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天下宝鉴 > 第五百二十二章 张鸣岐作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百二十二章 张鸣岐作品

这个摊子的摊主是个老头儿,白色裤子一尘不染,上身则是墨绿色西服外套,板板正正。

老头儿身板很宽,长得黑黑的,头顶银色短发,衬托得黑色脸上的抬头纹尤为明显。

他抽了口烟,瞥向笔筒:“那个贵,要八万!”

一听这个价格,叶姗姗不由得露出颇为惊讶的表情。

毕竟这可是地摊,刚刚那个珐琅小盒要五千,她都觉得不低了,这一开口八万,瞬间让她觉得对方乱开价了。

不过罗旭倒是心中平和。

这六万……算是合理价格!

倒不是因为这笔筒刚好值八万,只是这物件儿有些类似于罗旭在沪上收的双鱼衔草佩,有些赌性!

当初从黄名山手里买的那双鱼衔草佩,赌性是因为“不在谱”,但这笔筒却不尽然。

这笔筒一眼民国物件儿,而且说是属于官窑的一种,也并不过分。

只不过罗旭现在还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当初的那批洪宪瓷,又或是民国同期民间仿的。

如果是前者,值个十万八万不成问题,虽然赚的不多,但罗旭也没打算赚,而是打算收了。

毕竟那批洪宪瓷市面上流通的不多,而且洪宪瓷本就以小物件儿和文房物件儿为主,文化价值更是不低。

不过要是后者……估计也就值个两三万了。

罗旭倒吸一口气,赌归赌,但赌输了不能亏太多,还是要谈谈价!

“能低吗?”

不曾想他刚说完,隔壁摊子那个盘金刚菩提的男人走了过来。

只见他倒背着手:“兄弟,这价不高了,我不知道你懂不懂,你要是行家,应该明白那底款是嘛意思!”

见他开口,罗旭有些意外。

“你们一事的?”

这里的一事,指的是共事,显然罗旭有些不爽,毕竟自己是在和眼前的老板谈价,隔壁老板过来,有些不讲规矩。

“他是我叔,帮我卖的!”

听到这话,罗旭也便没了脾气,原来这两个摊子说白了都是人家的。

他索性也不因为这事儿再说什么,而是再度看了看底款。

“既然都是你的摊,那我就跟你谈,你想说这居仁堂制是洪宪瓷?”

男人点了点头:“行,看来你懂,这就是洪宪瓷!”

罗旭笑了:“要是洪宪瓷,你这八万要的不高,但是哥们,洪宪瓷底款分三种,‘居仁堂制’、‘洪宪年制’、‘洪宪御制’,其中以‘居仁堂制’最为稀少,咱说物以稀为贵,价格也是最高,我作为买主,不怕捧您,但您凭心说,洪宪一共83天,您确定这笔筒是那83天里的?”

听到罗旭的话,一旁叶姗姗暗暗激动起来。

她最喜欢的,就是罗旭一本正经讲物件儿的时候,尤其今儿可是亲眼看着罗旭跟货主谈物件儿呢!

老公,真帅!

而那男人也是不由得愣了一下。

显然,他没想到今儿遇到一个行家。

其实从古至今,玩物件儿的人就不少,尤其天州这地界儿,无论是逛窑的、抽片的,还是玩儿鸟玩儿虫的,再加上一个古董收藏,压根就不缺玩儿的人。

可要称为行家则不一样,一个摊子遇到问价儿的多,能看出新老的也多,但开口便说出物件儿背景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显然,面前的年轻人虽然岁数不大,但是个行家!

片刻,男人笑了笑:“兄弟,你说了半天,也不能说他是新的吧?你懂行,咱不蒙人,你说这笔筒的包浆老不老?”

罗旭当即摆了摆手:“您误会了大哥,我压根没说这笔筒是新的,但洪宪瓷是个玩意儿,民国时期仿造的也不少,而且我也承认民国仿品的收藏价值,但这价格……高了!”

得知罗旭只是要讲价,男人点了点头:“要这么说没毛病了,兄弟,那你说一口?”

罗旭想了想,微微一笑,手背冲上比划了一个“2”的手势。

“俩?”

男人立刻摇头道:“没戏,兄弟,你再看看其他物件儿吧,这个就算民国仿,我低了五个不出!”

罗旭想了想,五万……并不是不能接受,就算赌输了也才赔个两三万而已。

不过他也不急,毕竟没什么人抢,索性先把笔筒放下了。

这时候,就该掩护出场了。

他故意在物件儿中寻找了一会儿,旋即拿起了那个铜炉。

他甚至没再看细节,便直接问道:“这个手炉呢?”

听到手炉二字,摊主男人更是确定了男主是行家。

“哥们,你是真懂,我摊子上最贵的物件儿让你拿起来了,这是张鸣岐的,二十万!”

二十万?

叶姗姗听到价格,都恨不得马上拉着罗旭离开。

这摊子怎么回事?

动不动就几十万……他忘了自己是地摊吗?

当然,她并未开口,她知道罗旭肯定有自己的想法,索性也就不添乱了。

不过罗旭倒是十分淡定。

这一次,他没急着否认。

因为他刚刚看过细节,炉底张鸣岐的款是先锻打、再雕刻上的,而且笔法流畅、字迹工整,应该是真的张鸣岐作品。

作为明末清初的手炉大家,张鸣岐的炉子一直是行内所追捧的,尤其是后期作品,这些年也有不少的拍卖记录,并且从最早的几万元,已经有了十几万元的新高。

尤其是去年,至少有三到五件张鸣岐的炉子上拍,而且其中有两件的成交价都突破了十万。

当然,还有一件提前预估十八万的手炉,在成交后并未公布成交价格,行内也有人猜测,有可能上了二十万!

这时,罗旭才开始装模作样地看细节,一边看,他还不住地摇头。

“老哥,您家货……怎么都乱要价啊?”看了一会儿,罗旭抬起头道。

男人微微皱起眉:“兄弟,你这话不对了,这可是张鸣岐的炉子,你要是懂,就应该知道手炉里,张鸣岐作品算是这个了!”

说着,男人竖起了拇指。

“您说的没错,但张鸣岐作品主要是后期的比较高,这明显是早早期的。”

罗旭一边说,一边指着手炉:“纯铜的,这工看起来不错,有编织工艺,但毕竟个头儿太小了,不到一巴掌,而且现在市场上最吃香的掐丝珐琅、铜鎏金手炉才多少钱?您这张口就二十……我都没法还价!”

见罗旭说得头头是道,男人露出一丝无奈神色。

不得不说,卖物件儿最喜欢的就是碰到行家,毕竟懂货才好谈,但最怕的也是遇到行家,虽说褒贬是买主,但有的行家……光贬不褒啊!

就比如……罗旭!

“那你觉得多钱合适?”男人道。

罗旭想了想,抬手一切:“那我直说了,这炉……五万我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