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前世,这部电影也是林枫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在美国的西部,因为一批毒品和现金,引发的一场猫捉老鼠的五人追逐的故事。

这部作品,是麦卡锡创作生涯中后期的重要作品,如今,他已年近70了。

此前,麦卡锡已凭借《血色子午线》、《边境三部曲》等作品奠定“当代美国最伟大作家之一”的地位。

所以当时NtL在抢购改编权的时候,也是费了一番心思,才从好莱坞知名制片人斯科特·鲁丁的手上抢下来。

林枫打开文件,看起编剧本对小说的第一版改写。

花了大概20分钟就把剧本看完了。

林枫重重叹了一口气,关掉了文件夹。

现在的林枫,不得不佩服科恩兄弟,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都是科恩兄弟。

在林枫看来,这部以冷峻的叙事和深刻的哲学思辨重构了西部犯罪片的边界的电影,能称得上是科恩兄弟导演生涯的巅峰之作,比《血迷宫》还要经典。

可是NtL的编剧改编的小说剧本,也不能说不好,只是在小说的基础上,严格按好莱坞三幕式编写,但却缺少了许多灵性,顶多算是7分的剧本。

这样的剧本,根本就达不到林枫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林枫是看过科恩兄弟那版的,更加不可能以这样的剧本作为引导宁昊的作品。

于是,林枫先是给雅各布发了封邮件,说明一下林枫的计划,特别是林枫需要自己改编这部小说,公司里的编剧就暂时不要动了。

完事后,林枫在台式电脑上打开小说的电子版,在笔记本电脑上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开始编写剧本。

就在林枫准备开始构思时,办公室响起了敲门声。

“请进!”

林枫刚喊出这声,大门就打开了,同时飘进林枫耳朵里的还有李小萍的笑声:“听说你今天对宁昊发飙了?”

林枫就知道,巴掌大的天恩,有什么事都逃不过李小萍的眼睛,连厕所里蚊子的公母她都能知道。

”也不算是发飙,只是他这次《无人区》项目让我有些失望,这不是宁昊该有的水平。”

“呵呵,我知道宁昊是最早跟你的,你对他的能力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信任,但是他还年轻,不可能一下就能达到你的要求的,慢慢来,不要急。”

“年轻?明年就30人,都要到而立之年了。”

李小萍笑了一下道:“你不要拿你自己做参照物,这个世界上的导演,有几个像你一样早慧?你想想看,30岁的导演,在国内,甚至全世界,是一个什么年龄段的导演?”

李小萍的话林枫确实不好反驳,别说在国内了,哪怕在国际上,29岁的导演,能达到宁昊这个高度的,确实凤毛麟角。

可林枫从前世到今生,就一直觉得宁昊就是一个天才,一个在前世被耽误了的天才导演,他的成就不说赶上张一谋吧,至少能甩程思成几条街吧。

然后,李小萍又问了一些林枫的打算。

当听到林枫打算双开,打算带着宁昊去好莱坞拍电影,立刻笑得见牙不见眼。

自从她成为视界集团的总裁以来,通过NtL,才真正地见识到了好莱坞电影的恐怖盈利能力。

只要出现一部爆款,那钞票就像长了眼一样,从全世界各个地方飞入你的口袋,而且单位还是美元。

要是林枫知道李小萍的想法,一定会在心里鄙视她。

只看见贼吃肉,没见过贼挨打。

那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多的是因为一部电影的投资失败而破产的,哪怕是曾经的巨头也难逃这样的宿命。

也就是他林枫可以作弊,否则,哪怕他本身就是天才,也不可能在短短五六年内,将NtL拉扯到今天这个地步。

没见到强如斯皮尔伯格都有《太阳帝国》和《慕尼黑》这类的亏损电影。

了解了林枫的计划,李小萍笑眯眯地站起身道:“行,你这段时间就认真准备电影,我等会让章骁潇在门口守着,这段时间闲杂人等一律不得靠近你的办公室,有什么事让他们来找我。”

说完,不等林枫回答,就直接转身离开。

林枫看着风风火火的李小萍,也只能苦笑着重新回到办公桌前,继续未完成的事业。

其实,这部小说改编的剧本,原版的科恩兄弟就已经做得很好了。

由于他们与林枫一样,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所以他们编写的剧本,都是为了影像服务的。

整个剧本是冷峻叙事与深刻主题的完美融合,它既保留了原着的哲学内核,又通过电影化的叙事语言强化了“失控世界”的荒诞与残酷。

林枫打算延续原版的这种风格,通过三条主线平行推进,却刻意减少角色间的直接交集,形成孤立叙事场域。

同时,采用非线性三幕剧,打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经典模式,采用麦基理论中的反情节结构。

传统三幕式依赖“行动→结果”的逻辑链,这部片子,林枫会计划采用随机事件、反因果死亡和留白叙事,目的就是服务影片内核:世界本质是混沌!

林枫在第一幕中,就打算利用虚假的建置与失效的激励,先给观众脑门上闷一拳。

传统三幕式,在第一幕就需建立观众对主角的情感联结。

但林枫在第一幕中,设置了一个表面主角的“诱饵角色”,然后在第二幕突然死亡,而且是毫无价值的死亡随机,消解了传统目标导向叙事的意义。

在第二幕的冲突中,林枫将不再将反派设置为主角的磨刀石,而让其成为实际叙事引擎。

让他的暴力行为无逻辑、无动机,使冲突沦为混沌游戏。

真正的主角却在“反成长”,颠覆了“通过磨难蜕变”的传统路径,消解了传统对抗张力。

最后一幕中,林枫更极端地设置了主角缺席的结局,彻底打破封闭结局。

林枫用了半天时间,将剧本的整个框架重新搭建。

看着自己构建出来的新剧本大纲,林枫满意地在首行,添上了剧本的名字:《老无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