,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是对的,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可不是积极思考,心态乐观,有信心就能度过的。建设新奉天,超级环,还有那些在建工程,保守地说,至少需要二十个亿。倭国人赔给我们的七亿两白银,变成银圆填进去,连水花都没看到一个。我不知道后面还需要多少个七亿两。”

“那又怎么样?这些银圆都花在了刀刃上,花在了工业上,花在了农业上,花在了教育上,花在了科研上,还花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戈辉说的掷地有声:“我承认我很激进,想尽可能快的全部拥有,我知道你们不理解,我为什么这么急迫。”

剩下的十九人中,连宁远都点头了,他们都认为戈辉太着急了。

“先不说对错”奕匡说道:“我们一但失败了,会有无数人破产,他们接受不了,可能会死人。我想说,你在不顾一切的往前跑的时候,考虑一下其他人,他们可能跟不上你的脚步。”

“建设国家是以百年为单位计算的”孙再芝说道:“我们不必急于一时,机会再好,没实力接住,那就不是好机会。”

戈辉重重点头,把声音放平缓,继续道:“我的确不想错过这个大时代,对北方特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欧美的主要列强,对我们并不十分敌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合作。我相信以后不会再有(这是废话,历史不会重来),所以我不能撒手,豁出命来抓住。”

“你的意思是,我们与欧美列强的关系,以后会变坏,甚至敌对?”陈怀宁说道。

“确实如此”戈辉重重地点头,然后说道:“像我们这样的大国,如此多的人口,灿烂的历史文化,重回巅峰几乎是必然。”戈辉环视众人,问道:“你们觉得欧美列强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吗?愿意看到我们重新主宰亚洲甚至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