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禁卫军 > 第398章 欧战怎么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宁远说完,又问了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欧洲真的爆发了战争,德国应该怎么打?有了今天介绍的这些武器,德国就能赢到最后吗?”

其实,这也是这些德国军政高层坐在这里的原因,因为朝阳陆军讲武堂,关于欧洲战争的兵棋推演,进行了很多次,结果都是德国输了。尽管德国人不服气,但是德国人自己的兵棋推演,也是德国输,这就很揪心了。

影布上出现汉语和德语对照的两行字“谢谢”,代表影片结束,四面八方的灯光同时亮起,照亮了地下指挥大厅。

众人围坐的巨大沙盘,就是整个欧洲,宁远走到沙盘前,再次问德国人:“你们觉得,未来极有可能爆发的欧洲战争,应该怎么打?”

毛奇长叹一声后,说道:“事实上,这就是我们亲自过来找你们的原因。我们很想听听,禁卫军是怎么考虑的。”说完,他看向戈辉,恳切地说道:“我想听听将军的高见。”

“很简单,时代变了,以前依靠战术和士兵的韧性,打赢战争的老逻辑已经没用了。至少在这个时代,已经站不住脚了。”戈辉也不卖官司,直接说道:“像美国那样的工业产能,才是打赢战争的真正底气。”

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插话道:“实战经验不重要吗?特别是海军,实战经验非常重要。”

“我没说实战经验不重要,只是相比工业流水线,实战经验,战斗英雄,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戈辉认真说道:“实战经验再丰富,比得上成千上万的坦克、飞机、军舰、大炮吗?在这些面前,英雄主义和送死没区别。毫不客气地说,工业生产能力,往往是决定谁赢到最后的根本原因。”

提尔皮茨还是不服气:“你这太绝对了,是人在打仗,是人在决定一切。”

“一点都不绝对,人是在决定一切,也包括敌人,敌人有的,你没有,你就很有可能会输。”戈辉轻轻摇头,然后十分肯定地说道:“当战争拉长到消耗战时,谁能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坦克、飞机、军舰、大炮、弹药,谁就能笑到最后,笑的最甜。”

“如果德国做不到,难道英法两国就能做到吗?”提尔皮茨依然不服气。

“英法两国可能不行,但是美国行啊!”戈辉十分肯定地说道:“在这一点,美国才是最强王者,因为它的生产能力最强,英国、法国、德国差远了。这也是我一直在强调向美国学习的原因,美国才是北方特区的榜样和目标。”

“你认为美国会帮助英法两国?”毛奇问道。

“美国人和英国人同宗同源,都是昂撒人,德国是日尔曼人,你说美国人会帮谁?”戈辉淡淡一问。

提尔皮茨和毛奇都不吱声了,显而易见,美国人很有可能不会帮德国人,一旦美国人帮了英国人,这战争结果就注定了。

“所以,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厚实的资源储备,才是打赢战争的最大底牌。”戈辉直接下结论:“德国工业发达,机床数量世界领先,钢铁产量远超英法,但是德国资源短缺,工业再牛,原料跟不上,无米下锅,再强也白搭。这就是兵棋推演中德国最后兵败的核心原因。”

毛奇、提尔皮茨、标洛等一众德国人陷入沉思。

戈辉继续讲:“说到这里,其实你们已经明白了,怎么打已经不重要了。储备足够多的资源,作好长期战争的准备,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具体战术,德国需要禁卫军的建议吗?不需要,因为禁卫军也在向德国学习怎么打仗。”

“你说的对,德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劲不足。”毛奇坦言道:“德国的资源支撑不起长时间的战争,特别是粮食,所以德国才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打败法国。”

“我理解德国想用战术上的胜利,弥补战略上的不足。”戈辉十分肯定地说道:“但是不足就是不足,你打败了法国也弥补不了。”(S2赛季就是最好的例子)

看到毛奇、提尔皮茨等人不服气的表情,戈辉继续说道:“想想法国有什么,打败了法国能弥补多少?法国除了有西欧最大最好的耕地,还有什么?大西洋方向的港口吗?这个可以有。但谁会和德国做生意?大西洋对面的北美,还是南美?地中海的港口就不要想了,两头的出海口,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都是英国人控制着。英国人背后站着美国人,德国也要和美国开战吗?”

“你们也不会和我们做生意吗?”标洛首相问道。

“什么是生意?能赚钱的才是生意。”戈辉解释道:“英国人控制着苏伊士运河,你觉得会放行我的商船吗?绕道好望角吗?那要多走很多天,沿途尽是英国人的殖民地,他们会让我的商船经过吗?一趟下来,能不能赚到钱不说,还可能人船两空。”

“我们会有第二公海舰队,为商船护航。”提尔皮茨说道。

戈辉重重地点头:“是的,确实会有第二公海舰队,而且很可能是一支庞大的舰队,但是母港呢?沿途去哪里补给?考虑过护航成本吗?少了不行,多了负担不起。”

“海军是用来进攻的”提尔皮茨认真地说道:“第二公海舰队可以自由攻击沿途所有英国殖民地港口,甚至强夺苏伊士运河。”

戈辉幽幽三连问:“你的军舰无限续航吗?舰炮的弹药无限吗?有陆军配合你拿下港口吗?”

作为老海军,提尔皮茨当然明白,他那么说只是嘴硬罢了。

毛奇、标洛也不想接话,都注视着眼前的沙盘,嘴唇紧闭,脑子里快速的思考着。

“好好想想吧!多想几步,对你们没有坏处,想象比打仗更有意义。”戈辉淡淡一笑,继续道:“回去全力储备资源吧!至少要保证两年的,最好是能坚持四年的,如果能储备六年的,几乎可以确定德国能赢到最后。”

毛奇笑了,轻轻摇头,然后说道:“你说得轻松,德国现在根本停不下来。”

“没有什么是真正停不下来的,残酷的现实会逼着你不得不停下脚步。”戈辉毫不客气地指出:“龙国的两千年战争史证明,任何迷信武力征服的野心,都终将被现实粉碎。”

提尔皮茨插话道:“未来的欧洲战争,没有正义,只是利益,英法想守住利益,我们想挣脱资源束缚。”

“好吧!”戈辉不想再说罗圈话了,没意思,最后提醒道:“明明看到了工业产能的巨大差距,仍然选择冒险,德国会输的很惨,千万别高估了自己的实力。睡不着觉的时候,多比较一下美国的工业产能,让自己清醒点。”

到此为止,戈辉闭紧了嘴唇,他不想再说了。

尽管戈辉毫不客气地说德国不行,但是围绕沙盘站着的德国高层,没有一个立即反驳的。

毛奇、提尔皮茨、标洛等一干德国高层,听了戈辉的话,气愤是肯定的,但又不能发作,因为人家说的都是事实,而且还是为了德国好。

看到德国人的便秘的表情,宁远插话道:“我们真心的希望德国好,希望德国越来越好,总司令刚才的话,确实没有照顾诸位的心情,但是德国在欧洲的未来,也关乎着北方特区的发展。”

毛奇轻咳了一声说,定调道:“虽然德国有很多先天劣势,但是未来的战争德国躲不掉,该打还是要打。”

这一点,没人反对,所有人都点头,表示认可。

“从现在开始储备资源,这一步也必须走,不需要讨论。”毛奇继续道:“但是,战争怎么打?原来的施利芬计划怎么执行?继续执行肯定是不行了,结果我们已经预见到了。”

见禁卫军高层们,表情平静,毫无反应,毛奇不得不进一步说明:“施利芬计划是德国总参谋部最机密,原本是不能说的,但是禁卫军是德国最值得依赖的朋友,我们愿意向禁卫军公开这个计划。”

事实上是这个计划无法继续执行了,几乎等于胎死腹中了,也就没有必要当做机密了。

毛奇简单概括了施利芬计划的全部,虽然没说细节,但是已经展开了全貌。

“简而言之就是打时间差嘛!”宁远插话道:“前提是法国真的不扛揍,沙俄战力一如既往地拉胯,但是法国已经开始大量列装自己的SE-16半自动步枪,沙俄也开始列装m-1909半自动步枪,他们变了,变得更强了。”不得不说,宁远总结的非常到位。

毛奇轻轻点头,然后问道:“我们想听听禁卫军对欧洲战争的思路。”

戈辉嘴唇紧闭,根本没有开口的意思,事实上,禁卫军高层对德国人应该怎么打欧洲战争,早就有系统性的研究。

“简单说,就是让敌人先动手,德国东守西进。”宁远直接说道:“自卫反击,保卫国家,总能激起士兵更大的战斗欲望,所以德国最好等敌人打进来再还击。然后守住东线,强推西线,占领法国后,讨论停战问题。把战争控制在有限范围内,尽可能少的消耗资源。相信有了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德国也就从资源束缚中挣脱出来了。”

宁远说完就不再说话了,他能说的也就这些了,说这些已经足够多了。

哈哈哈……戈辉爽朗地笑了,笑完说道:“今天到此为止,我请诸位德国朋友品尝禁卫军总部的食堂餐。”

三天后,德国人回国了,他们拿到了想拿到的,问到了想问的,想签的合作协议也签了。

随着欧美各国陆续离开,北方特区并没有回到原来的节奏,也再也回不到原来的节奏了。

一百多项投资协议,是助推特区经济的引擎,还是慢性毒药,现在还不好说。

7月3日,戈辉和孙再芝决定,在特区长官府举行高级官员会议,仅限特区政府的高级官员参会。

在皋兰县主持宁甘青工作的黄星也接到了电文,要求他回来参会,并清理出长千米宽百米的空地,尽量平整,硬实。

黄星不解啊!回去参会可以,但是清理空地是什么意思。

黄星虽然不理解,但是他还是让人在黄河边上清理空地了,尽量平整,硬实。

7月4日,一架运-1型运输机的银翼划破甘肃皋兰县的天空,引起无数人仰望观察。

昨天紧急清理出来的长千米宽百米的空地上,此时紧急点燃火堆,烟柱歪歪扭扭延伸向蔚蓝的天空。

运-1型运输机围绕烟柱绕了一圈,确认完地面情况,带着巨大的轰鸣声,从天而降,在平整的地面上,滑行了三百多米后,缓缓停下。

黄星忘记害怕了,他以为军方敢用飞机来接他,应该能保证安全。看着飞机在开阔地平稳降落,他带着秘书,带着必须带的东西,和飞机上下来的军官,互相确认身份之后,直接上飞机了。

黄星也成为北方特区政府二十人管理团队中,第一乘坐飞机的人。

整个空中旅程算不上美妙,但是黄兴知道,北方特区上天了,清国彻底成了过去时,新时代扑面而来。

7月5日,特区长官府三号楼三楼,孙再芝办公室左侧隔壁的五十人大会议室里,特区政府二十人管理团队全员,特区政府各部门一二号负责人,一共八十多人,正襟危坐。

黄星本来在皋兰县主持宁甘青工作,因为这次会议,军方专门派运-1运输机把黄星从皋兰县接到朝阳。

今天的会议由戈辉主持,直接进主题:“上个月,欧美多国来特区访问,洽谈合作。我们签了一百三十六项合作协议,涉及欧美十几个国家。估计下个月开始,很多项目就开始落实建设,差不多明年这个时候到年末,小规模项目就能建成投产,最迟后年上半年,大项目也能建成投产。其中铁路项目,计划分段建设,建设周期最短也需要五年。”

在座的所有人都明白,北方特区新一轮的建设开始了,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大时代啊!

戈辉大声说道:“我想问在座的各位,北方特区准备好了吗?”

没有人回答,在座的相信,他们所理解的“准备”和戈辉说的“准备”,很有可能是两码事。

“我们的工厂里,大规模地使用机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普通百姓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饿不死了,但是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戈辉斩钉截铁地下结论:“这样的发展,不会持久,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发展,也与建设特区的初衷相悖。”

听出来了,戈辉的意思是要改善普通百姓的生活,这个其实并不好办。特区直管的企业可以给高工资,但是私人企业可不会这么做。

“现在,外国人独资的工厂要来了,他们是来赚钱的,可不是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戈辉继续说道:“我们要提前有所准备,要在法律制度和政策上,堵上以前的漏洞,把我们以前没做好的,没做到位的,只为追求发展,而选择性忽略的,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全部改正。”

“全部吗?”奕匡迟疑道:“如果这样的话,会不会打击他们来这里投资的积极性啊!”

“完善的制度能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同时也在促进经济发展,也会吸引更多的移民。”戈辉说道:“必须下大力气搞‘制度建设’,趁此机会,把一切规范起来。”

“我们的特区,就是一辆高速开行的汽车,制度建设就是让汽车持续、高速开行的保证。”看着在座的所有人都在点头,戈辉继续道:“工业化就像是汽车的发动机,但是真正让这辆车能安全、持续跑下去的,是那一整套交通规则、社会保障和法律体系。没有这些制度层面的东西,性能再好的汽车,也不能保证能一直跑下去。”

不得不说,戈辉的比喻十分形象,这几年的北方特区,确实就是一辆高速开行的汽车。

“什么是工业化?”戈辉大声问,他自问自答:“答案有很多,但是其中一个答案是这样说的:是一场社会体系的重构。”

工业化是一场社会体系的重构?

在座的人都在反复咀嚼着戈辉下的这个定义。

“工业化告诉你,逼着你改变的,往往不是机遇,而是绝境。”戈辉进一步阐述道:“工业化本身带不来繁荣,更可能带来一场混乱,甚至充满了血泪和无奈。所以必须要有与之配套的、琐碎到令人发指的制度改革,才能让社会平稳过度。”

戈辉的指尖重重地戳击了两下桌面,提醒所有人注意:“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年时间,北方特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度建设。我们要让特区的一切在一套共同的制度下稳定运行,决不允许各说各话,各有方法。”

戈辉不是在和在座的八十多人商量,他是在拍板。

戈辉发言,直接定调,其他人的发言自然也就围绕着戈辉的意思展开。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孙再芝代表特区政府,开始细化制度建设的具体时间表。

但戈辉没有再参加会议,还在7月7日参加了第四届足球联赛的总决赛。

今天的总决赛,朝阳赛区的第一名“正装暴徒球队”,锦州赛区的第一名“大内弯刀球队”。

大内弯刀球队是由光绪帝的大内护卫组成的,经过三年的努力,今天终于站在了总决赛的现场。

光绪帝为此专门来助阵,他要为决赛开球。

正装暴徒球队,依然是朝阳赛区的第一名,今天第四次站在了总决赛现场。

五万多名观众,一起喊同一个名字——贾二虎。那个带领正装暴徒球队四次走进总决赛的年轻人,此时光芒万丈。

戈辉和光绪帝挨着坐在一起,两聊的却和比赛毫无关系。

“听说欧美各国又要在你这里开很多工厂。”光绪说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让外国人觉得在我这里长期稳定,能长期赚钱。”戈辉直接说道:“我还保证他们赚的钱能安全带走。”

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光绪根本不信:“你也让出了不少利益吧!”

戈辉点头,无奈道:“不让不行啊!只占便宜不吃亏,那不是生意。”

“听说,你们要修新奉天到通州的铁路?”光绪又问:“为什么不修到北京城?”

“特区不是在北京正东20公里外,有25平方公里的飞地嘛!所以就把那里当作终点站。”戈辉直接说道:“当然,如果陛下需要,修到城门口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