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的艺术
星期二中午,西城宾馆牡丹厅内,省里来的视察组赵组长刚结束一个上午的考察,他松了松深蓝色条纹领带,在红木圆桌旁坐下,略显疲惫地呼出一口气。
“赵组长,您辛苦了。”接待办主任张志云快步上前,双手接过赵组长手中的茶杯,动作轻巧得像接过一件珍贵文物。她转身走向茶水台,背对着众人时,眼睛快速扫过杯底——几片泡得发白的龙井茶叶沉在杯底,已经没了生气。
张志云不动声色地倒掉残茶,从公文包内取出一个小铁盒,里面是她特意准备的祁门红茶。热水冲入杯中,红褐色的茶汤立刻散发出醇厚的香气。
“赵组长,您尝尝这茶合不合口味。”张志云双手捧着茶杯递回去,杯柄正好朝向赵组长右手,角度精准得像是用尺子量过。
赵组长接过茶杯,热气氤氲中,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一亮。“红茶?”他抿了一口,眉毛舒展开来,“好茶!正合我意。”
县委书记鲁为民站在一旁,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清楚地记得接待预案上写的是准备龙井绿茶。
赵组长拍了拍鲁为民的肩膀,声音压低却掩不住满意:“老鲁啊,你们这小张主任比我的秘书强多了。小刘跟了我三年,还总给我泡绿茶,茶叶泡到没味了也不知道换。”他半开玩笑地凑近鲁为民耳边,“要不把小张调到省委给我当生活秘书?我那边正好缺个机灵人。”
鲁为民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眼角余光瞥向张志云。年轻人站在两步开外,腰杆笔直,面带微笑,仿佛没听见这番话,但那双低垂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
“只要领导需要,西城县很愿意为领导服务。”鲁为民打着哈哈,话里留足了转圜余地。
赵组长哈哈大笑,手指轻敲桌面:“开个玩笑,开个玩笑。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张志云,“西城县的工作确实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基层干部的素质,比我想象中高得多。”
张志云适时地上前添茶,动作行云流水,没有打断领导谈话的节奏。她注意到赵组长右手无名指上的戒指痕迹——那是长期戴婚戒留下的白痕,但今天戒指不在。这个细节让她心里一动。
“专项资金的事……”赵组长放下茶杯,声音忽然正式起来,“我回去就批,最多三天就能拨付到县,直接到县,不走市里。”
鲁为民眼睛一亮,紧绷的肩膀明显松弛下来:“太感谢赵组长对我们西城的支持了!”
“应该的。”赵组长摆摆手,看了眼手表,“按规定中午不能喝酒,咱们简单吃点,我还得赶回省里开会。”
午餐进行得高效而不失体面。张志云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在包厢内无声地穿梭。他能在赵组长筷子刚放下时就递上热毛巾,在鲁为民眼神飘向水杯前就续上茶水。当赵组长拿起餐巾纸擦拭嘴角时,张志云已经站在门口,手里拿着领导的外套和公文包。
送走赵组长后,鲁为民长舒一口气,松了松领带。工业园区主任储存毅小跑着过来。
“书记,秦龙公司的马总马上到,农产品加工项目投产仪式……”储主任喘着气说,“刚接到市委办电话,孙书记和文部长临时决定要来参加。”
鲁为民眉头一皱:“怎么不早说?”他转向张志云,“赶紧安排晚饭,按最高规格准备。孙书记喜欢……”
“六安瓜片,水温85度,不加盖。”张志云接话道,“文部长只喝明前龙井,第三泡味道最佳。马总喜欢用紫砂壶泡陈年普洱。”
鲁为民和储主任同时愣住了。储主任小声嘀咕:“神了……”
下午三点,烈日当空。秦龙现代农业公司的厂区张灯结彩,红色的充气拱门上“热烈庆祝项目投产”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张志云站在鲁为民身后半步的位置,白衬衫被汗水微微浸湿,贴在背上。
市委孙志鹏书记的车队准时到达。孙书记五十出头,身材保持得很好,下车时理了理藏青色西装的领子。宣传部文尚武部长紧随其后,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皮质笔记本。
“孙书记!文部长!\"鲁为民快步迎上去,\"没想到您二位亲自来,这是我们西城的荣幸啊!”
孙志鹏笑着握手:“老鲁啊,省里刚批了专项资金,加上这个投资八亿的项目投产,双喜临门,我们当然要来沾沾喜气。”
张志云注意到文部长多看了两眼拱门上的标语,立刻悄声对身旁工作人员说了几句。两分钟后,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拿着相机出现在最佳拍摄位置。
投产仪式简洁而隆重。当五位领导一起按下那个锃亮的不锈钢启动按钮时,厂房里的机器轰鸣声透过扩音器传来,现场响起热烈掌声。马尚德——秦龙公司的董事长,一个四十多岁、肚子微微发福的男人,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感谢各位领导的支持!”马尚德声音洪亮,“这个项目能这么快投产,全靠西城县‘保姆式’的服务啊!”
回宾馆的路上,张志云坐在副驾驶,通过后视镜观察着后排三位领导的互动。孙书记在谈省里的最新政策,文部长不时插话补充,马尚德则恰到好处地表达企业对政策的拥护。张志云默默记下每个人的谈话重点和表情变化。
西城宾馆的宴会厅已经准备妥当。张志云提前半小时到场,亲自检查了每个细节:主位的椅子比其他人高出两公分;孙书记习惯用的那种竹制筷子摆在右手边;文部长过敏的海鲜类菜品全部标记了红色小点;马尚德喜欢的茅台已经醒好了酒。
当领导们入座后,张志云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引导服务员们无声地上菜、斟酒、换碟。他自己则站在孙书记和鲁为民之间的位置,既能随时服务,又不会过分显眼。
马尚德喝了几杯酒,脸色渐渐泛红。他忽然盯着自己的茶杯看了几秒,抬头寻找着什么。张志云已经拿着茶壶走来。
“马总,您的老普洱。”他轻声说,将紫砂壶中的深色茶汤倒入杯中。
马尚德惊讶地瞪大眼睛:“你怎么知道我想喝茶?还是普洱?”
张志云微笑:“您喝了三杯酒后总会想喝点茶解酒,上次接待时您说过最喜欢十年以上的熟普。”
孙志鹏正在和鲁为民说话,听到这段对话转过头来,饶有兴趣地问:“小张啊,你连企业老总的习惯都了解得这么清楚?”
“张主任可是我们西城的‘活档案’。”鲁为民半是骄傲半是调侃地说,“上次省里王副省长来,一进门张主任就递上了他最喜欢的大红袍,把王省长惊得直说‘神了’。”
文尚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眉毛惊讶地扬起:“温度刚好,这正是第三泡的味道。”他探究地看着张志云,“我们第一次见面,你怎么知道我的习惯?”
张志云恭敬地回答:“文部长去年在全市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视频,我看了三遍。您提到过品茶的讲究,特别是明前龙井第三泡最显真味。”
宴会厅里突然安静了几秒。孙志鹏放下筷子,上下打量着这个三十出头、相貌平平却眼神清亮的年轻人。
“老鲁啊,”孙志鹏半开玩笑地说,“你们县里藏着这么个人才可不厚道。市委接待办要是有小张一半的觉悟,我也不至于每次接待都提心吊胆了。”他转向张志云,语气变得认真,“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来市委工作?我亲自给你办调动手续。”
文尚武也笑着附和:“宣传部也需要这样细心的人才。”
马尚德不甘示弱,从西装内袋掏出名片:“张主任,我直接点,秦龙公司公关部主任的位置虚位以待,年薪十万起步,配车配房。你这眼力见儿和记性,在商场上绝对大有可为!”
三双眼睛齐刷刷盯着张志云。鲁为民的表情复杂起来,既骄傲又担忧。宴会厅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张志云脸上依然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但眼神微微闪烁。他轻轻放下茶壶,动作稳得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各位领导的厚爱让我受宠若惊。”他的声音不卑不亢,“我在西城从普通科员到接待办主任,每一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特别是鲁书记,手把手教我如何做好服务工作……”
鲁为民的眉头舒展开来,眼中闪过一丝感动。
孙志鹏哈哈大笑,指着鲁为民说:“老鲁啊,你这是培养了个忠臣!”但他随即话锋一转,“不过人才流动也是正常现象,小张这样的能力,应该到更大的平台上发挥作用。”
马尚德直接掏出了支票本:“张主任,数字你随便填。商界和政界不一样,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张志云的目光在三位重量级人物脸上缓缓扫过。他注意到孙书记右手无名指上的玉戒指,文部长笔记本扉页露出的全家福一角,马尚德西装袖口磨损的线头。这些细节在他脑海中迅速组合、分析,形成一幅完整的图谱。
“这样吧,”张志云微微欠身,“容我考虑几天,毕竟手头还有几个重要接待任务需要交接。”
这个回答既没有拒绝任何人,又给自己留足了余地。孙志鹏满意地点点头,文尚武在笔记本上写了什么,马尚德则豪爽地又倒了一杯酒。
宴会接近尾声时,张志云借口去安排车辆,暂时离开了喧嚣的宴会厅。她站在宾馆走廊的窗前,望着西城县的夜景。两年前刚到这里时,他还是个连领导座位都排不好的女干部。如今,三个不同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同时向她抛出橄榄枝。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小本子——那上面记录着各级领导、企业老总的各种习惯和喜好。这个不起眼的小本子,是她两年心血的结晶,也是她在这个没有背景的县城里站稳脚跟的秘密武器。
远处,宴会厅里传来阵阵笑声。张志云深吸一口气,整了整领带。他知道,无论选择哪条路,他的人生都将迎来重大转折。但此刻,他必须先回去,确保每位领导离开时,手里都拿着他们最喜欢的那种矿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