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轻轻点头,确实如此,换作他们,肯定会第一时间掐死在萌芽里。
“你的想法没错”载洵先肯定,然后说道:“但是目前的困难高耸入云,我们拼尽全力也抓不住,可能我说的有些绝对,但我相信在座的人,大部分和我的想法相同。”
戈辉沉默了,其他人也沉默了。
“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们正在研发什么?”良久之后,戈辉说道:“有一种消炎药,他不会让伤口感染,我们已经研发出来了,两年内就能实现小规模量产,贵比黄金。如果发生大规模战争,你们猜猜这样的消炎药,能卖多少银圆?”
除了宁远以外,所有人露出了震惊的眼神。
“是的,这是真的。”宁远肯定地说道:“临床测试过几百次了,无一例外,效果是真好。”但他不会说,有人用了这个药,直接死了,没有查到原因(因为过敏),估计身体本来就有病。
“前段时间,特区内务部有个人在行动中受重伤,最后活下来了……”胡又珉说道。
“没错,他受了很多外伤,因为使用了一号消炎药,所以伤口没感染,活了下来。”宁远说道:“这个药,我们是用来赚银圆的,不是给普通人用的,我们要卖出黄金的价格。”
不给普通人用?卖出黄金的价格?很多人陷入沉思,不得不说,这个初衷不太正确。
“我们搞定了以后穿衣服的问题,我们不需要大量的放牧羊群,大量的种植棉花,就可以有穿不完的衣服。”戈辉继续道:“未来的两年内就能搞定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已经在实验室里成功了。”
“千真万确,不光能用来做衣服。还能用来做更结实的绳子,用来做更结实的鱼网,我们有机会向大江大河向海洋索取食物。”宁远说道。
事实确实如此,在结实的鱼网出现之前,江河湖海里的蛋白质,我们获取的并不多,非常非常有限。渔民很辛苦,但是渔货有限,不然,古代的饥荒不会死那么多人。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孙再芝终于坐不住了:“为什么不告诉我?”
“为了保密,尽可能的减少知情者。”宁远说道:“特别是一号消炎药,那是和黄金等价的东西。”
“你确定两年内能实现大规模量产吗?”孙再芝问。
“这是一年前的事,他们计划是三年,还差两年。”宁远说道。
“我再说一个”戈辉继续道:“打个比方,我们今天在这里开会,无数人可能通过一种图像传递技术,坐在家里就能看到听到。”
这回轮到宁远震惊了,扭头看向戈辉:“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
“还没来得急告诉你”戈辉说道:“相比前两个,这个是最容易的。”
“什么时候能实现?”孙再芝问道。
“一年内,实现机械层面的图像传递,再两三年后,就是电子层面的,一千公里外的人们也能看到。”戈辉肯定地说道:“理论模型已经搭建完成,现在正在努力把理论变成现实,然后就是更清晰的电子层面的千公里外的图像传递。很多歌舞节目,坐在家里就能看了,”
“千公里外的人能看到我们开会?不可能,这怎么可能?”孙再芝不敢相信,这超出了他的认知。
“人不能飞到天上去,但是现在有人做到了。”戈辉说道:“我想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方法。”
宁远太清楚老大的神奇之处,他说的肯定靠谱,于是说道:“我虽然还没亲眼看到,但我相信这是真的。”
“这个机器一但量产,你们说值多银圆?”戈辉问道:“三年后,我们还会缺银圆吗?会有无数人排队给我们送银圆。”
在座的都相信,戈辉刚才说的都是真的,因为往回看,戈辉真没和他们撒过谎。
“那么,我们能坚持三年吗?”孙再芝问道。
“这已经不是能不能的问题了,是必须坚持。”张翼说道。
“没错,谁也不准放弃。”陈怀宁说道:“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力坚持下去。”
“这是北方特区的最高机密,我希望在座的诸位……”戈辉没有说下去。
“我会严守秘密”载洵直接说道。
“我也会守住秘密”奕匡说道。
“我也没问题”张翼说道。
在他们三人看来,这和朝廷无关,不存在不忠诚皇帝的问题,所以答应的很痛快。
会议开到这里,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拼命坚持下去。
但在此之前,他们还是需要亲眼看到,不是他们不信,而是太想看到了。
他们第一站要去工业局大院后面的凤凰技术大厦。
从朝阳大道18号到2号并远,几分钟的车程,而且还得慢点开。
朝阳大道2号是特区工业局,对面的1号是特区储备银行。两个单位都把着十字街角,刘文涛选这个紧把边的位置,就是为了离特区储备银行近点,去聊贷款方便。
三十几辆龙旗荣耀,包括戈辉的十辆,还有一辆加长款龙旗星耀,是孙再芝的。直接驶进工业局大院,然后绕过工业局大厦的三栋主楼,直接往后门去了。
工业局直属的凤凰实验室,就在工业局的后面。从工业局正门进入,后门出去,就是凤凰技术大厦的地上停车场,一栋十层毫无新意的长方体大厦,大院正门就是工业局大院后门。
此时,一位身着白色长褂的鸡窝头(人家就是这发型)精神小伙和工业局长刘文涛,站在大厦门口注视着陆续驶入的三十七辆龙旗轿车。
戈辉的龙旗荣耀和孙再芝龙旗星耀停在最前面。
其中二十辆车的车门几乎同时被推开,这些经常出现报纸上的人,今天同时出现在这里。
这些人不想和刘文涛废话,他们不是来看刘文涛的,刘文涛也不和他们废话。
众人步入凤凰技术大厦,在一楼大厅,孙再芝看到了正对正门的墙上:凤凰不死,涅盘重生。脚步不停,抬手指着墙上的八个大字,随口赞了一句:“说得好!”
所有人都需要换上白色长褂,白色头套,在刘文涛和鸡窝头精神小伙的带领下,来到了三楼的实验室,门上醒目地写着:康德拉-马克实验室。
刘文涛指着鸡窝头精神小伙:“他就是康德拉-马克。”
众人想听的可不是这个,等进了实验室,戈辉提醒刘文涛:“直接介绍特区纤维。”
于是,刘文涛就把特区纤维,也就是尼龙,发明的整个过程,详细的介绍了一遍。
特别是看到拉制的纤维具有丝的外观和光泽,手指捻过,也是丝的感觉。
刘文涛告诉他们,这种丝在结构和性质上也接近天然丝,其耐磨性和强度超过当时任何一种纤维。虽然不比丝绸,但是比丝绸结实,关键是它的产量只和产能有关系,和虫子数量没关系。
触摸着这些人造丝线,这东西如果真的那么好,以后确实不愁没衣服穿了。同时,这也是发财的机会,南方的丝商可能距离破产不远了。
“你的量产工作进行到哪一步了?”载洵问出了所有人关心的问题。
“由于特区制造能力的进步,很可能明年这个时候就能小规模量产。”刘文涛说道:“但是要想大规模量产,至少要到后年这个时候吧!”
后年,后年,两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坚持下去并不容易。
“你们现在,还在研究什么?”宋孝仁问道。
“受特区纤维的启发,和它相近的类似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意外发现的聚酰亚胺,我们在集中测试这东西。”刘文涛说道:“我们已经确定这东西也很有用,但究竟能用于什么,现在还不确定,这东西能经受住较高的温度。”(后世这东西用来制作电路板)
“怎么样?相信了吗?”戈辉说道:“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带补丁的衣服了,还会看到更多花色的面料。”
“去看下一个地方。”孙再芝说道。
于是,众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顶着鸡窝头的康德拉-马克一脸的莫名其妙:“他们是什么意思?”
刘文涛轻轻摇头,然后肯定地说道:“有他们的支持,我们以后会更加顺利。”
三十七辆龙旗车排成一条长龙,停在朝阳工业大学校门口,兰方舟快速下车,出示的证件,并告诉门卫,后面的车全是,然后就直接放行了。
朝阳工业大学目前已经完成了规划中的三分之二的建设,教学楼和宿舍楼都完成了,一些附属设施还在建设中,计划明年结束前,全部建设完成。
还是兰方舟,他去教学楼问,确定尼古拉-特斯拉教授正在上课,于是大家坐在车里等待。
校长李劲松出来邀请他们上楼,但被拒绝了。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来看尼古拉-特斯拉教授的,其他人不见。
大约一个小时后,他们接到邀请,去了特斯拉教授的实验室,20人全部进入实验室。
特斯拉专门为他们演示了图像传递的整个过程,实验并不复杂,但绝对比戈辉给特斯拉演示的实验复杂很多,成像效果要更好。
特斯拉告诉他们,这个技术路线是绝对正确的,这绝对是一个伟大的进步,我们在一年内就能实现机械层面的图像传递,至于电子层面的图像传递,也不会太久,我们正在对阴极射线管进行专门的研究。
虽然得到的答案不是十分肯定,但是和戈辉说的也不差太多,而且人家说了,技术路线是正确的,那么,成功就是时间的问题。
戈辉强调:“一旦他们在阴极射线管上取得了关键突破,我们距离电子层面的图像传递就是临门一脚了。”
直到20人再次回到特区长官府三号楼三楼的会议室,除了戈辉和宁远以外的18人,还在思考今天看到的,绝对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也在感慨北方特区的变化。
“我们什么时候能去看一号消炎药?”陈怀宁问道。
“看不了”戈辉直接拒绝,说道:“我只能给你们看成品。”
戈辉的话音刚落,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兰方舟推门而入,将一个寸许的小药瓶送到戈辉手中,然后转身离开会议室。
戈辉捏着寸许的小药瓶,举起来说道:“军方内部代号,一号消炎药,20万单位一瓶,仅有0.12克。价格却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要贵6倍。甚至拿着一根金条也不一定能够换到一瓶救命的一号消炎药。”
十八个人的目光,同时锁定了戈辉的左手上。
戈辉继续道:“一号消炎药,极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很多无药可治的病如大叶性肺炎、淋病、梅毒等,青霉素可以做到药到病除。称之为‘神药’并非诳言,因此,我把它的价格和黄金划等号,没毛病吧!”
“可是普通人就买不起了”胡又珉道:“其实,需求最大的还是普通民众。”
“那就管不了了,我还指望用一号消炎药翻身呢!”戈辉淡淡地说道:“自己都要活不下去了,管不了那么多,先让自己活下去,然后再想其它。”
不能说戈辉说的不对,但是戈辉作为特区总督,这话说的就很不负责任,极不负责任。
“这个事儿先放下”孙再芝说道:“关于缺银圆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尽快发债,不可能没有效果,最差应该也能解燃眉之急。”
“同意”书同文直接举手。
戈辉强调:“首先,在建项目不能停工,其次,关于今天我们看到的那两个项目,还需要继续投入,最后,保密,至少保密三年。”
真的能守住秘密吗?长期保密可能性不大,但是三年问题不大,除非有人主动泄密。
“关于发债,还是上次会议上确定的,等剩下的三艘军舰到了,再发债。”孙再芝说道。
宁远举手说道:“三艘军舰已经进入安达曼海了,下一步就是马六甲海峡,然后是南清国海,距离我们不远了,不会等太久。”
“除了发债以外,我考虑再增印十亿两银圆纸币。”戈辉说道。
“不行”宋孝仁和胡又珉同时反对。
“大清宝钞的教训难道还不深刻吗?”宋孝仁提醒道:“我们决不能走大清宝钞的老路。”
咸丰三年发行的大清宝钞,以铜钱为单位,与户部官票并行,由于清廷没有准备金制度,或者说没有建立有效的准备金制度,大清宝钞迅速贬值,最终成为废纸。
“更远的还有大明宝钞,那个更加害人不浅,元朝也有,纸币。”胡又珉说道:“所以,纸币的发行一定要慎重,老百姓宁可花硬币和银圆,也不愿意花纸币,也是这个原因,他们不确定什么时候纸币会变成废纸。”
“什么是银圆?只有银子压铸的才是银圆吗?能买到东西就是银圆,哪怕是一张废纸。”戈辉说道:“我们储备的粮食、食盐、棉布、毛呢面料,还有煤炭,这些东西,既是用来平抑物价的,也是为了发行纸银圆的。”
孙再芝犹豫了一下说道:“增发纸银圆,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这样合适吗?”
“增发的银圆,是为了应付迫在眉睫的应付账款,我们不能拖延。”戈辉的声音不大,却不容质疑:“我们不能让人怀疑特区政府的偿付能力,必须让人们对特区政府有信心。”
“可是……”陈怀宁一脸为难地说道:“增发纸银圆,就相当于我们在明抢百姓的东西。”
“你这话说的不对”戈辉直接反驳,说道:“这十个亿不是凭空出现的,我们是有物资作抵押的。”
孙再芝证实到:“我们储备的物资价值接近15亿银圆,特区的物资储备一直维持着15亿左右,所以不需要担心我们的纸银圆买不到东西。”
“我还是觉得发债靠谱一点,毕竟大清宝钞的殷鉴不远,市场上的纸银圆已经够多,不能再多了。”奕匡插话道:“我们的纸银圆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信用,决不能毁掉,要死守。纸币,能不增发,尽量不增发。”
“我赞同庆亲王”载洵说道:“增发纸币只能是我们的最后选项,万不得已的选择。”
“那就尽快发债吧!不用等军舰了。记账式债券,30亿规模,10年期。”戈辉让步了,这么多人持反对或怀疑态度,戈辉如果再坚持,二十人管理团队的意义就没有了。
“关于发债,不一定非要以建设海军的名义。”孙再芝说道:“新奉天建设债、海军建设债、北部开发债、铁路建设债、教育事业债。我们同时发行这五种债券,让人们像挑衣服样,挑自己喜欢的债券购买。”
“我同意”戈辉直接举手同意。既然无法增发纸银圆,那就要尽快发债。
“利息呢?多少合适。”卓越问道。
“4厘”戈辉说道:“利息不高,没人会买,国际上比这利息还要高,8%甚至综合下来11%都有。”
“4厘”奕匡咬牙切齿,他和李鸿章和十一国谈判时,庚子赔款的利息就是4厘。
宁远笑了,笑过之后,问道:“有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们还不起。”
“不可能”戈辉再次举起小药瓶,非常自信地说道:“只要我们把一号消炎药死死的握在手里,财源滚滚来是肯定的。还有特区纤维,还有图像传递技术,还债是问题吗?轻松拿捏。”
“现在开始表决,同意发债的举手。”孙再芝说完,第一个举起了右手。
孙再芝举手了,黄星、宋孝仁也紧跟着举手。
戈辉、宁远也先后举手。
权民阵线的书同文、黄明礼、夏洛,看到戈辉和宁远举手了,他们也同时举手。
特区商会的孙翰林、李成合、张紫云,一直没有发表意见,三人思考再三,还是举起了右手。
农工联合会的卓越、陶宇、张群岭,也举手了。他们三人把控着北方特区农林牧副渔相关的一切事务。特区北部大开发,也是由他们具体负责,他们当然支持发行北部开发债。
卡米耐斯特的陈怀宁、房志武、吴首依,都支持发债,发行教育事业债,陈怀宁是特区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他一直在学校里宣传卡米耐斯特。
载洵、奕匡、张翼,也都举手了。
全票通过,七天后,正式开始发行组合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