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回80,成功从拒绝入赘开始 > 第三百零四章 秦淮仁的致富理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零四章 秦淮仁的致富理论

车轮碾过坑洼不平的柏油路,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车窗外的路边树木斑驳的影子一层层地扫过苏晨的脸颊。

她指尖无意识地抠着人造革座椅的纹路,耳边是秦淮仁、的话语,心里却翻腾着九十年代特有的躁动。

确实如秦淮仁说的那样,九十年代正是当代年轻人奋斗赚钱的时候,改革开放像一把钥匙,猛地打开了人们被禁锢多年的思维。

街头巷尾都在谈论“下海”,那些敢闯敢拼的人,裤腿还沾着泥土就一头扎进了市场的浪潮里,大多都赚了一些钱,没多也有少,只看能不能把握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

苏晨低头看了看自己磨出毛边的牛仔裤,心里颇有感触,谁不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啊,尽管她的童年比秦淮仁幸福多了,但是,跟现在的孩子比,小时候也是比较苦的。

在九十年代小富起来的,多数就是她这样的个体户,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或是在农贸市场支个小摊,吆喝声里带着对好日子的憧憬。

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每天结算时手里攥着的零钱,沉甸甸的实在感,确实比在国营厂子里看钟表盼下班要稍微好一点。至少不用听着车间主任的训斥,也不用在发工资时盯着工资条上那串固定不变的数字唉声叹气。

但,要是真的成百万富翁发家致富,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苏晨想起巷口开录像厅的老王,前阵子还神气地骑着嘉陵摩托,没过半年就因为“扫黄”被封了门,据说还欠了高利贷。

她也知道自己小时候的邻居谢伯伯,是因为倒腾钢材赚了大钱,结果被“敲竹杠”的地痞缠上,最后不得不把厂子低价转让。

因为,九十年代,法治上不健全的时候,不管黑白哪道都会有人阻碍你,或者要从你的财富里分一杯羹。

这世道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就算你找到了破网的缝隙,也得提防着暗处伸来的手。

秦淮仁笑着拍了拍她的后背,对苏晨说道:“一会啊,我们就要去吕泰家了。对了,你认为的囤积居奇是什么一个概念呢?你跟我说说,我听完了你的解释,我再跟你说我理解的囤积居奇。”

车窗外掠过一家挂着“新潮发屋”招牌的小店,录音机里正放着邓丽君的《甜蜜蜜》,甜腻的歌声混着街边油条摊的香气飘进车厢。

苏晨想了想,手指在膝盖上画着圈,说道:“我认为,就是屯着一些紧俏的货物,就比如说,这一次咱们从浙江买回来在省城贩卖的海产,这就是紧俏的货物。你看啊,省城离海远,平时想买点新鲜的海虾、海蟹都难,既然咱们手里有海产。我们等待的就是要把货物存住,等价格上去了,再卖掉,就是这样吧!”

她说到“卖掉”两个字时,眼睛亮了亮,仿佛已经看到了手里攥着的钞票。

秦淮仁摇了摇头,说道:“不对,你说得不对,让我跟你说吧!真正的意义是存住这个货物,让人们看明白市场的需求。比如前几年,省城的人有了钱,就想吃肉。那时候啊,禽类的肉比家畜类要便宜,为什么呢,就拿饲料来说,两斤饲料可以出一斤家禽的肉,但是,家畜的肉要五斤饲料才能产出一斤。”

他顿了顿,看着苏晨困惑的眼神,又补充道:“那时候粮票刚取消没多久,大家肚子里都缺油水,买肉首先看的是‘划算’,同样的钱买鸡能比买猪多吃半斤,你说人们会选哪个?”

苏晨皱起眉头,不耐烦地拨了一下额前的碎发,问道:“你说的这是什么啊,跟你说的囤积居奇八竿子打不着啊!我跟你说的是怎么把货卖高价,你跟我扯什么饲料?”

秦淮仁推了一下她的头,又说道:“哎,你别不耐烦啊,听我解释。这只是举例子,人们穷的时候啊,吃肉是奢求,后来,人们的生活条件稍微好一点了,就要吃肉。同样的饲料,家禽产肉多,人们会优先买家禽,因为可以多吃肉。”

他往窗外指了指,路边有个老太太正提着一只活鸡走过,鸡爪子在塑料袋里扑腾。

“但你看现在,菜市场里卖猪肉的摊位前总是排着队,卖鸡的反而冷清了。为什么?因为人们生活条件更好一些了就爱吃猪牛羊的肉,因为家畜是红肉质比鸡鸭一类的白肉质味道更鲜美。现在,人们生活更好了,爱吃海洋产品了,懂了吗?”

车刚好经过一家海鲜馆,玻璃橱窗里摆着冰镇的海虾和扇贝,几个穿着的确良衬衫的男人正坐在门口的桌子旁喝酒,面前的盘子里堆着红彤彤的小龙虾。

这么一解释,苏晨似乎懂了些,她看着那些人吃得热火朝天的样子,说道:“好像是懂了,简单来说,人们的生活质量越高,也就越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对吧?换而言之,看着人们的消费欲望,然后再看准市场的走向,去跟进买货,这样就可以时刻买对产品,囤积居奇。”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

秦淮仁点了点头,又对着苏晨像模像样地说了起来:“时代是发展的,人们的欲求和市场的需求都是要跟着随时翻新的。只要你的眼光也跟着时代进步,能看到未来产品行业的趋势,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真理,是每个人爆发的秘诀。但,世事无常,也可以说天有不测风云,大方向但对了,却有可能会遇到天灾和人祸。”

说着,秦淮仁语的语气就变了,眼神里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又说:“去年南边那场台风,多少囤海鲜的人血本无归?还有前年,倒腾彩电的,本来以为能大赚一笔,结果政策一变,进口税降了,价格一落千丈,跳楼的都有。所以,没有万事绝对的,一个不小心就会倾家荡产,你看吕泰的下场,就知道了。”

苏晨的心猛地一揪,感觉发财是没有秘诀的,一定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独立思考的大脑,这样才会让你抓出发财的机会,碰上拿钱的概率。

秦淮仁的话像锤子一样敲在苏晨心上,她想起自己有时候会跟着别人盲目囤货,不由得有些后怕。说明白了,还是得靠自己在广大的市场经济里面,去摸爬滚打,然后,总结经验。

秦淮仁就像一个经济学家似的,对着苏晨一阵的指教,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带着现实的重量,不是书本上的空话,而是从市场的血雨腥风里熬出来的道理。

苏晨看着秦淮仁风趣的模样,突然觉得这个平时爱开玩笑的男人,身上藏着她看不懂的深沉。他的话让她佩服的五体投地,心里那点因为赚钱而滋生的浮躁,好像被一盆冷水浇灭了,只剩下清醒的敬畏。

她想起自己每次去省城的批发集贸市场进货时,总会遇到一些同行跟风囤货,去年流行的蛤蟆镜,今年就没人戴了,那些囤了一仓库镜子的人,现在还在愁怎么处理。

她也想起隔壁摊位的张大姐,总是默默观察着来往的顾客,别人都在卖的确良衬衫时,她悄悄进了一批牛仔服,结果夏天一到就卖断了货。

原来赚钱的门道,真的藏在这些不起眼的观察里。于是,苏晨心中暗自决定要多观察市场动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她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秦淮仁的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让她在纷繁复杂的市场迷雾里,隐约看到了一条清晰的路。

苏晨仿佛找到了学识渊博的智者,眼神里全是仰慕的金光,就像小时候听老师讲那些自己不知道的故事时一样,充满了好奇和崇拜。

她笑着说道:“你懂得真多啊,不过啊,我看你更像是一个西方世界的资产阶级资本家,把你的那套赚钱理论全拿来给我上课了。我跟你说啊,我们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秦淮仁嘿嘿一笑,露出一口白牙,说道:“苏晨啊,别忘了我们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眼下人们还不算富裕,甚至大部分人不算小康。所以,现在我们不管什么手段,要先把市场的蛋糕做大,先富了再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

他从包里翻出一本皱巴巴的杂志,指着上面的一篇文章说:“你回头了解下,马斯洛需求就行了。人啊,得先吃饱穿暖,才会想别的。就拿你来说吧,你本人不都是做梦都想发大财吗?”

苏晨被说中了心事,脸颊微微发烫,抿着嘴,不露牙齿地笑了,嘴角的梨涡浅浅地陷了进去,说道:“还是你了解我。”

她确实想发财,想要给全家买一台大彩电,想给自己买一套大点的房子,想在别人提起“个体户”时,不再是鄙夷的眼神,而是羡慕和尊重。

她看着前面,司机正打着方向盘绕过一个堆着建筑垃圾的大坑,车窗外的景象渐渐熟悉起来。不知不觉间两人说着话,聊着天就到了吕泰家的门前。

苏晨赶紧收回目光,对着驾驶座喊道:“哎,司机师傅,停一下我们到了。”

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不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会是怎样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