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提笔写道:“爷爷,孙儿在棒子国已筹备妥当:俞通渊将军拟于一月后初三,率水师、神机营、金吾卫从釜山港攻伐倭国九州岛;孙儿已密令信国公汤和将军同期从福州出兵,夹击倭国四国岛。孙儿已用李成桂所缴五十万两白银,令其就地筹措二十万石粮食,无需大明调拨粮草;倭国银矿位置与兵力部署亦已探明,此战定能覆灭倭国,将其银矿尽数运回大明……”

奏折写罢,他仔细检查一遍,确保攻击部署、粮草筹措、兵力调配等事宜皆清晰明了,而后用火漆封缄,交给贴身锦衣卫:“务必亲手呈给爷爷,若爷爷有批示,即刻传回汉城!”

锦衣卫领命而去,朱雄英站在窗前,望着汉城城外操练的士兵,心中满是笃定。

一月后的这场大战,不仅关乎倭国的存亡,更关乎大明的海外霸权——用棒子国的银与粮支撑伐倭,既省了大明国力,又能牢牢牵制李成桂,可谓一举两得。

三日后,锦衣卫传回朱元璋的批复。

朱雄英展开奏折,只见朱元璋的字迹力透纸背:“大孙谋划周全,一切以大孙为准,一月后攻伐倭国!汤和已接令,正整顿水师;以棒子国之银筹棒子国之粮,此计甚妥,可省大明转运之劳!切记,行军在外当以保全自身为要。倭国事情既交于老二老四等人,那棒子国倭国安排妥当以后,须速速班师回朝,切切!“

“爷爷还是对自己信任有加啊!”朱雄英看完批复,心中更安。

他即刻传信给釜山港的朱棣、俞通渊等人,告知朱元璋已准奏,同时叮嘱俞通渊:“粮草将由棒子国直接送抵釜山港,你提前派人对接,务必清点清楚,不可缺漏。”

接下来的一月里,汉城与釜山港一片忙碌。常升盯着李成桂收购粮食,每日核查运粮车队;俞通渊在釜山港反复演练登陆战术,确保士兵能快速抢占滩头。

李成桂虽心疼粮食,却也不敢怠慢,毕竟银子是自己缴的,若粮食出了岔子,朱雄英追责下来,他可承担不起。

朱雄英每日都会收到各地传来的备战消息:粮食已筹措过半、釜山港战船已挂满风帆、汤和水师已在福州集结……每一次汇报,都让他对这场大战更添几分信心。

他知道,一月后的初三,将是改写大明与倭国命运的日子——大明的铁蹄,终将踏上倭国的土地,而支撑这场征伐的,还有棒子国不得不付出的银与粮。

夜色渐深,汉城行辕的灯火依旧明亮。

朱雄英坐在案前,一遍遍核对攻击部署与粮草转运清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窗外的月光洒在舆图上,倭国的疆域在他眼中,已不再是遥远的异域,而是即将被大明征服的疆土。

他握紧拳头,心中默念:“一月后,定要让倭国覆灭,让大明的旗帜,插遍倭国的每一寸土地!”

一月时光转瞬即逝,釜山港的晨雾被战船的号角声撕开。

初三这天,海风顺着东渡航线吹拂,俞通渊身着银甲立于旗舰船头,身后是三百艘战船组成的水师阵列,神机营与金吾卫将士列阵船舷,燧发枪的金属光泽在晨光下泛着冷芒。

“传令!按计划进攻长洲藩码头!”俞通渊拔出腰间佩剑,剑尖直指倭国本州岛方向。

号角声起,战船扬起风帆,如离弦之箭般向着长洲藩驶去——这里是朱雄英亲自指定的首攻点,地处倭国本州岛西南沿海,恰好扼守本州岛通往九州岛的海上要道,拿下此地,既能切断倭国两岛间的兵力支援,又能为后续夺取本州岛银矿、接应汤和部队扫清障碍。

与此同时,釜山港营地内,朱棣与朱樉正站在高处目送水师远去。

朱樉握着长枪的手微微用力,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四弟,咱们何时才能出兵?看着俞通渊他们先上战场,我这手都痒了!”

朱棣目光落在远去的船队上,缓缓道:“二哥稍安勿躁。太孙殿下让咱们留守釜山港,一是为筹备第二波登陆的粮草军械,二是防备倭国残余势力袭扰后方补给线。长洲藩扼守本州、九州两岛要道,待俞将军在那里站稳脚跟,咱们率军跟进,才能稳稳掌控倭国战局。”

朱樉虽仍有不甘,却也明白其中关键,点头道:“罢了,先把粮草军械清点妥当,可不能让前线的弟兄们断了补给!”

画面转向本州岛长洲藩海域。

俞通渊的水师刚靠近码头,便见倭国守军乱作一团——几十艘破旧的倭船横在港口浅滩,士兵们手持长刀弓箭,大多只穿了麻布短衣,连像样的铁制甲胄都凑不齐十副。

“神机营准备!”俞通渊一声令下,船舷上的神机营士兵即刻举枪,密集的枪声瞬间响彻海面。

倭国守军从未见过如此迅猛的火器攻势,还未组织起有效抵抗,便已倒下一片。

后续战船趁机靠近码头,金吾卫将士踩着跳板冲锋,长刀挥舞间,倭兵如惊弓之鸟般节节败退。不到半个时辰,长洲藩码头便被明军攻占,俞通渊率军登陆后,即刻下令:“分兵三路,一路守码头、断海路;两路入藩城清剿!凡抵抗者,格杀勿论!”明军将士如猛虎下山,在长洲藩内展开清剿。

倭国长洲藩主带着亲信试图从陆路逃往本州岛腹地,却被神机营士兵用燧发枪拦截,当场被擒。

短短一日,长洲藩便被明军彻底掌控,不仅切断了本州岛与九州岛的海上联系,还接管了藩城内的粮草仓库与军械库。

俞通渊不敢耽搁,即刻派人向汉城的朱雄英与釜山港的朱棣传捷报,同时派探子沿本州岛沿海探查,为后续夺取银矿铺路。

几乎同一时间,大明东南沿海的宁波港,信国公汤和也率领水师出征。

他的目标是倭国九州岛的重要据点——长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