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全民转职:我,唯一神级职业 > 第436章 粥碗底下那行字,烫了谁的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36章 粥碗底下那行字,烫了谁的手?

那个青年留下的白瓷粥碗,就这么静静地摆在责我台粗糙的石面上。

碗底那行深刻的字,像是烙印,也像是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你不必被喜欢,但求别走远”。

林逸没有将它取回,仿佛这碗已经和石台融为一体,成了这片土地新的、沉默的器官。

他只是每日清晨,用一块干净的软布,轻轻拂去碗上积攒的薄尘,动作轻柔得像是在触碰一个睡熟的婴孩。

三天后,一个身影的出现,打破了这份沉寂的仪式。

那是一个伛偻的老妇人,满脸沟壑纵横,岁月在她脸上刻下的不是慈祥,而是一种被反复冲刷后的僵硬和疲惫。

她拄着一根磨得发亮的木拐,每天都在责我台的边缘地带徘徊,像一头迷路的孤狼,既不靠近,也不远离。

她的目光,总是死死地钉在那只白瓷碗上,浑浊的眼球里翻涌着无人能懂的惊涛骇浪。

终于,她挪动了脚步,一步,又一步,像是拖着千斤重的锁链。

她伸出那只枯柴般的手,颤抖着,几乎就要碰到碗沿光滑的釉面,却在最后一寸的距离,猛地缩了回来,仿佛那碗不是瓷器,而是一块烧红的烙铁。

“嗡——”

站在不远处的楚瑶,眉心微微一蹙。

一股无比剧烈、混乱且充满了尖锐悔恨的脑波,如同一场精神风暴,狠狠撞击着她的感知。

刹那间,破碎的画面涌入她的脑海:昏暗的房间,一张张因恐惧而扭曲的脸,和一个年轻女人冰冷的声音——“你的思想偏离了集体,这是为了你好。”

楚瑶瞬间明白了。

这个老妇,曾是战时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思想纠察队”成员。

她的职责,就是甄别并揪出那些言论“不当”的人,然后亲手将他们送进暗无天日的禁闭室。

她曾是真理的化身,是秩序的铁腕,如今,她却连一句最简单的“对不起”,都堵在喉咙里,腐烂成说不出口的毒。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拂过。

风中夹杂着麦田的气息,一片细长的麦叶打着旋,轻飘飘地、精准无比地落入了老妇人陈旧的衣襟里。

老妇人一愣,下意识地捏住那片叶子,只见翠绿的叶脉上,竟浮现出一行细微如蚁的字迹:“你说过的话,也被人说过。”

老妇人的身体剧烈地一震,仿佛被无形的闪电劈中。

林逸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没有去惊动那个挣扎的灵魂。

从那天起,他不再清扫责我-我台,任由秋风将枯黄的落叶吹上台面,一层又一层,像是要将那段历史彻底掩埋。

第五日的清晨,一场夜风吹散了堆积的落叶,露出了石台的本来面貌。

令人惊异的是,在石台中央一道狭长的裂缝里,竟倔强地钻出了一株鹅黄色的嫩草,在晨光中微微摇曳。

林逸站上高处,声音清晰地传遍了整个营地:“从今天起,这个地方,有了一个新的用处。”他指着那道裂缝,“所有不说话的人,都可以在这里埋下一样东西。一件能代表你最想说,却永远说不出口的那句话的东西。”

他的目光扫过人群,最后落在那株嫩草上。

“让沉默,也拥有生长的权利。”

说完,他率先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

他没有打开,但所有人都看见,那张纸的每一个角落,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同一句话。

他将纸深深塞进裂缝,然后抓起一把混着落叶的泥土,轻轻覆盖在上面。

人群中,老妇人的呼吸陡然变得粗重。

地底深处,伊凡那断断续续的低语,如同遥远的回声,在林逸的脑中响起:“第八十八……节点……在……在那些‘被审判过的嘴’里。”

被审判过的嘴!

林逸心中豁然开朗!

他终于明白了症结所在。

这些人,不是天生沉默,不是不愿说出真话,而是他们曾经说过的真话,早在很多年前,就被一个更庞大的、不容置疑的“更高真理”宣判了死刑。

他们的嘴,早已被钉上过无形的十字架。

他立刻转身,大步走向营地深处的旧档案室。

那里,堆放着他还是“清道夫”时期,从各个废弃据点搜集来的思想审查记录。

他取来的不是记录的内容,而是那些副本的最后一页——签名页。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林逸拿起一把剪刀,一页一页,精准地剪下那些曾经代表着“告发”与“确认”的签名。

他将每一个签名,都小心翼翼地装进一个小小的、用牛皮纸折成的小袋子里。

他走到那些神情复杂的幸存者面前,将纸袋一一分发给那些曾经被记录在案,名字出现在告发文书上的“证人”。

“你的名字,曾被用来证明别人的错误。”林逸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从现在开始,它只属于你,证明你自己的存在。”

当那个装着签名的小纸袋递到老妇人手中时,她的整条手臂都在剧烈地颤抖。

她用尽全身力气打开纸袋,一张泛黄的纸片滑落掌心。

上面,是一个娟秀而凌厉的签名,属于年轻时的她。

那一笔一划,都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傲慢与坚信。

那一晚,月色如霜。

老妇人再次拄着拐杖,来到了责我台。

这一次,她没有丝毫犹豫。

她从贴身的衣袋里,摸出了一枚锈迹斑斑的缝衣针,针尖已经磨钝,针身也因岁月而弯曲。

那是她当年为了让告发文书显得更正式,亲手用线缝补书页时所用的针。

她将这枚锈针,用力地、深深地按进了那道裂缝,埋进了林逸埋下“对不起”的地方。

林逸在暗处,默默记下了那个位置。

第二天,他便召集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学生,宣布要重修责我台的地基。

“它承载了太多,也该加固一下了。”他说。

在修补过程中,他特意让学生们在老妇人埋下锈针的原裂缝处,留下了一个指头粗细的小孔,并从上方插进了一根中空的芦管,芦管的上半截露在台面上,像一根怪异的呼吸管。

就在芦管插下的那一刻,楚瑶的身体微微一颤。

她感知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波动,正在人群中悄然蔓延、共振。

那不是个人的忏悔,而是一种更为宏大、也更为沉重的“忏悔的共鸣”——不是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而是为自己曾经让别人陷入沉默而感到的愧疚。

紧接着,林逸做了一件更彻底的事。

他带人将旧档案室里所有与思想审查相关的卷宗,那些“思想合规证明”、“忠诚宣誓书”、“自我批判报告”,全部搬到了营地中央的空地上,堆成了一座小山。

“有些纸,烧了,才觉得轻。”他没有说什么解放,也没有任何慷慨激昂的陈词,只说了这么一句,便亲手将火把扔了上去。

火焰冲天而起,将每个人的脸都映照得明明灭灭。

纸张在烈火中卷曲、变黑,化为灰烬,那些曾经束缚了无数灵魂的文字,发出噼里啪啦的哀嚎。

突然,一个身影发疯般地冲向火堆!

是那个老妇人!

她不顾灼人的热浪,用拐杖在火堆边缘拼命地扒拉着,最终抢出了一页燃烧过半的名单。

她紧紧攥着那半页残片,跌坐在地,浑身颤抖,发出野兽般的嘶声:“我认得……我认得这些名字!他们……他们到死都以为是自己错了!是他们自己错了啊!”

林逸快步上前,没有去夺她手中的纸,而是将她轻轻扶起,让她在旁边的石头上坐下。

他沉默地从火堆里取了一捧尚有余温的灰烬,将它们混入一个陶盆的泥土里,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在盆中种下了几颗新的麦粒。

“错的不是你们。”他的声音穿过火焰的噼啪声,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是那个把‘说不同的话’,当成是一种罪过的时代。”

奇迹,在七日之后发生。

责我台那根空心的芦管里,竟然真的长出了一株麦苗。

但这麦苗的样子无比诡异,茎秆不是翠绿,而是泛着一种死寂的铅灰色,顶端的麦穗没有饱满的颗粒,而是扭曲盘结,赫然呈现出一条条细密的锁链形状!

一个孩童最先发现了它,发出了惊讶的呼声。

人群再次聚集过来,对着这株不祥的“锁链麦”指指点点。

就在这时,老妇人颤巍巍地挤开人群,走到台前。

她伸出那只依旧在抖的手,没有丝毫畏惧,轻轻地、怜惜地抚摸着那冰冷的、锁链般的麦穗。

仿佛积压了一辈子的堤坝,在这一刻轰然决堤。

她浑浊的眼睛里滚出两行热泪,哽咽着,对着空无一人的前方,说出了那句迟到了几十年的话:“我……我想跟他们……说声对不起。”

话音落下的瞬间,那株灰色的锁链麦穗,骤然一震,随即寸寸断裂,在众目睽睽之下,化作一捧极其细腻的、灰色的尘埃,被风一吹,便彻底消散无踪。

地底深处,伊凡的声音传来一声沉闷的巨响,像是某扇生锈亿万年的铁门,终于被撬开了一条缝。

“第八十八节点……吐出了第一口陈年灰。”

林逸望着那根空空如也的芦管,低声自语:“第八十八单元……终于有人,敢说自己错了。”

夜深了,营地陷入一片寂静。

老妇人躺在自己简陋的床铺上,双眼却在黑暗中睁得老大。

她没有睡,也无法入睡。

那张从火中抢出的、边缘焦黑的半页名单残片,被她用一块旧布小心翼翼地包裹着,紧紧地藏在粗布枕头底下。

纸片上那些幸存的名字,像一根根烧红的针,透过枕头,夜夜炙烤着她的头颅,让她在无边的黑暗中辗转反侧,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