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程佳氏,像一头隐藏在暗处的恶狼,耐心地等待着下一次出手的时机,只是有了太子跟太子妃的盯梢,她想要达成的事情恐怕再不可能像这次一样顺利做到了。

两年转瞬即逝,毓庆宫中怀孕的几位妾都顺利地诞下了孩子。

胤礽的膝下增添了六位庶女。

这六个孩子中,有两个身体格外虚弱,这两个孩子的生母,正是李佳氏和伊氏,未能成功地保护好自己和腹中的胎儿。

不过,尽管如此,这两个孩子终究还是平安地降生了,并没有出现一尸两命这样令人痛心的情况,这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而在李佳氏和伊氏出事之后,程佳氏原本还打算继续动手,但最终还是被胤礽暗中拦下了。

等到她自己也生下女儿后,便自发的消停了下来。

之前胤礽的追查并非毫无作用,等程佳氏生完女儿,就到了他算账的时候了。

他亲自出马,走了一趟,将证据摆在了程佳氏的面前,让她无从辩驳。

不仅如此,胤礽还斥责她道:“你这心思如此歹毒,毫无容人之量。”

面对胤礽的指责,程佳氏自知理亏,无言以对。

最终,她只能默默地接受了胤礽的惩罚,在她院子里设立了一座小佛堂,每日都要在那里抄写经文,以此来反省自己的过错。

至于程佳氏所生的女儿,并没有被接走交给他人抚养。

原因很简单,太子妃并不愿意养育这个孩子,而胤礽也不想勉强她。

其他人都不合适,所以最终还是决定让程佳氏来抚养这个孩子。

这也是程佳氏唯一的孩子了,自从那次之后,胤礽就再也没有踏进过她的院子一步。

胤礽在接连有了六个女儿之后,心中觉得对皇阿玛算有了一个交代。

于是,他便又像恢复以往那样的日子,不去妾室那里。

可是,康熙却并不这样想,他认为胤礽身为太子,应该要有更多的子嗣,以确保皇室的血脉得以延续。

于是,康熙赐下了两个侧福晋给胤礽,一个是唐佳氏,另一个是范氏。

面对这样的安排,胤礽显然有些不乐意,等了好几天,他才不情不愿地去了一趟。

康熙对此不置于否。

………

早朝殿上,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康熙郑重地宣布了要去南巡这件事情。

不仅如此,他还特意点名了几位皇子陪同伴驾,令太子监国。

康熙的眼神十分复杂,其中既有对胤礽的期望,也似乎隐藏着一丝他自己不曾察觉的审视。

他看着胤礽说道:“太子,京城这里的一大堆事,如今可就全都托付给你了。

若是遇到了难以决断的,就快马加鞭地给朕递折子过来,凡事都要稳重一些,切不可让朕失望。”

胤礽一脸诚恳地回答道:“皇阿玛请放心,儿臣必定会全力以赴,绝对不会辜负皇阿玛的期望。”他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想法和也有十足的干劲。

康熙的御驾驶出了紫禁城那城门。

车轮滚滚,马蹄得得,扬起了一路的烟尘,康熙又要南巡了,他要去视察江南的民生,去那片富饶土地感受风土人情。

在他离开京城的这段时间里,监国的重任压在了皇太子胤礽的肩上。

这个自幼便被康熙亲自教导读书习武的孩子,一直以来都被寄予了厚望。

康熙的仪仗队伍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官道,整个紫禁城的氛围慢慢变得微妙起来。

皇阿玛走了,胤礽的心中涌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难以言喻的滋味儿。

那是一种既兴奋又紧张,既期待又不安的复杂情感,在他的心口翻涌。

这种感觉,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真实得多,也让他心中的野心逐渐浮现。

头几天,胤礽确实如他自己所承诺的那样,工作得非常卖力。

每天清晨,天还未亮,他便早早地起床,匆匆赶往书房。

那书案上,各地送来的奏章堆积如山,他端坐在书桌前,微微皱起眉头,全神贯注地审阅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折。

这些奏折内容繁杂,有地方官员例行的请安问候,有催促钱粮的紧急事务。

胤礽需要仔细分辨每份奏折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然后进行分拣和批注。

“啧,这河道问题,那些老狐狸们又得开始争执不休了……”胤礽一边捏着一份奏折,一边低声嘟囔着。

他拿起朱笔,本想在奏折上写点什么,但笔悬在半空中,犹豫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放下了。

这件事情实在太过敏感,涉及的方面太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麻烦。

胤礽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不敢轻易下笔。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认命一般铺开一张洁白的素笺,开始给远在南边的皇阿玛写信。

“儿臣胤礽谨奏:河道总督一事涉及众多,儿臣愚笨,实在不敢擅自做主,恳请皇阿玛圣明裁决……”

写完这封信后,胤礽轻轻地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心中那股刚刚接手大权时的兴奋劲儿,此刻已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憋屈感冲淡了许多。

监国,说到底,还是‘传声筒’一个罢了。

这样的事情像一根一根细小的刺,轻轻地扎着胤礽的心。

这“监国”的名头有了,权力也没有实实在在地交到胤礽的手中,很多事情还是得康熙拍板才行。

在一些不大不小、但又确实需要有人拍板决定的事情上,胤礽也要给康熙去信,康熙在信中往往会留下一句“尔可酌情办理”。

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给胤礽不少权力。

很多事情虽然看似琐碎,但却至关重要,等胤礽大笔一挥,写下“准了”或者“照此办理”时,他能够感受到那种权力带来的满足感。

看着下面办事的官员们毕恭毕敬地领命而去,他心中涌起一股“言出法随”的快感,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金科玉律一般,无人敢违背。

这种权柄在握的感觉轻轻地挠着他的心尖尖,让他有些飘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