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毓庆宫外求见的大小官员也明显多了起来,他们一声声“太子爷”的请安,听起来也比往日更加顺耳、更加真切。

权力,哪怕只是沾上那么一点点边,都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滋味儿,这种滋味儿让胤礽陶醉、迷失。

在胤礽的身边,向来都不缺少那些围着他转的人。

这些人对他阿谀奉承,百般讨好,只为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好处。

以前,康熙还在京城的时候,这些人多少还会有所收敛,不敢太过放肆。

如今皇帝远在江南,这些所谓的“太子党”们的心思便开始活跃起来,蠢蠢欲动了。

深夜毓庆宫的书房里依旧亮着灯,胤礽坐在书桌前,借着微弱的烛光翻阅着书籍,思考着国家大事,很晚才睡下。

第二天,等胤礽把奏折批完,他的死忠之一的幕僚吴谌悄悄地走了进来,靠近胤礽,然后压低声音说道:“主子,您日夜操劳,为这江山社稷费心,可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

奴才们看着您这样辛苦,实在是心疼。”

胤礽闻言,微微抬起头,看了一眼吴谌,然后淡淡地说:“嗯,孤知道了。”

吴谌见状,似乎觉得太子并没有完全理解他的意思,于是又进一步暗示道:“您看……奴才外头有些门路,来钱快,而且风险也很小……”

胤礽心中一紧,他当然明白吴谌所指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利用手里的权柄给部分人行一些方便,然后自有人递上孝敬银两。

胤礽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本能地想要呵斥吴谌,告诉他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做。

吴谌接下来所说的话,却如同带有钩子一般,紧紧地勾住了胤礽:“太子爷,您仔细想想,这上上下下的,又有哪一处不需要打点?

仅仅依靠那点微薄的份例银子,又怎能够,况且,这件事情做得如此隐秘,根本不会有人察觉……

咱们这样做,无非也是为了将来能够多积攒一些‘家底儿’罢了。”

“家底儿”这三个字,戳中了胤礽内心深处那根最为隐秘的想法。

他已经做了将近二十多年的太子,时间之久,足以让他对这个身份感到腻歪了。

过了许久,胤礽抬起手挥了挥,让他下去。他既没有点头表示同意,也没有摇头表示拒绝,只是含糊地说了一句:“你……看着办吧,手脚干净点,别给孤惹麻烦。”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其中的含义却再明显不过了——他默许了吴谌的提议。

吴谌自然是心领神会,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书房,甚至连关门的声音都没有发出一丝。

日子一天天过去,胤礽在批阅奏折,给康熙写信的频率却日益减少。

这并非因为事务减少,而是他内心深处那股“凭什么”的不甘情绪愈发难以抑制。

问题就出在有一次,胤礽成功地处理了一桩地方上的赈灾事务,他对自己的表现相当满意,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能得到康熙的赞赏。

可当康熙的回信抵达京城时,他却只看到了那干巴巴的“朕知道了”几个字,以及几条新的指示。

胤礽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他无法接受这样的回应。

他紧紧地攥着那薄薄的信纸,想要将所有的不满和愤怒都揉进其中。

最终,他像泄愤一般,将一边的纸抽了几张狠狠地揉成一团,然后用力地摔在地上。

胤礽充满了失望,“孤做得再好,也不过是换来这几个字而已。”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说的委屈,这些年来,他一直努力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对康熙的认可也越发看重。

皇阿玛现在不疼他了,是因为他没有去江南伴驾,皇阿玛身边有了其他的儿子孝顺,就不愿意和他多说些话了吗。

胤礽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火气,他对着心腹幕僚抱怨,有着对康熙长期在外巡游、将他困在紫禁城中的不满。

“皇阿玛南巡快活,游山玩水,却把孤扔在京城。”

胤礽的语气愈发激动,“批个折子还得经常请示,这算哪门子的监国?”他觉得自己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完全没有发挥出自己所想的监国应有的权力。

他原本还保持着的恭谨态度也荡然无存,此刻,他的脸上只剩下被压了多年的怨气,以及一种被压抑太久后终于忍不住的不甘。

底下人也不敢劝太多,怕惹的太子更加生气。

吴谌那边的进展异常“顺利”,带来了不少的财富,这使得胤礽手头变得宽裕起来。

可惜胤礽和他的那帮手底下的人,终究还是太过稚嫩了,他们对那位在龙椅上稳坐数十年的康熙的了解实在是太浅薄了。

康熙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可是在年仅八岁的时候就登上了皇位,从此便开始与权臣们展开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他先是智擒了权倾朝野的鳌拜,接着又平定了三藩之乱,这一路走来,可谓是历经了无数的腥风血雨,最终才成了铁腕帝王。

对于权力,康熙的掌控欲望和敏锐程度,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他的骨髓之中。

尽管他让儿子胤礽代为监国,但作为一国之君,他又怎么可能不对京城的一举一动布下后手?

等到康熙回宫之后,他并没有急于对太子进行敲打,反而是以一种推心置腹的态度与太子交谈。

他不仅耐心地倾听太子的想法,还将自己在江南的一些趣闻轶事讲给太子听,对他们之间这段时间产生了的隔阂慢慢消除。

等太子彻底恢复了以往对康熙的孺慕之情后,康熙便开始着手教导太子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手下。

他告诫太子,要懂得分辨哪些钱财可以收受,哪些则绝对不能沾染,以免给自己和朝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他作为储君,要对自己的言行严格的管制。

康熙对这个从小被他亲自抚养长大的太子,始终怀有一份特殊的疼爱,这是和其他儿子都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