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了古董家具市场里面,这里当真是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得几乎要掀翻屋顶。
自古以来,古董家具就是文玩爱好者的集散地,在这里大多都是懂行的古董人士,其中,不免有几个真懂行的专家。
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被往来人群磨得光滑发亮,缝隙里还嵌着些许经年累月落下的木屑与灰尘,混着空气中弥漫的樟木、红木的淳厚香气,还有隐约飘散的檀香、霉味,交织成一种独属于老物件的复杂气息。
道路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古董家具,高大气派的雕花立柜倚墙而立,柜门上的蝙蝠纹、缠枝莲纹历经岁月仍清晰可辨;小巧精致的八仙桌摆在中央,桌面光可鉴人,能映出周围人的模糊身影;还有圈椅、官帽椅、春凳、梳妆台等,林林总总,错落有致地占据着每一寸可用的空间,可以说,古董家具市场,处处是宝。
这些家具大多带着时光的痕迹,有的漆面剥落,露出底下温润的木质;有的雕花处积着薄尘,却更添几分古朴韵味。
市场里到处都是讨价还价的买卖双方,声音此起彼伏,热闹得不像话。
这边一个穿着绸缎马褂的老者,正眯着眼睛摩挲着一张黄花梨木的小几,嘴里慢悠悠地说道:“老板,你这价格太高了,这小儿的腿部有个小裂痕,顶多给你八千。”老板立刻摆手,脸上堆着精明的笑,说道:“老爷子,您可看仔细了,这可是正宗的海南黄花梨,就这裂痕也是老伤,不影响使用,一万二一分都不能少。”
那边几个年轻男女围着一套民国时期的梳妆台,对着镜子上的螺钿镶嵌啧啧称奇,女主人拉着老板的胳膊软磨硬泡,讨价道:“再便宜点嘛,我们诚心想要,凑个整数,九千块怎么样?”老板被缠得没法,佯装心疼地叹口气,估计是觉得再也卖不出更高的价格,只能妥协地说道:“行吧行吧,看你们是真心喜欢,就当交朋友了。”
秦淮仁带着苏晨顺着人流往里走,脚下的青石板路被踩得“咯吱”作响。
秦淮仁和苏晨,穿过拥挤的人群,避让着扛着小凳子、提着木盒子的商贩,耳边还夹杂着小贩的吆喝声。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正宗老红木,价格实惠,保证你买了不后悔!”
“刚收来的清代官帽椅,品相完好,快来看看喽,货真价实,百分百好货了!”
秦淮仁停下脚步,随便找了个正在整理货物的售货员问道。
那售货员约莫三十多岁,穿着一件沾满灰尘的蓝色工装,手上戴着白色的手套,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一把铜制的烛台。
听到秦淮仁的问话,他抬起头,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还是客气地回应道:“哥们儿,请问,你们这里哪一家是专门收购变卖红木家具的啊?”
“哦,最里面的那一家就是了,红喜坊家具。”
售货员抬手朝市场深处指了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能看到一间门面稍大的店铺,门口挂着一块暗红色的木匾,上面用鎏金大字写着“红喜坊家具”四个篆体字,匾额边缘有些磨损,却更显古朴。
“好的,谢谢。”
秦淮仁微微颔首,语气诚恳。
得到答复后,秦淮仁答应了一声,便转头对苏晨说道:“走吧,我们过去看看。”
说完,就带着苏晨朝着红喜坊家具的方向走去。
路上遇到几个推销自家货物的小贩,秦淮仁都礼貌地摆了摆手,脚步没有丝毫停顿,眼神始终朝着市场深处望去。
果然,两个人刚走进红喜坊家具店,苏晨的目光就被角落里的一件物品吸引住了。
那是一把红木太师椅,摆放在店铺最里面的位置,旁边还放着几个古朴的木柜。
这把太师椅通体呈暗红色,木质纹理清晰可见,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椅面宽大,靠背高耸,扶手弯曲有度,正是苏晨在方欣家见过的那一把,还是那个款式,那个模样,连靠背上面雕刻的缠枝莲纹都一模一样,看来,这把椅子保存得很完好,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坏。
苏晨心中一喜,眼神中闪过一丝激动,她下意识地就要上前去仔细看看,手指都已经微微抬起,想要触摸那光滑的木质。
就在这时,秦淮仁却伸手拉住了她的手腕,他的手指有力,带着几分微凉的温度。
苏晨愣了一下,转头看向秦淮仁,只见他眉头微蹙,眼神中带着几分凝重,轻声对苏晨说道:“先别上去,这把椅子有问题,你仔细想一想。”
苏晨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疑惑地看着秦淮仁:“有什么问题?这明明就是方欣家的那把太师椅啊,我不会认错的。”
秦淮仁松开手,目光落在那把太师椅上,缓缓说道:“蓬莱虽然古董家具的交易更频繁,也更专业,市场规模比我们那边大得多,来往的藏家、商贩也多,价格也相对透明。但是,方欣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她身无分文,由于方欣的虚荣心作祟,不仅没有攒下来钱,还把家庭败落了,而且,家里欠下了不少外债,甚至有可能负债累累。你想想,这样一个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的人,是怎么带着这么重的一把红木太师椅来这里的呢?”
眼见苏晨被说懂了,秦淮仁顿了顿,继续说道:“这把太师椅看着不大,但全是实心红木打造,少说也有百十来斤重。从我们那边到蓬莱,几百公里的路程,坐火车、汽车都不方便携带,更何况方欣一个女人,根本没有力气搬动它。而且,方欣根本不懂古董家具的价值,她之前跟我聊天的时候,还说那把椅子就是家里的旧物件,没什么特别的,她怎么会突然想到把它卖到蓬莱的古董市场来?最主要的是,这一把太师椅,有古怪。”
听了秦淮仁的话,苏晨脸上的疑惑更深了,但她还是静下心来,仔细回想了一下当初去方欣家里的情景。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她因为一个项目的事情去找方欣,没想到方欣不在家,只有她的父亲在家。方欣的父亲是个算命先生,头发花白,穿着一件灰色的长衫,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却很锐利。
当时,苏晨一进方欣家的客厅,就被墙角的这把红木太师椅吸引住了。
那时候,苏晨一眼就看中了这把红木太师椅,当即就打听着问那个算命的老头:“大爷,这把太师椅子是红木材质的吧,看起来应该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了。”
苏晨当时也是凭着自己平时看书积累的一点知识判断的,没想到竟然一语中的。
方欣那个算命的老父亲,当时就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当即就夸赞起来了苏晨的好眼力:“小姑娘,你可真有眼光!这把椅子确实是正宗的红木材质,而且是百年前的老物件了。”
说着,方欣的老父亲就走到椅子旁边,轻轻摩挲着椅面,眼神中带着几分自豪,当即就说明了他们家这一把红木椅子的来历。
他说,这把太师椅是真正的红木材质,而且原本是一套家具中的一件,包括一张八仙桌、四把太师椅,还有一个配套的柜子。
这套家具是方欣他们家祖上传下来的,当年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宝贝。
不仅质地坚硬,纹理美观,而且做工极为精细,历经百年风雨,依旧锃光瓦亮,跟新的一样。
“古代人的手艺真是不要太好啊!”老人当时感慨道,语气中满是惋惜与自豪,还跟苏晨炫耀过,你看看这雕花,多精致,多灵动,现在的工匠根本做不出这样的活儿来。
苏晨当时也特别注意到了这把太师椅的制作工艺。
太师椅的靠背、扶手、椅腿上都雕刻着精美的浮雕,图案是传统的缠枝莲纹和蝙蝠纹,寓意着吉祥如意、福气满满。那些浮雕雕刻得相当精致,线条流畅,层次分明,每一片花瓣、每一只蝙蝠都栩栩如生,仿佛要从木头上飞出来一样。
老人还告诉苏晨,制作这套红木家具的手艺人,是当时直隶省有名的能工巧匠,姓王,人称“王木匠”。王木匠的手艺在当时堪称一绝,尤其擅长红木家具的雕刻与制作,他做出来的家具,不仅造型美观,而且经久耐用,很多达官贵人都争相订购他的作品。
老人还说,现在王木匠的后人还在做手工家具,但是手艺却大打折扣了,再也达不到当年王木匠的水准了。
对此,当时方欣那个算命的老父亲还跟方欣说了一件事。
他说,几年前,有一个专门收集古董古玩的商人,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他们家有这套红木家具,特意找上门来,开出了很高的价钱,想要买走这件红木古董太师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