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的画笔在纸上飞快游走,金黄的颜料顺着笔尖流淌,把花盘的弧度、花瓣的层次勾勒得栩栩如生。琪琪弯腰轻嗅一朵向日葵,花瓣上的晨露沾湿了裙摆,她轻声呢喃:\"原来向日葵的香气里,藏着阳光的味道。\"浩浩抱着吉他坐在田埂上,指尖拨动琴弦,《向日葵》的旋律混着风声在花田里流转,引得几只蜜蜂围着他盘旋。
赵爷爷扛着镰刀走来,看到这热闹景象,皱纹里都盛着笑意:\"再过三天,花盘就完全成熟了,到时候教你们采收的法子。\"毛豆立刻凑上去:\"是不是'两砍一插'?我在书上见过!\"赵爷爷愣了愣,随即大笑:\"城里娃懂得还不少,正是这个理儿,先砍花盘再砍秆,插着晾晒最省心。\"
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把花田当成了乐园。乐乐每天清晨都去记录花盘的变化,看着绿色花盘渐渐泛黄,籽粒从干瘪变得饱满;琪琪则把向日葵的生长故事写成了长诗,每一句都藏着对田野的热爱;小默的相机里装满了笑脸,有城里孩子追逐蝴蝶的身影,也有乡村孩子辨认云朵的模样。苏晓还带着大家做了向日葵形状的饼干,用蜂蜜调了糖浆,甜香飘得老远。
采收日终于到了。赵爷爷先做示范:左手扶住花盘底部,右手挥镰轻轻一砍,\"咔嚓\"一声,沉甸甸的花盘就落进了竹篮。\"第二砍要留三十厘米的秆,插花盘的时候要稳,这样通风好,晾晒得快。\"他边说边把花盘插进砍短的秆子里,金黄的花盘朝上,像一个个小喇叭在田里列队。
孩子们立刻分工行动。毛豆力气大,专管砍花盘,虽然偶尔会把秆子砍得参差不齐,但速度着实不慢;小宇和浩浩搭档,一个递花盘一个插秆,配合得越来越默契;乐乐和琪琪负责捡拾掉落的籽粒,小心翼翼地装进小铁盒,说要留作明年的种子;丫丫和朵朵则跟在后面整理竹篮,不让花盘压坏花瓣。
\"快看我这个!\"毛豆举着一个比脑袋还大的花盘跑来,籽粒饱满得快要胀开,\"赵爷爷说这个能出半斤籽!\"小默赶紧按下快门,把他得意的模样和巨大的花盘一起定格。赵爷爷走过来摸了摸花盘:\"这株是去年留的优选种,今年长得最壮实。\"他又指着远处:\"你们看,那片晚种的还没成熟,黄绿相间的也好看。\"
中午的太阳渐渐毒辣起来,苏晓送来冰镇的薄荷水和艾草饼。大家坐在树荫下休息,看着田里插满的花盘,像铺了一层金黄的锦缎。\"以前只知道葵花籽能吃,没想到采收这么有讲究。\"林林捧着水杯说。丫丫剥开艾草饼:\"等晒干了脱粒,苏晓姐姐还要教我们榨油呢。\"
晾晒了五天后,花盘彻底干透了。赵爷爷借来脱粒机,孩子们围在旁边好奇地张望。苏晓把花盘倒进进料口,机器\"嗡嗡\"转动起来,金黄的籽粒顺着出口掉进布袋,杂质则被风吹走。\"这是半机械的法子,既能保证品质,又不会伤了籽粒。\"赵爷爷解释道。
脱粒结束后,孩子们捧着饱满的葵花籽欢呼雀跃。苏晓挑了最饱满的籽粒,准备用来榨油。她先把籽粒倒进炒锅,小火慢慢翻炒,炒到籽粒发黄、香气溢出,再倒进榨油机。随着机器加压,金黄的油珠缓缓流进陶罐,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是最纯正的葵花籽油,炒菜特别香。\"苏晓舀起一勺,香味立刻弥漫了整个厨房。
当晚的餐桌上,摆满了用新榨的油做的菜:清炒时蔬翠色欲滴,红烧土豆油光锃亮,就连最简单的蛋炒饭都带着淡淡的葵花香气。毛豆捧着碗吃个不停:\"比城里买的油香多了!\"赵爷爷喝着米酒,看着满桌的饭菜,感慨道:\"以前种葵花只为换钱,现在能和你们一起分享,才更有滋味。\"
饭后,大家在院子里举办了\"丰收晚会\"。乐乐展示了自己画的成长系列画,从新芽到花海再到采收,每一幅都充满了生命力;琪琪朗诵了新写的《丰收颂》,声音清亮动人;浩浩弹起吉他,大家跟着哼唱,歌声惊起了院角的萤火虫。小默把这些瞬间都拍了下来,还录了一段视频,说要做成纪念碟送给每个人。
离别的前一天,孩子们一起做纪念礼物。他们学着用滴胶做摆件,把晒干的葵花花瓣、薄荷叶子封在里面,还放进了一小撮葵花籽。丫丫做了个\"柿柿如意\"的摆件,送给乐乐:\"祝你画画越来越棒。\"朵朵把自己的诗集和滴胶摆件绑在一起,送给琪琪:\"希望你永远有写诗的灵感。\"小默则把整理好的照片集和\"花田日记\"交给林林:\"这里有我们所有的故事。\"
赵爷爷也给每个孩子准备了礼物——装满葵花籽的布口袋,上面用红线绣着各自的名字。\"这是今年的新籽,炒着吃、留种都行。\"他又看着小默,\"明年春天,咱们还种向日葵,我教你们育苗。\"
送别那天,天刚蒙蒙亮。孩子们背着装满礼物的背包,站在田埂上最后看了一眼友谊花田。此时的花田已经收割完毕,只剩下整齐的秆桩,但空气中仍飘着葵花的清香。乐乐把装着种子的铁盒揣在怀里:\"明年我要自己种一棵向日葵。\"琪琪摸着诗集:\"我会写更多关于这里的诗。\"
赵爷爷和苏晓站在村口挥手,春风吹起他们的衣角。\"记得夏天来吃西瓜!\"苏晓喊道。\"路上小心,常写信!\"赵爷爷的声音带着不舍。孩子们挥着手,直到村口的身影变成小点,才恋恋不舍地转身。
车子驶远后,小默回头望去,友谊花田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金色。他想起赵爷爷说的话,春种秋收,循环往复,就像友谊一样,只要用心呵护,就会年年岁岁,生生不息。他打开\"花田日记\",在最后一页写道:\"今年的向日葵收了,明年的种子已经备好,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旁边画着一片小小的花田,花盘朝着太阳,下面站着一群笑着的孩子。
回到城里后,孩子们常常互相寄信。乐乐寄来了自己在阳台种的向日葵幼苗照片,琪琪寄来了新写的诗,浩浩寄来了弹唱视频。小默则定期把花田的变化告诉大家:\"七月的西瓜熟了,苏晓姐姐说很甜八月的玉米黄了,赵爷爷寄来了玉米糁九月的菊花开了,花田边像铺了红毯\"。
深秋的时候,小默收到了乐乐的信,里面夹着一片干枯的向日葵花瓣。\"我的向日葵开花了,虽然没有花田的大,但特别好看。\"信里还说,他们班办了\"友谊花田\"主题展,展出了画、诗和照片,好多同学都想来看看。小默笑着回信,告诉他们:\"赵爷爷已经选好了明年的种子,是最饱满的那批。\"
冬天下雪的时候,苏晓寄来了一张照片:赵爷爷正在给花田翻土,雪落在他的帽檐上,却挡不住脸上的笑意。照片背面写着:\"雪水滋润土地,明年的向日葵会更壮。\"小默把照片贴在\"花田日记\"里,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雪人,雪人手里拿着一朵纸做的向日葵。
春节过后,春天悄悄来临。小默收到了林林的电话:\"我们暑假还去友谊花田吧,我学会了弹吉他,要给大家弹新曲子。\"乐乐也抢过电话:\"我要把自己种的向日葵种子带去,和大家一起种。\"小默笑着答应,目光落在窗外刚发芽的柳枝上,仿佛已经看到了夏天的花海,听到了熟悉的笑声。
友谊花田的故事,就像向日葵一样,在时光里扎根、生长、开花、结果,每一个季节都有新的期待,每一次相聚都有新的欢喜。而那些藏在花田里的秘密——阳光的味道、泥土的气息、友谊的温暖,会永远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像一颗颗饱满的葵花籽,在岁月中沉淀出最动人的芬芳。
初夏的风带着暖意掠过友谊花田时,小默正蹲在田埂上整理育苗盆。赵爷爷坐在旁边的竹椅上,手里攥着一把饱满的葵花籽,指尖轻轻摩挲着:“这些是去年咱们挑的优选种,先在育苗盆里催芽,等长出两片子叶,再移栽到田里,成活率更高。”小默点点头,把细土均匀铺进盆里,每个盆中扎下三个小孔,小心翼翼地放进种子,再覆上一层薄土。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育苗盆上,土粒泛着细碎的光,像撒了把星星。
没过几天,嫩绿的芽尖就顶破了土壤。小默每天清晨都来浇水,用细嘴壶把水轻轻浇在土面上,生怕冲倒娇嫩的新芽。丫丫和朵朵也常来帮忙,她们把写着“乐乐的种子”“琪琪的种子”的小木牌插在对应的育苗盆旁,像是给每个小生命都挂上了专属的身份卡。“等城里的朋友来,看到自己的种子发芽,肯定特别开心。”丫丫托着腮帮子说,指尖轻轻碰了碰芽尖,那触感软得像棉花。
六月中旬,向日葵幼苗长到了半尺高,叶片舒展得像小小的绿扇子。移栽那天,孩子们早早聚在花田边。赵爷爷教大家用小铲子在田里挖出浅坑,坑底撒上腐熟的羊粪,再把幼苗连土坨放进坑里,轻轻压实土壤。“根要埋稳,但是不能太深,不然会闷坏。”他边说边示范,双手扶住幼苗,动作轻柔得像呵护婴儿。毛豆力气大,负责搬运育苗盆,却在放盆时格外小心,生怕碰断幼苗的茎秆;小宇则拿着水壶,等幼苗栽好就浇上定根水,水珠顺着叶片滚落,在泥土上砸出小小的坑。
移栽后的日子里,花田成了孩子们的牵挂。清晨,他们会来查看叶片是否沾了露水,有没有害虫啃食的痕迹;傍晚,又会蹲在田埂上,看着夕阳把幼苗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苏晓还教大家制作防虫香囊,把晒干的薄荷、艾草碾碎,装进棉布袋子里,挂在向日葵的茎秆上。“这些草药的味道能驱避蚜虫,比打药更安全。”苏晓说着,把一个绣着向日葵图案的香囊递给小默,针脚细密,颜色鲜亮。
七月初,城里的朋友们如约而至。当乐乐看到插着“乐乐的种子”木牌的向日葵已经长到一米高,叶片间还冒出了小小的花盘苞时,兴奋得跳了起来。“它长得比我阳台种的快多了!”他掏出画板,坐在田埂上速写,笔尖划过纸面,把向日葵的挺拔和花盘苞的娇嫩都画了下来。琪琪则蹲在花田边,轻轻抚摸花盘苞外的绿色苞片,灵感瞬间涌来,从背包里掏出笔记本,飞快地写下诗句:“你裹着绿衣,藏着一整个夏天的阳光,等风来,就绽放成金色的海洋。”
浩浩这次带来了新的吉他曲,是他专门为友谊花田写的《夏日花火》。傍晚,他坐在花田边的老槐树下弹奏,琴弦振动的声音混着蝉鸣,顺着风飘向远方。向日葵的叶片在风中轻轻晃动,像是在跟着旋律起舞。小默举着相机,镜头从浩浩的指尖移到金黄的花盘苞,再到孩子们含笑的脸庞,按下快门,把这美好的瞬间定格成永恒。
随着时间推移,向日葵的花盘苞渐渐膨大,绿色的苞片慢慢张开,露出里面细密的黄色花瓣。赵爷爷说:“再过十天,就能开花了。”孩子们每天都来数花瓣舒展的程度,乐乐还在画板上画了“花盘开放进度图”,每天更新花瓣的数量。有一天清晨,大家发现第一株向日葵开花了!金黄的花瓣像阳光织成的裙摆,围绕着中间褐色的花盘,几只蜜蜂停在花瓣上采蜜,嗡嗡声格外热闹。“它朝着太阳呢!”朵朵指着花盘喊道,大家抬头一看,果然,花盘正对着东方,像是在迎接初升的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