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记忆工程”联席会议,那可是个高手云集的地方。
于佳佳深吸一口气,觉得自己像是误入了盘丝洞的唐僧。
大佬们西装革履,金丝边眼镜后面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仿佛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专业”二字。
她知道,今天这一仗不好打。
“铃铛计划的社会价值毋庸置疑,但后续的维护管理呢?谁来负责?谁来承担责任?”一个头发花白的文化厅官员推了推眼镜,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傲慢。
“没有产权归属,如何追责?万一有人恶意破坏怎么办?”
于佳佳早就料到会有人拿这个问题发难。
产权?
责任?
在这些老学究眼里,似乎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必须贴上标签,打上钢印,才能安心。
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各位领导,请听一段录音。”
她轻轻一点鼠标,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清脆悦耳的铃铛声。
五百个铃铛,在不同的风速下,发出高低错落、和谐又充满生机的鸣叫。
那声音,仿佛是春风拂过山谷,又像是孩子们的银铃般的笑声,瞬间驱散了会议室里沉闷压抑的气氛。
铃声渐弱,取而代之的是刺耳的城市交通噪音频谱,汽车喇叭声、引擎轰鸣声、施工噪音……各种嘈杂的声音混杂在一起,令人心烦意乱。
于佳佳的声音适时响起,语气平静而坚定:“各位领导,当所有的标识消失,当人们再也无法分辨哪个铃铛属于谁家的时候,他们反而会主动询问——‘这是谁家的铃?’‘为什么会在这里?’——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守护的开始。”
全场鸦雀无声。
是啊,当所有的规则和制度都失效的时候,人们才会开始真正用心去感受,用心去珍惜。
就像流量时代,当所有的热搜和榜单都变得虚假的时候,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反而会脱颖而出,引发人们的共鸣。
最终,会议通过了试点决议,地点就定在老城区七个历史街巷。
于佳佳长舒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像是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赵工最近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冰火两重天”。
被项目组正式任命为“感官顾问”后,他觉得自己仿佛一下子从下水道爬到了珠穆朗玛峰。
每天西装革履,出入高档写字楼,跟那些年轻的人工智能工程师们同桌办公。
但这种“高大上”的生活,却让他感到格格不入。
那些工程师们,一个个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满嘴的算法、模型、参数……仿佛说的不是人话,而是某种神秘的“天书”。
他们礼貌是礼貌,但眼神里总是带着一丝疏离,仿佛他是个从乡下来的土老帽,根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更让他郁闷的是,所有的算法模型都设置了权限壁垒,他根本无法接触到核心的东西。
赵工心里明白,人家防着他呢!
毕竟,他只是个掏粪工,懂什么人工智能?
他试着跟他们分享自己听音的经验,但那些工程师们只是礼貌地笑笑,然后继续埋头敲代码。
赵工觉得自己像是对着空气说话,所有的努力都石沉大海。
他开始沉默了。
不再提什么听音经验,而是每天提交的手绘波形图上,悄悄地加入一些极细的竖线标记。
那些竖线,代表着他听到的“呼吸感”。
“此处有呼吸感,此处有脉搏跳动……”
他希望那些工程师们能够明白,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底也是有生命的。
两周后,奇迹发生了。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程序员主动走到他面前,语气里带着一丝疑惑:“赵工,你画的这些‘心跳区间’,是不是某种节拍参照?”
赵工抬起头,眼神里闪过一丝惊喜。
“就像老工人收工敲三下,不是为了通知,是为了让路睡得踏实。”他缓缓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沧桑。
当晚,智能水务系统的更新日志里悄然新增了一项:“引入环境脉动补偿模块”。
吴小雨最近有点烦。
学校组织春游,目的地竟然是她曾标记的“丙三段耦合点”——一座废弃水泵站改建的艺术园区。
更让她烦躁的是,导游竟然还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讲解:“……这里的地下音效设计由国外顶级团队完成,采用了最先进的声学技术……”
吴小雨听得直翻白眼。
什么国外顶级团队?什么最先进的声学技术?
明明就是她和放牛娃小伙伴们小时候玩耍的地方,那些地下的管道和井盖,她早就摸得门儿清了!
她注意到,展厅地板的接缝走向,竟然与她之前在手册上看到的记载完全一致。
这根本不是什么“设计”,而是直接照搬了原来的结构!
午休的时候,她偷偷溜到展厅的一个角落,用铅笔盒轻轻敲击地面三下。
“咚、咚、咚!”
三分钟后,通风管道里传来几乎不可闻的回音震颤。
吴小雨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狡黠的笑容。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行字:
“他们以为请了设计师,其实是路自己长出了耳朵。”
周志明最近焦头烂额。
作为智能水务系统项目经理,他负责推进全市管网人工智能全覆盖。
这可是个大项目,关乎着整个城市的供水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但最近,系统在调试阶段屡次遭遇“幽灵报警”——系统误判多处焊点松动,实地查验却一切正常。
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是人工智能出故障了?
他调出了赵工过去一个月提交的所有手绘图,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他发现,每次“误报”之前,赵工的报告中都出现了相同的波形特征。
一种类似于心跳的、微弱的脉动。
他感到一丝不妙。
难道……赵工在搞鬼?
他决定亲自约谈赵工,把事情问个清楚。
“赵工,我问你,你在训练人工智能听人话?”周志明开门见山,语气严肃。
赵工抬起头,眼神平静地看着他:“周经理,我没碰过系统。但我听过四十年的地底说话,它现在……学得很快。”
周志明沉默了。
他知道赵工说的是实话。
这个老工人,是真的听懂了地底的声音。
他叹了口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赵工,咱们合作吧。”
“你继续提交‘双份报告’,我呢,在后台开放部分学习权重调整权限。”
赵工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
于是,两人达成了秘密协议。
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一场关于声音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赵工仍然每天准时提交他的“双份报告”,一份是符合规范的官方数据,一份是记录着地底“呼吸”的手绘波形图。
而周志明,则悄悄地在后台调整着人工智能的学习权重,引导着系统去学习那些“非正式知识”。
他们就像两个密密的园丁,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城市的脉搏。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周志明的思绪,他拿起电话,里面传来同事略带兴奋的声音:“周经理,咱们的数据模型好像有突破了!‘幽灵报警’出现的频率大大降低,而且,我们似乎能够预测一些潜在的管道问题了!”
周志明放下电话,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灯火辉煌的城市,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的眼神望向远方,意味深长地说道:“接下来,该往哪个方向走呢?”
他缓缓地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电话接通,他轻声说道:“林小满,我这里有些新情况,你那边怎么样?”林小满对着手机屏幕,差点没把刚喝下去的冰美式喷出来。
“握草,卢中强这老狐狸!”她低声惊呼,赶紧把录音文件拖进音频分析软件。
波形图上,那些细碎的、充满童趣的声响清晰可见。
那是西北风沙里长出的野草,带着泥土的芬芳和不羁的生命力。
指尖摩挲着鼠标,林小满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这不就是她一直苦苦追寻的“城市呼吸”吗?
卢中强居然瞒着她偷偷布局?
还“生活节拍重构民谣叙事”?
呸,说得比唱的都好听!
突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吴小雨发来的消息:“林姐,我发现个事儿,老家水泵站那儿,好像…不太对劲。”
林小满的心猛地一跳,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她顾不上回复消息,迅速起身,抓起外套就往外冲。
“呵,想玩一把大的?那就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声音猎人!”她咬着牙,推开办公室的大门,留下一句低语在空气中飘散。
楼下,引擎轰鸣,一辆黑色越野车咆哮着冲出车库,直奔城市的喧嚣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