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爷子放下手中的报纸,眼睛顿时亮了。
他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带着部队急行军的场景。
他饶有兴致地详细询问了路线、安排和学校的准备情况。
听完后,他沉吟片刻,然后抬起头用一种近乎“眼巴巴”的,带着点孩子气的期待目光看着四个小家伙:
“嗯……这个活动真好。”他顿了顿,试探着问,
“那…… 爷爷能不能也参加? 爷爷给你们当个‘老兵顾问’,帮你们看看队伍,讲讲当年的故事?”
姜星儿有些担忧的说道,
“爷爷……可妈妈说你年纪大了,我们要走好远好远好远……要不您坐车去吧!”
姜老爷子的身体现在可好的很,他感觉70多岁年纪就像30多岁一样,身体正处于巅峰状态呢。
“没事,不就是20公里吗?你们知道我们当年长征走了多少公里吗?
最远的足足有25,000里呀!”
“你们这几个小家伙算算,这是多少个20公里!”
四个孩子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真的吗?太好了!”姜星儿跳起来拍手。
“爷爷要给我们讲故事!”殷肇峰兴奋地原地转圈。
“我们可以和爷爷一起走路!”连殷肇妤都激动地提高了声音。
姜砚舟则像个小大人似的郑重地说:“欢迎爷爷加入我们的队伍!”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示,这是他们得到过的“最棒的消息”!
老爷子既然做了决定,立刻雷厉风行地安排起来。
他首先对一旁的警卫员小高说:
“小高,通知军委办公厅和家里,明天我‘另有要事’,谢绝一切访客和会议。”
语气不容置疑,仿佛这不是一次纪念活动,而是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
接着,他亲自带着四个孩子检查他们的“装备”,
水壶是否灌满,鞋子是否合脚,准备的小干粮是否够份量。
他还特意找出了自己当年用过的军用水壶和帆布挎包,说要“和孩子们统一装备”。
第二天清晨,姜老爷子换上了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脚蹬一双轻便的布鞋,精神矍铄地亲自领着四个孙子孙女来到了学校集合点。
他的出现,在学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校长和老师们既惊讶又荣幸,连忙上前迎接。
老爷子笑着摆摆手:
“我今天就是一个普通家长,普通老兵,来陪孩子们走走长征路,感受一下精神。
大家按原计划进行,不要因为我打乱了安排。”
集合时,他看着阳光下一个个稚嫩却充满朝气的面孔。
看着飘扬的少先队旗,仿佛看到了历史的传承,眼神里充满了欣慰和期望。
就这样,一位功勋卓着的老将军,以一位普通爷爷的身份,“入列”到了一群孩子的队伍中,开始了这场长达二十公里的徒步之旅。
这一路上,他不仅是用脚步丈量这条通往英雄安息地的路,更是用他的陪伴和可能讲述的故事。
徒步队伍沿着郊区公路前行。起初孩子们还嬉笑打闹,走了五公里后,渐渐有些疲惫。
这时,姜老爷子主动坐到路旁大槐树下,笑着招手:“孩子们,都过来歇歇脚,爷爷给你们讲个故事提提神!”
“哗啦——”一声,孩子们瞬间围坐过来,仰着小脸,眼睛瞪得溜圆,仿佛等待一场神圣的启幕。
姜老爷子嗓音低沉,仿佛穿越时空:
“那是1935年,长征过雪山的时候…”
“部队发现一位老战士背靠松树坐着,一动不动。他浑身落满雪,单薄破旧,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本党员证。”
“有人认出他: ‘这是军需处长!他把棉衣全发给了伤员,自己穿着单衣冻死了!’ ”
现场鸦雀无声,只有北风拂过树梢。
突然,姜星儿带着哭腔问:“爷爷,他不冷吗?”
老爷子红着眼圈微笑:“冷啊…但他说: ‘我是管衣穿的,不能让自己先暖和!”
老爷子目光扫过孩子们稚嫩的脸庞:
“当年队伍里,很多‘红小鬼’和你们差不多大…”
“有个叫‘小石头’的战士,12岁参军,过草地时陷进泥潭。
最后时刻还把自己口粮举过头顶丢给了其他战友,并喊道: ‘班长!粮食别浪费!
等人救出来的时候,早就不行了。”
“他要是活到现在,也该是你们父辈的年纪了…”
队伍中响起一片压抑的哭声,孩子们用袖子使劲抹眼睛。
姜老爷子站起身,声音陡然铿锵:
“孩子们! 革命军人流血不流泪! ”
“那些牺牲的先烈,不是为了看我们掉眼泪!是为了让我们 挺直腰杆、珍惜时光、建设祖国! ”
“把眼泪擦干!继承他们的意志,才是最好的纪念!”
孩子们立刻昂起头,拼命忍住抽噎,小拳头攥得紧紧的。
之后,除了长征上的故事,姜老爷子也讲了一下抗日战争中那些波澜壮阔的英勇事迹。
讲到了北方野战军,讲到了太行纵队,讲到了从平型关战役一直打到朝鲜半岛金化战役。
校长和老师们跟在队伍后方,早已热泪盈眶。
教导主任轻声感叹:“这二十公里,比我们上一学期思政课的效果还要深刻!”
校长点头:“你看孩子们的眼神…姜老把红色的种子,种进他们心里了。”
中午时分,队伍抵达烈士陵园。
在巍峨的纪念碑前,孩子们自发列队敬礼。
姜砚舟代表全体少先队员上前,将鲜艳的红领巾系在姜老爷子胸前:
“爷爷!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当好接班人!”
阳光下,老人与孩子的剪影,仿佛两个时代的重叠,定格成永恒的传承画面。
姜老爷子带着孙辈们缓缓走过一排排墓碑,正轻声讲述着长眠于此的英雄故事。
突然,一个激动而沙哑的声音从陵园管理处方向传来:
“老团长!是您吗?”
只见几位身着旧军装、胸前挂满勋章的老人快步迎来。
他们有的独腿拄拐,有的袖管空荡,有的面部留有狰狞的伤疤,但每个人的身姿都挺得笔直,眼神灼灼如炬。
姜老爷子仔细端详,瞬间认出这些正是他当年麾下的老兵。
高全林,王治宗,张玄英……
姜老爷子眼眶发热,逐一与他们紧紧握手拥抱:
“怎么不记得!你们都是我的好兵!是国家的好功臣!”
当走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兵面前时,姜老爷子骤然停步——这位老兵双袖空空,脸上却带着平静的微笑。
他是原爆破手章化吉,炸鬼子碉堡的时候被弹片打断了双臂。
家里面给他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逢凶化吉。
老爷子瞬间肃立,整理衣领,缓缓抬起右手,向这位无臂英雄敬了一个标准而沉重的军礼。
“化吉同志,辛苦了!”声音微颤却字字千钧。
章化吉挺直腰板,目光如炬,高声回应:“报告首长!老兵章化吉,仍在战斗岗位!”
老爷子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
“政府补助够用吗?医疗有保障吗?家里有什么困难?”
老兵们纷纷笑着回答:
“够用!民政部门每月有伤残津贴,居委会逢年过节还送米送油!”
“军队医院每年免费体检,假肢都是新换的!”
还有老兵指着陵园:“我们在这儿守着老战友,心里踏实!就是闲不住,总想找点事干!”
章化吉声音洪亮地总结:
“首长放心!
我们现在吃得饱穿得暖,比牺牲的兄弟们幸福多了!守在这儿,天天能跟老战友说说话,还有什么不满足?”
后面,老兵们还告诉了姜老爷子一个消息。
有一块特殊的区域埋着从独立团到北方野战军,是他们拜托组织专门整理出来的。
姜老爷子赶紧去看了一下,果然有不少熟悉的人名,不少名单还是他亲自签字……他看了看墓碑上的姓名。
金宇美,王大宝,王守成,杨运,韩锋,金戈,刘小义,杜宽……
心痛无比,这些都是姜老爷子最好的部下呀。
有的牺牲在抗日战争中,有的牺牲在解放战争中。
没有他们无量的牺牲,就没有新中国。
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ps,烈士名单源自于还没来得及出场的书友,实在没有多少剧情可以写了,就安排书友们出来打个酱油了!
我对书友们真好,给了他们一个烈士的身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