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

改革春风吹满地、吹满地,华国人民真争气、真争气……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不知不觉四点五个坤年的过去了。

一九七九年元月,寒风料峭。

何雨弦将那份墨迹未干的请辞报告轻轻放在了办公桌的正中央。

报告正上方,一枚代表着自然局最高权柄的青铜印章,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冰冷沉寂的光泽。

此刻的【自然局】,早已非昔日吴下阿蒙。

它的脉络已如老树的根须,深深扎进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无声无息地延伸至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触角甚至已悄然探入上千个县市,隐隐有向广袤村镇蔓延的趋势。

已然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庞然巨物。

一个潜行于地底,不为世人所知,却又在某个特定层面上声名赫赫的庞大组织。

组织的机器已臻完善,运转自如。

何雨弦这个创始人兼掌舵者,已然完成了最重要的使命。

巨轮既已驶入既定的深海,船长便到了该走下舷梯的时刻。

功成名退总好过……

总之,奋斗了一辈子,该享受享受了。

当然,也不是纯享受,只不过是从这一条大路跨越到另一条大路上。

虽说人走茶凉,但余威仍在。

四九城第一批发放的个体经营执照中,赫然有何雨弦的名字。

【峨眉酒家】

好好的局长不当,改当饭馆老板了。

还是个小饭馆,小的不能再小的饭馆。

将峨眉川菜发扬光大,是武珏盛一辈子的梦想。

而“峨眉饭店”则是梦开始的地方,承载了武珏盛半生的心血、无数沉浮起落与珍贵的回忆。

然而,时移世易,曾经的产业早已按政策归于国有,想要原封不动地讨回来,绝无可能。

这是铁律,即便以何雨弦的身份也无法要回。

所以只能另寻蹊径。

打擦边球,开个“峨眉酒家”饭店。

西城区太平桥大街,“峨眉饭店”对门,一家占地二百平的小饭馆,新店开业。

门牌赫然写着四个沧劲大字——峨眉酒家!

何雨弦特地选的这么个地方,原因也很简单,他恰好有这套小院的房契。

计划经济时期,因为禁止私人买卖,这家临街的商铺原本朝街的那一面直接堵死,改成了居民住房。

而原主因为成份问题,没能坚持到现在,直到改开以后,荒废已久的小院……商铺这才再一次的面向世人。

正如饭店的名字一样,“峨眉酒家”是一家家族式小型饭馆。

国宴大厨武珏盛作为饭馆总厨、二厨兼墩子。

国家级武术教练梅艳华为老板“娘”兼账房先生。

前自然局总局局长警卫员武凌菲——老板娘兼饭店服务员。

前自然局总局局长何雨弦——老板兼跑堂。

没办法,改革刚刚开放,招不到人。

现在的年轻人别看刚从山旮旯里回来,可回来后还没适应新生活呢,以前“城里人”的骄傲倒先拿起来了。

一个个眼高手低的,认为干个体丢人,宁愿在街上当盲流子也不愿意让“地主”驱使。

在这个国营单位盛行的年代,给私人干活,可不就是类似于让地主剥削么。

好不容易翻身农奴把歌唱,没人再想回到过去。

或者说,在山旮旯里已经把一辈子要受的苦都受够了,不想再吃一丁点的苦。。

总之,一连半个月招不到人,实在等不下去的武珏盛决定全家齐上阵。

当然,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个体户最多只能雇佣五个人。

眼下怎么也是没办法做大做强,多招一人少招一人没什么区别。

不如先把摊子支起来,等名气打出去后,再慢慢说以后的事情。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

这年月,出来吃饭图什么?

大饭店图名气,图一个面子。

小饭馆已然图是的经济实惠物美价廉。

可偏偏这个小饭馆开在了人家大饭店对面。

看似差不多的名字,人家为什么不去对面的大饭店吃,来你这小饭馆吃?

一连好几天无人问津,甭管后边大厨愁的怎样怎样,何雨弦是乐得清闲。

一开始他就不同意开饭馆的事,都多大岁数的人了,真想圆梦,等再过二十年直接把对面买回来不就行了?

可武珏盛不干啊,“想从国家手里买东西,亏你想的出来!我这辈子就这么一个梦想,你难道还要我带着遗憾埋进土里?”

得,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干吧。

年过六十的武珏盛因为有何雨弦时不时的投喂灵泉水,此时看上去也就中年人模样,头发黝黑发亮,看上去相当有精神头。

但毕竟年龄摆在那,跟个老小孩似的,脾气什么的全写脸上了。

原本准备上大干一场,谁想到是这个结果,愁的脸上的褶子上一天比一天多。

对此,何雨弦只能说,老丈人可能是一个好厨子,但不是一个好商人。

饭店得经营呀,等着别人上门,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去?

为了哄老人家高兴,何雨弦自掏腰包雇人下馆子。

也不过请,店里八张桌子,就雇四桌,一桌报销二十块钱。

所以,这两天店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每到饭点店里就涌进来半屋子人,一人点一碗阳春面,一吃就吃俩小时。

怎么说呢,来者皆是客,虽然人家消费少,但也招待不是?

起锅烧油……

哦,对了,不用放油,因为阳春面是素面,就是白水煮挂面,用不到油。

可即便是素面,经国宴大厨这么一煮,也是好吃到抽耳光都不放手。

慢慢的,店里的客人多了起来,后厨武珏盛虽然忙的不可开交,但那个脸上却总是挂满了憧憬般笑容。

笑容不会凭空出现,有人笑嘻嘻,就有人不笑嘻嘻。

这个家,或者是这个饭馆,也就武珏盛还能笑得出来,其他人忙得脚不沾地,恨不得立马撂挑子不干。

钱虽然大把大把的挣,但家里缺钱吗?

不行,招人!必须招人!

劳碌了一辈子,到老了还受这活罪,梅艳华第一个撂了担子。

有这时间还不如在家陪大孙子玩呢!

“明天就关门!我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