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觉醒来,已经快要到燕京了,看着也就十几二十分钟的事。
“快到了啊!”姚澜声音沙哑,睡的太久了,眼睛都有点模糊不清的,感觉还能再睡一天。
季桉放下手里的书,侧身看着她“可不是嘛,你愣是睡了将近一天了。”
“谁让这几天一刻不停的跑,不累才怪呢。”姚澜瘫在椅子上,一脸颓废,一点都不想清醒。
小孩子精力好,她比不了。
一天天的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她就没见过比季桉还要自律的小孩了。
每天上午八点准时到少年宫,练书法加上课到十点半,然后姚澜会来接他。
吃过饭之后,带他回招待所,这家伙就开始拿起他的奥数书开始看。
一道题能琢磨半小时,四道题下来基本已经下午两点了。
接下来他就开始听磁带,练口语,现在比之前口语更加英式风味了。
特别的标准。
不会的就来问她,搞得她成为了第二个何椿,下午还得给他上一个小时英语课。
造孽啊~
论有个太会学习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体验。
答案:体验欠佳,尤其是智商高一点就会沦为他的某位学科老师。
不仅自己卷,还连带着她一起卷。
她只想在没有项目研究的时候,做一个大咸鱼,在床上发烂发臭就好了。
“澜姐你别忘记帮我看看燕京有没有少年宫,我很需要课外上一上书法课,太有意思了。”
有意思的点在哪?
姚澜不理解,书法她小时候三四年级也是学过两年,一点意思都没有,枯燥乏味。
那时候老师还是会打人的,握笔姿势不对,小手心伸出来,先打一下。
要是第二次还这样,就打两下。
总归是打到你记住握笔姿势为止,这种行为还是被父母认可的,毕竟老师又没有死命打你。
你不还活着呢吗?
而且,打手心的是那种细条的,类似鸡毛掸子的棒棒。
但棒棒比鸡毛掸子的要细上很多,打在手心里没什么伤痕,就是那一瞬间老疼了。
还会有点余痛。
也是那之后,她就可讨厌书法了,这种教学只能教的了一部分学生,她不吃这一套。
来硬的她就写的更差,被揍的次数也就更多,后来干脆就换个赛道了。
到现在她看见宣纸都能头疼了一会,闻到墨汁就犯困。
“你放心,我办事你还担心什么?。”姚澜拍了拍他,示意他放心。
刚说完,车角顶上的喇叭就开始喊,马上就要到站了,请乘客拿好自己的行李,准备下车。
姚澜很是吃力的,从顶上把自己的行李箱取了下来,里面放的太多了。
比刚来的时候起码重了两倍。
有的时候她也挺佩服自己的,是真能塞啊,各种缝隙插各种东西。
要不是还往季桉包里面塞了一点,她估计就得再拎个袋子了。
她一离开座位,就牢牢的抓住季桉的手,不敢撒开,根本不敢撒开。
直到挤出了公交站,站在外面宽阔的大道上,她才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半个月我是一点都不想坐火车了,一坐就困,一坐就困,还得拉住你个小不点。”姚澜侧头低下看了看他。
季桉拉着她,可怜巴巴的,眼里好像还有星星点点,“我们先去吃碗面呗,我想吃大肠面,饿~饿~饿~”
“行,火车站旁边那家面馆挺好吃,走着吧我的小少爷,老奴,这就带你去进餐。”她发现火车站周边的吃食味道都还不错,各有各的滋味。
那家面馆叫钱龙面馆,里面也是卖馄饨的,业务比较多,不然不赚钱。
主打面类就是,炸酱面,麻酱面,打卤面,三大顶流。
她点了一份打卤面和大肠面,自从来到了这个年代,她吃面再也没有加过量。
实在是太顶饱了,有的时候甚至会吃不完,分量真的很喜人呐。
顺带拿了两瓶汽水,吃面配汽水,滋味顶呱呱。
“来喽来喽,二位的面,请慢用。”
这一家也是夫妻店铺,店内的桌子基本都坐满了,她俩也是等了四五分钟才有位置的。
“吃吧吃吧。”姚澜拿了两双筷子,其中一双递了过去,她把面搅拌了一分钟左右。
吃拌面的碗一定要大,不然搅不开,就吃的不均匀。
打卤面最重要的就是卤汁,大致的材料就是五花肉、黄花、木耳、口蘑、香菇之类的。
做法其实不算很难,但这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出来的。
嗦了一口面,卤汁做的很到位,一尝就能知道厨师的段位在哪里。
这家未来必定老字号,但前提是不会夭折。
“给我吃一个你的大肠。”嘴上这么说着,但是筷子已经进季桉的碗里了。
季桉这次学聪明了,他的筷子也同一时间插进了姚澜的碗里。
你尝我的,那我就尝你的,主打一个不能吃亏。
“好吃!”
两人同一时间眼睛都亮了,也有可能不是自己的才是最好吃的。
吃过面,两人就回家了,一到家鬼影子都没有,桌上都有积灰了。
估计他俩没回家,季元枧也都住在部队里,可能就回来拿了几件衣服。
一到家,她就打开了行李箱,刚打开,盖子就弹了出来,从里面掉出两三包油纸包着的糕点。
“澜姐,我是真没想到你能塞这么多东西,真是惊呆我了。”季桉蹲在旁边,把糕点捡起来,放在一旁的桌上。
姚澜挠了挠头,嘿嘿一笑,“别管了,我能塞得下,那是我的本事。”
她从里面挑出来几样东西,粽子糖、奶油话梅各一包,还配了一罐碧螺春茶叶,桂花糕她也拿了一盒。
箱子的底下还压着送礼用的袋子,她简单的包装了一下递给了季桉,“我的小跑腿,去,给你何椿老师送过去。”
“好。”季桉捧着东西,屁颠屁颠的往外跑。
在家属院内随便跑,那是无所谓的,这儿是不会有闲杂人等的。
更加不会有拐子,所以她很放心的使唤好大儿。
剩下的东西,她一份份的都包装好,这个送谁,那个送谁,她都一清二楚。
至于她亲爹那儿,在平江的时候,她就已经买好邮寄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