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零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零一)

归途邂逅与红烧肉香

六月的阳光透过长途大巴的车窗洒在陈小昭疲惫的脸上,他眯着眼睛,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城市景观逐渐被开阔的田野取代。这半年来没日没夜的加班让他眼下挂着两个明显的黑眼圈,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放在腿上的塑料袋——里面装着他特意为侄子侄女买的玩具和零食。

“终于可以休息两天了。”陈小昭长舒一口气,将头靠在车窗上。车内的空调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混合着其他乘客低声交谈的声音,形成一种令人昏昏欲睡的白噪音。他的眼皮越来越沉,最终完全合上。

“各位乘客请注意,我们即将进入安城北服务区……”车载广播的声音将陈小昭从睡梦中惊醒。他揉了揉眼睛,摸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睡了将近两个小时。窗外是一片他熟悉的景色:连绵的丘陵,点缀其间的村庄,还有远处若隐若现的安城电视塔。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父亲”两个字。

“喂,爸?”陈小昭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精神些。

“小昭啊,你到哪儿了?”电话那头传来陈新远洪亮的声音。

“刚进安城北服务区,大概还有一个半小时就到西城了。”

“哦,那正好。你妈今天一早回小店村看你奶奶去了,我中午在县城你姐家吃饭。”陈新远顿了顿,“反正就两天假,你也别折腾回镇上了,就在你姐家住一晚。”

陈小昭愣了一下,原本计划回家好好睡两天的愿望落空了,但他很快调整过来:“好的爸,我知道了。”

挂断电话,陈小昭轻轻叹了口气。他摇下车窗,初夏的风带着田野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冲淡了他心中的失落。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久违的家乡空气——混合着青草、泥土和远处炊烟的复杂味道。

“那个……能麻烦您帮我开一下车窗吗?我这边的开关好像坏了。”一个轻柔的女声从后排传来。

陈小昭转过头,看到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孩正有些尴尬地指着自己旁边的车窗。她约莫二十四五岁,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脸上带着礼貌而略显羞涩的微笑。

“当然可以。”陈小昭站起身,伸手越过座椅去检查她旁边的车窗开关。他试了几次,发现确实卡住了。“应该是机械故障,我试试用力一点。”

随着“咔嗒”一声,车窗终于降了下来。清凉的风立刻灌入车厢,吹乱了女孩额前的刘海。

“太感谢了!”女孩笑着将头发别到耳后,“我叫谢小曼,刚毕业在省城工作。你是西城人吗?”

“陈小昭,是的,我在省城一家军工企业工作,这次回家过端午。”陈小昭不自觉地坐直了身体。

“军工企业?听起来很神秘啊。”谢小曼眼睛亮了起来,“具体是做什么的?”

陈小昭露出一个歉意的笑容:“这个……抱歉,公司严格要求我们对工作内容保密,不准对任何人说具体细节,哪怕是父母也不能说自己在做什么。”

谢小曼挑了挑眉,半开玩笑地说:“该不会是吹牛吧?”

“绝对不是!”陈小昭急忙解释,随即意识到自己的反应有些过激,不由得红了脸。两人相视一笑,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听你的口音像是西江镇的,你说哪个村的?”谢小曼突然问道。

“我们现在住在镇上,以前的老家在小店村。”陈小昭不紧不慢地回答。

“我们家也在小店村,我怎么不认识你呢?”谢小曼满脸都是好奇。

“我是在镇上出生的,回小店村的次数很少,所以应该没有见过。”陈小昭顿了顿,“现在不就认识了吗?”

接下来的路程,他们聊起了省城的生活、工作压力和对家乡的思念。当大巴驶入西城县汽车站时,陈小昭惊讶地发现时间过得如此之快。

“留个联系方式吧?”下车时,谢小曼主动提议,“我在证券公司工作,说不定以后有机会合作。”

陈小昭连忙掏出手机,两人交换了qq号和电话号码。看着谢小曼拖着行李箱远去的背影,他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却说不清是什么。

走出车站,陈小昭拦了辆出租车直奔姐姐的西江饭店。透过车窗,他望着熟悉的街道——那家他从小吃到大的包子铺还在,只是换了招牌;小学门口的文具店变成了奶茶店;街角的邮局旁边新开了一家连锁超市。

“到了,十五块。”司机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陈小昭付完钱下车,站在“西江饭店”的招牌下深吸一口气。推开门,扑面而来的是记忆中熟悉的饭菜香,还有嘈杂的人声。

“小昭!”姐姐陈雪儿从柜台后快步走来,一把抱住他,“半年不见,你怎么瘦了这么多?”

陈小昭笑着回抱姐姐:“工作忙嘛。爸说妈回奶奶家了?”

“嗯,早上回去的。”陈雪儿拉着他的手往里面走,“你姐夫今天特意做了你喜欢吃的红烧肉,就等你来了开饭呢!”

餐厅里,一张大圆桌旁已经坐满了人——父亲陈新远正和亲家林建军举杯对饮;姐夫林小华在厨房和餐桌间忙碌;两个调皮的侄女林宛茹和林宛月在椅子上扭来扭去,看到陈小昭立刻尖叫着跑过来。

“舅舅!舅舅!”两个孩子一左一右抱住他的腿。

“看看舅舅给你们带了什么?”陈小昭蹲下身,从行李箱里拿出两个包装精美的芭比娃娃。

“哇!”两个小女孩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接过玩具就跑到角落去玩了。

“小昭,快来坐。”林小华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红烧肉从厨房走出来,“尝尝我的手艺退步没有。”

那盘红烧肉色泽红亮,肥瘦相间,表面泛着诱人的油光,浓郁的酱香直往鼻子里钻。陈小昭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早上只随便吃了点面包。

刚坐下,还有一个月满三岁的侄子林云松就懂事地递上筷子:“舅舅吃肉!”

陈小昭接过筷子,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大块红烧肉送入口中。肉质酥烂却不失嚼劲,甜咸适中的酱汁在舌尖绽放,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他满足地闭上眼睛,细细品味这久违的家常味道。

“怎么样?”林小华期待地问。

“好久都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红烧肉了!”陈小昭竖起大拇指,又夹了一块。

林小华笑着拿出一瓶白酒,给陈新远和林建军的杯子满上,然后转向陈小昭:“小昭也来一杯?”

“他不能喝酒……”陈雪儿刚要阻拦,林小华就打断了她:“小昭都工作了,该学着喝点酒了。这在社交场合是必备技能,比如说将来小昭的岳父或是领导要喝酒,难道他说自己不会喝酒吗?”

陈新远点点头:“是啊,男孩子不会喝酒怎么行?小昭,你就陪你姐夫和林伯伯喝一点。”

陈小昭看着递到面前的酒杯,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他抿了一小口,辛辣的液体灼烧着喉咙,让他忍不住皱眉。

“哈哈哈,慢慢就习惯了!我开始喝酒一口都喝不下去!”林建军大笑着拍拍他的背。

饭桌上,大人们推杯换盏,聊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在旁边玩耍,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陈小昭一边吃着久违的家常菜,一边听着父亲和亲家回忆往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不知不觉,两瓶白酒见了底。陈新远和林建军的脸都红彤彤的,说话也开始含糊不清。

“老林啊……当年要不是你帮忙,我家那几亩地……”陈新远搂着林建军的肩膀,声音越来越小。

林建军点点头,眼睛已经眯成了一条缝:“老陈……咱们……一辈子的交情……”

看着两位长辈醉醺醺的样子,陈雪儿无奈地摇摇头:“让他们在阳台沙发上睡会儿吧。”

林小华和陈小昭一人扶一个,把两位老人安置在阳台的躺椅上。六月的微风拂过,带着淡淡的花香。不一会儿,此起彼伏的鼾声就响了起来。

林云松轻手轻脚地拿来自己和妹妹的小毯子,小心翼翼地盖在两位老人身上,还学着大人的口气小声说:“爷爷,姥爷,不许踢被子哦!”

这童稚的举动逗笑了在场的所有人。陈小昭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这就是家的感觉——吵闹、杂乱,却充满温暖。他掏出手机,犹豫了一下,给刚存的谢小曼发了一条消息:“安全到家了吗?”

陈小昭不知道这个偶然相识的女孩会成为他生命中多么重要的人,此刻的他,只是沉浸在久违的家庭温暖中,享受着这短暂的宁静时光。

大约三分钟之后,谢小曼的消息回复了过来,说她已经和家人正在吃午饭,以后到省城再见面。

一旁的林小华发现自己的小舅子正在神秘兮兮地笑,好奇地问:“小昭该不是找到女朋友了吧?”

陈小昭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开心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