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到3号机装配好,赵小侯也是有点疲累,因而初次的操作员,他就交给了一个年轻的科研人员。

这个年轻科研人员在这群科研人员里,算得上是练习内功效果最好的了,因而他在精神力强度上仅次于赵小侯,充当初次操作员也算是合格的。

随着年轻科研人员进入3号机,3号机很快就启动了起来,进入到自检环节。

等到15秒的自检环节结束,原本停靠在一个机械大平台上的3号机随即一跃而起,直冲太空,开始逐一检测自身的各种设备性能。

当检测环节进入到盖亚意识激发器之后,原本正悬浮在太空里,一口口喝着特制可乐的赵小侯,精神力随即探出,开始查看3号机的盖亚意识强度。

而检查的结果也让他比较满意,3号机虽说只有5米左右的体型,远不如之前2号机300米的直径,但其激发的盖亚意识强度却比2号机还要强上1.5倍。

之后3号机在检测光能剑时的表现,也印证了赵小侯的判断。

那把光能剑射出去的光束速度达到了每秒35万公里。

并且由此生成的光凝固物质强度明显超出了大夏现有的光凝固物质强度,一剑就将一个密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10万吨的垃圾紧缩球给劈成了两半。

这个垃圾紧缩球的密度在宇宙里,仅次于黑洞和中子星了。

也就是说,那把光能剑在科研人员加持了盖亚意识之后,其强度极大提升。

要知道,像每立方厘米210万吨的这种超高密度物质,大夏现阶段除了空间折叠跨越技术之外,是没办法将其切割开来的。

并且空间折叠跨越技术只能够在其内部掏洞,没办法将其一切两半。

整个测试过程持续了6个小时才结束。

但这仅仅只是第一次测试,赵小侯随后就接手进行了第二次测试。

整个测试环节一共进行了300多次。

很是让不少年轻科研人员过了一把瘾。

最终经过2号智能AI进行数据总结,判断出3号机现在的性能,已经达到了太空军对单人武装的需求。

毕竟,从1800多小时的测试过程里可以看出,3号机的战斗力是远超出现役最先进战斗舰的。

战斗舰本身就是太空军里战斗力最强的舰船,其下则是太空母舰,主力舰,护卫舰。

当然,现在太空军无人战舰数量庞大,因而光是战斗力方面强出很多,并不能展现3号机的优越性。

而真正展现3号机优越性的就是其在盖亚意识激发状态之下,能够在接触规则层面的高度,让3号机隐身。

这个隐身可不仅仅只是光学方面的隐身,还包括各种粒子探测,甚至于精神力探测都没办法发现3号机的存在。

也就是说,3号机一旦隐身,那么就算是再严密的防线,对方文明再核心的位置,都能够进入。

唯一的问题就是支撑这种隐身模式,需要消耗精神力。

就算是赵小侯也维持不了多久。

因而这种隐身模式也只能够充当杀手锏。

但即便是如此,3号机的数据传输给太空军那边之后,太空军立马就激动得要先采购一批,用于实战测试。

但赵小侯拒绝了太空军的要求,因为他觉得3号机还没有达到自己心目里单人武装的水平。

别的不说,光是5米的体型还是有些大了,如果能够缩减到3米或者说2米5,仅仅只比人类能量体大两圈的程度是最好的。

毕竟在他看来,先把体型减到这个程度,才能够真正定型,用于实战测试。

听到赵小侯的回绝,太空军的高级指挥官们心里就好似被猫挠痒痒一样难受。

但赵小侯说出来的话,是不会收回的。

所以太空军那边就只能够慢慢等待了。

收集到足够的测试数据之后,赵小侯给科研人员们放了假,大家休息几天。

不过他在休息这几天里,也在寻思4号机的设计方案和性能要求。

说白了,他理想里的单人武装,最好仅仅只是一层护甲,平时穿戴也不会影响日常生活那种最好。

当然,这个要求估计短时间内是没办法做到的。

但他随后灵感一闪,既然现在盖亚意识激发后,能够让单人武装隐身。

再加上菌丝能量体的无限能量模式。

那么以前的有些配件就可以从设计图里去掉了。

譬如1,2,3号机必备的反物质湮灭炉,是可以去掉了。

这玩意的存在原本是为了供给单人武装各种设备的能量。

但随着菌丝能量体的能量利用技术出炉,再加上很多配件被取消,单人武装的能耗也随之大幅下降,因而去掉反物质湮灭炉,也不会影响到单人武装的使用。

毕竟,赵小侯还要将盖亚意识激发器去掉。

这玩意也是个大件,去掉之后能够减少不少空间。

并且以后的实验,都将会使用单独的盖亚意识激发器来激发盖亚意识。

去掉这两个大件之后,赵小侯又思考了一会,将一些不必要的配件去掉。

譬如常规引擎,就被他去掉了。

这玩意虽说没有曲率引擎体积大,但也算是个大件。

将这玩意去掉之后,最终出炉的设计图,单人武装的确缩小到了2.5米。

这个体型差不多也就是人类能量体套上一层厚实外壳的程度了。

将设计图分发下去之后,赵小侯就开始在各项目组巡视,同时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点。

当然,这个时候,单人武装项目的配套项目组少了很多。

毕竟去掉了不少配件,而研究这些配件技术的项目组自然就被踢出了单人武装项目,不再享受相关的资金投入。

虽说对于这些项目组来说,残忍了一点。

但也不是说,这些项目组不给单人武装项目搞配套技术就会饿死了。

他们本身还有不少自己要研究的项目。

只不过赵小侯不会来帮他们搞技术难点,就让那些科研人员有点难受。

毕竟习惯了有人带躺赢,大家也有点不太想绞尽脑汁去努力了。

当然,这些事情,赵小侯是不会去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