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子这一番话,也算是将自己与索额图一党界限划开不少。

整个朝堂之上,安静了,所有人都被太子这一异常举动惊得说不出话来。

就连坐在龙椅上的康熙,眼中也闪过一丝明显的诧异。

他盯着胤礽,那目光中有审视,有探究,还带着一丝他自己都难以察觉的欣慰。

胤礽的这番表态,果断主动与索额图切割,一直是康熙一直期望看到的。

索额图一系的官员们脸色变得不好看,难以置信地望着太子。

而其他皇子们,如胤禔、胤禛等人,脸上也是各个惊疑,显然对太子的话感到十分意外。

“嗯。”

康熙沉默片刻后,终于缓缓开口,让众人难以捉摸其中的喜怒。

康熙作为一国之君,他的考量是很多方面的。“太子所言,深合朕意。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索额图身为朝廷重臣,其侄犯下如此大罪,也是失职之过,对族人约束无方。

其侄所犯之事,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务必查清事实,依律严惩,绝不姑息。”

随着康熙的一声令下,众人都知道,这场三司会审必定会严办。

胤礽站在朝堂之上,心中却并不平静,即便如今这一出,是在他计划之中的。

梦中被活活饿死的叔公索额图,在现实中依然势力盘根错节的权臣。

他们都还有时间去挽回。

胤礽并没有太多时间去感慨,他已经开始了与皇权、与宿命的艰难周旋。

噩梦的阴影并未完全散去,但至少,他不再是那个梦中只能被动承受厄运的废太子了。

他可以用所有能动用的一切资源,去布局,去面对这布满荆棘的道路。

即便对手是皇阿玛,他也绝不想轻易认输。

…………

深秋的紫禁城,夜晚总是来得格外早。

当暮色如潮水般蔓延,最终彻底吞噬了最后一丝天光,宫殿便被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夜色之中。

宫墙内外的喧嚣也如同被这夜色吞噬一般,渐次沉寂下来。

在毓庆宫东暖阁的书房里,烛台上几根粗壮的油蜡烛正噼啪作响,奋力燃烧着,火焰跳跃着,将室内照亮。

案后,大清的储君——皇太子胤礽正坐于书桌前。

他的面庞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不好看,修长而骨节分明的手指紧紧捏着一份书信,那上面的墨迹犹新,仿佛刚刚写成的那般。

信中的内容直刺他的神经末梢,让他的脸色越发黑了。

身为储君,胤礽深知稳固自己的地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这充满权力斗争的宫廷中,要想不被拉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

他不仅要应对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还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形象和威严,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当然了,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无疑是来自他皇阿玛的态度。

自从经历了那几场预知梦之后,他对于这几年间皇阿玛对他的态度变化,便愈发地敏感起来。

………

第2日正常的早朝之后,胤礽退朝后坐上了代步轿子,轿帘落下,将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

轿夫们稳稳地抬起轿杠,沿着长长的宫墙甬道,朝着毓庆宫的方向行去。

胤礽靠在柔软的锦垫上,方才在殿上强撑的精神骤然松懈下来。

他忍不住蹙紧了眉头,心中的忧虑涌上心头,他闭上双眼,想要将外界的一切暂时都隔绝开来。

太阳穴处那突突直跳的感觉却愈发强烈,他的脑海快速转着,将今日朝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在瞬间复盘了一遍。

同时,他也在心里快速评估着各方势力对自己的用处。

轿子在缓慢前行,行至一处相对僻静的甬道拐角时,速度慢了下来,稳稳地停住了。

“殿下,”轿外传来侍卫统领的声音,语气中带着些许迟疑,“四贝勒……拦住了去路。”

听到这个消息,胤礽原本紧闭的双眼倏然睁开,眼底的疲惫瞬间消失。

他抬手,动作轻柔地掀开轿帘的一角,向外望去。

果然,如侍卫统领所言,在甬道的中央,他的四弟——贝勒胤禛,正身姿挺拔地站在那里。

胤禛身着一袭石青色的贝勒常服,衣袂随风轻轻飘动,值得注意的是,胤禛只携带了苏培盛一人,拦在太子的仪仗之前。

“二哥。”

就在胤礽观察着胤禛的时候,胤禛也注意到了轿子这边的动静,他见状,随即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行礼。

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异常清晰,直直地传入了胤礽的耳中。

“弟弟有事寻二哥。”

他言辞恳切,脸上流露出一种焦急的神色,这件事情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胤礽看着他这个四弟,心中也是有点感慨的。

胤禛的城府之深,心思之缜密,在众多兄弟中绝对首屈一指。

他深知这个弟弟的能力,知道他是个可用之人,即便四弟今日不找他,过几日,他也是要找四弟谈谈的。

两人回到毓庆宫后,便开始了一场细谈。

他们谈论的话题涉及到许多方面,主要是朝廷政事。

在谈到一些不能为外人知道的细节地方时,胤礽按住了四弟的手,然后用指尖沾着水,在桌子上写下了他要说的话。

他的动作迅速而又隐蔽,旁人根本无法察觉。

写完后,胤礽嘴上说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接着,他又继续说:“为臣为子,唯‘忠孝’二字而已。

皇阿玛圣裁,自有深意,岂是我等臣子可以妄加揣测、置喙的?

四弟饱读诗书,这个道理……不用为兄来提醒吧?”

胤礽的话语,既是对胤禛刚才所说的话的回应,也是一种提醒和警告。

他的语气虽然温和,但其中的深意却不言而喻。

胤禛听了胤礽的话,立刻姿态放得更低,表示自己听进去了。

他说道:“二哥教训的是,臣弟失言了,一时情急……”他显然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胤礽的视线重新落回胤禛身上,他的语气陡然一转,变得异常“温和”,当做刚才的警告和提醒都没有发生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