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工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
于是,两人达成了秘密协议。
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一场关于声音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赵工仍然每天准时提交他的“双份报告”,一份是符合规范的官方数据,一份是记录着地底“呼吸”的手绘波形图。
而周志明,则悄悄地在后台调整着人工智能的学习权重,引导着系统去学习那些“非正式知识”。
他们就像两个密密的园丁,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城市的脉搏。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周志明的思绪,他拿起电话,里面传来同事略带兴奋的声音:“周经理,咱们的数据模型好像有突破了!‘幽灵报警’出现的频率大大降低,而且,我们似乎能够预测一些潜在的管道问题了!”
周志明放下电话,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灯火辉煌的城市,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的眼神望向远方,意味深长地说道:“接下来,该往哪个方向走呢?”
他缓缓地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电话接通,他轻声说道:“林小满,我这里有些新情况,你那边怎么样?”林小满对着手机屏幕,差点没把刚喝下去的冰美式喷出来。
“握草,卢中强这老狐狸!”她低声惊呼,赶紧把录音文件拖进音频分析软件。
波形图上,那些细碎的、充满童趣的声响清晰可见。
那是西北风沙里长出的野草,带着泥土的芬芳和不羁的生命力。
指尖摩挲着鼠标,林小满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这不就是她一直苦苦追寻的“城市呼吸”吗?
卢中强居然瞒着她偷偷布局?
还“生活节拍重构民谣叙事”?
呸,说得比唱的都好听!
突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吴小雨发来的消息:“林姐,我发现个事儿,老家水泵站那儿,好像…不太对劲。”
林小满的心猛地一跳,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她顾不上回复消息,迅速起身,抓起外套就往外冲。
“呵,想玩一把大的?那就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声音猎人!”她咬着牙,推开办公室的大门,留下一句低语在空气中飘散。
楼下,引擎轰鸣,一辆黑色越野车咆哮着冲出车库,直奔城市的喧嚣深处。
老爷子哼着不知名的小调,那是梆子戏里才有的腔调,带着一丝岁月的悠扬。
他今天铁了心谁也不让陪,说是要“自己走走,看看这老胳膊老腿还能撑多久”。
清晨的阳光并不刺眼,柔和地洒在老爷子身上,仿佛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边。
他拄着那根陪伴他多年的老拐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
拐杖头与地面摩擦,发出“哒、哒”的声响,一下一下,像是在丈量着时间的流逝。
按照他自己的习惯,老爷子要走过七个挂着铃铛的地方。
这些铃铛是他年轻时亲手挂上去的,每个铃铛都代表着他对这座城市的一份记忆,一份情感。
第一处铃铛,挂在公园的凉亭里。
风一吹,铃铛便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像是在诉说着公园里发生的各种故事。
老爷子站在凉亭下,静静地听着铃铛的声音,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和战友们一起在公园里谈天说地的日子。
第二处铃铛,挂在小学门口的老槐树上。
孩子们上学放学时,铃铛就会发出欢快的响声,给校园增添了无限的活力。
老爷子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仿佛看到了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第三处铃铛,挂在社区活动中心的屋檐下。
老人们在这里聊天、下棋、唱歌、跳舞,铃铛的声音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老爷子走进活动中心,和老朋友们打了个招呼,一起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
第四处铃铛,挂在曾经的纺织厂门口。
那里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型的创意园区,铃铛的声音和着年轻人的欢声笑语,显得格外有活力。
老爷子站在园区门口,看着那些充满创意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未来。
而当他走到第五个铃铛处时,脚步慢了下来。
那里是菜市场的入口。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蔬菜、肉类的气味,还有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热闹非凡。
只是,挂在那里的铃铛,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它已经被油烟熏得发黑,失去了原有的光泽。
铃铛的红绳也已经褪色,看起来有些破旧。
显然,没有人会记得擦拭它。
一位卖豆腐的老妇,正忙着招呼着客人。
她用一块破旧的布,搭在铃铛上面,用来遮挡雨水。
每天早上,她都会把布掀开,让铃铛透透气,晒晒太阳。
老爷子走到老妇面前,拄着拐杖,静静地看着她。
“大娘,忙着呢?”老爷子笑着问道。
老妇抬起头,看到是一位老者,也笑着回应道:“是啊,老头儿,你也是来买菜的?”
“不是,我就是来看看这铃铛。”老爷子指了指被油烟熏黑的铃铛。
老妇愣了一下,有些疑惑地问道:“这铃铛?有什么好看的?”
老爷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知道这铃为啥挂这儿吗?”
老妇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不知道,这铃铛挂在这里很久了,我也不知道是谁挂的。不过,听着这铃铛的声音,心里就觉得安心,像是有人替咱记着点儿啥。”
老爷子听了老妇的话,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把拐杖在地上轻轻点了三下。
“哒、哒、哒……”
三声清脆的敲击声,在喧闹的菜市场里显得格外清晰。
老爷子转过身,拄着拐杖,缓缓地离开了菜市场。
他的背影,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有些孤单,却又格外坚定。
与此同时,远在城市另一端的林小满,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她决定关闭“活着的声景网络”数据库的对外接口。
这对于一个致力于声音研究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这意味着,她将放弃一部分的商业利益,放弃一部分的曝光机会。
但是,她必须这样做。
因为她发现,当声音被过度解读、过度利用时,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
她不希望自己所珍视的声音,变成资本的工具,变成流量的玩物。
在注销对外接口前的最后一夜,林小满将所有采集到的规律性敲击声,按照时间轴排列,生成了一幅长达三米的纸质卷轴。
她小心翼翼地将卷轴装进一个牛皮纸信封里,写上了国家图书馆民俗部的地址。
在信封里,她只附了一句话:“请存于‘未分类·非文物’柜。”
三天后,林小满接到了国家图书馆图书管理员的电话。
“您好,是林小满女士吗?您寄来的东西,我们收到了。但是……没法归类啊。”电话那头,图书管理员的声音有些无奈。
“没法归类?为什么?”林小满有些疑惑地问道。
“这个……怎么说呢,您寄来的东西,既不是文物,也不是文献,我们也不知道该把它放在哪里。”图书管理员解释道。
林小满沉默了片刻,笑着说道:“没关系,就放在你们觉得合适的地方吧。”
“那……好吧。我们商量了一下,觉得这个卷轴挺有意思的,就把它挂在了阅览室的天花板上。”图书管理员说道。
“挂在天花板上?为什么?”林小满更加疑惑了。
“因为……风吹过来,纸页晃动的声音,挺像走路的。”图书管理员笑着说道。
林小满听了,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是啊,像走路的声音……”她喃喃自语道。
而此时的吴小雨,也迎来了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
她升入了初三。
学习压力骤然增大,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试卷。
班主任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
同学们都在绞尽脑汁地想着,该写些什么高大上的理想,才能得到老师的青睐。
而吴小雨却犯了难。
她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她只想守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听着那些熟悉的声音。
最终,她交上去的作文,通篇空白。
只是在标题“我的理想”下面,画了一串莫尔斯电码式的小圆点。
老师看不懂,把她叫到办公室,严厉地批评了她一顿。
“吴小雨,你这是什么意思?故意捣乱吗?作文一个字都不写,画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还有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
吴小雨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老师无奈,只好让她把家长叫来。
吴小雨的母亲来到学校,听了老师的讲述,也有些生气。
她回到家,翻开吴小雨的书包,想要看看她最近都在看些什么书。
结果,她发现吴小雨的那本《基层市政维护手册》,已经被翻烂了,书页都有些泛黄。
在书的夹页里,还多了几十张手绘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管道的位置和声音的频率。
吴小雨的母亲愣住了。
她突然明白了,女儿并不是在捣乱,她只是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要坚持的东西。
那天晚上,吴小雨的母亲没有责骂她,而是默默地陪着女儿,蹲在村口的水井盖旁,静静地听着从地底下传来的声音。
“咚、咚、咚……”
三声沉闷的敲击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吴小雨的母亲听着这三声敲击声,仿佛听到了女儿的心跳,听到了女儿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