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荧光灯忽明忽暗,投下冷白的光,照得桌上的石碑残片仿佛在呼吸。
石碑不过巴掌大小,刻满密宗咒文,梵文线条如游龙,泛着微弱的青光。
空气中弥漫着扬州五月特有的潮气,夹杂着运河水腥和古籍霉味。
董文翊站在桌前,双手撑着桌面,目光如刀,紧盯咒文。他的风水罗盘搁在一旁,指针微微颤动,像在回应某种无形的召唤。
林瑶坐在他对面,手指轻抚石碑边缘,眼神如水,试图从繁复的刻痕中捕捉线索。
赵子昂蹲在角落,调试碳-14断代仪,屏幕数字跳跃,映得他脸庞忽明忽暗。
苏婉翻阅一本泛黄的《扬州府志》,低声念出零星记载,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
徐小宁敲击键盘,整理无人机拍摄的大兴善寺遗址影像,耳机里传出低沉的电子音。
李铁靠在门边,抱着双臂,目光扫视窗外,运河水面在夜色中泛着诡异的波光。
“咒文是密宗护法咒,风格接近隋初译经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林瑶打破沉默,声音清冷,带着一丝兴奋,“但刻法有异,像是为某种仪式定制。可能与佛骨舍利有关。”
董文翊微微点头,目光未离石碑:“隋文帝兴佛,建大兴善寺译经,密宗初兴于此时。这咒文或许不仅是护法,还与龙脉相连。”
他拿起罗盘,指针猛地一偏,指向实验室北墙,“水脉有异动,石碑可能触发了什么。”
苏婉合上书,皱眉道:“《府志》记载,隋文帝在扬州设五众宣讲,推广密宗。炀帝继位后,崇佛更甚,传说他在运河边建秘寺,供奉佛骨舍利,以镇水脉。这石碑可能是那座寺的遗物。”
“镇水脉?”赵子昂停下手头工作,推了推眼镜,“跟泄地气传说有关?炀帝开运河,民间说是要泄睢阳王气,舍利是关键?”
“有可能。”董文翊沉声道,“运河不仅是经济命脉,还可能是龙脉的载体。舍利若藏于炀帝陵,必然与水脉相连。”他看向林瑶,“能解开咒文吗?”
林瑶眯起眼,手指在石碑上轻敲,节奏如古乐。她闭目片刻,脑海中闪过前几日在邗沟水下见到的露筋娘娘虚影——那怨灵的低语“泄地气”,与石碑的咒文隐隐呼应。
“这咒文需要音韵激发。”她起身走向角落,拿起前日挖掘的隋代铜铃,铃身刻满莲花纹,触手冰凉。
她轻轻摇动,铃声清脆,回荡在实验室,带着奇异的韵律,像在唤醒沉睡千年的秘密。
石碑上的咒文开始发光,微弱却刺目,如水面涟漪。空气骤冷,桌上的纸张无风自动,隐约传来低沉的梵唱,似从隋代飘来,悠远而庄严。
团队众人屏气凝神,目光聚焦石碑。
林瑶的铃声节奏加快,咒文光芒渐盛,实验室中央的空气扭曲,浮现一道虚影——青面獠牙,手持金刚杵,护法神的形象高逾两米,目光如炬,扫视众人,带着不容侵犯的威严。
徐小宁惊得后退,键盘摔落在地:“这……这是实体化的幻境?”
“不完全是幻境。”董文翊沉声,目光如炬,“密宗咒文能沟通阴阳,这护法神是龙脉的守护者之一。”
他咬破指尖,滴血于罗盘,低诵风水术咒。脚下升起淡淡金光,化作龙气,冲向护法神虚影。虚影低吼,金刚杵挥下,却被龙气挡住,发出低沉的轰鸣。
窗外,运河水面波光大盛,一道模糊的影子晃动,形似古船,船头站着白衣女子,面容模糊,目光空洞。
苏婉低呼:“迷魂船……跟琼花传说一样,炀帝巡游的幽灵船!”
“林瑶,稳住咒文!”董文翊喝道,龙气化作光幕,护住实验室。
他瞥向窗外,船影在水面上摇曳,低语声如潮水涌来:“泄地气……还我血债……”
李铁拔出战术刀,挡在窗前,目光警惕:“这东西不简单,像是冲着我们来的。”
林瑶紧握铜铃,铃声节奏如战鼓,额头渗出细汗。她闭目凝神,脑海中浮现北大图书馆查阅的《大日经》——“不动明王咒”专克护法神的反噬。
她低声念咒,音节铿锵,与铃声同步。
石碑光芒被压制,护法神虚影发出怒吼,金刚杵挥舞,却被林瑶的禁咒化作光网困住,逐渐消散。
实验室恢复寂静,石碑光芒暗淡,铜铃停止震响。
林瑶睁开眼,声音微颤:“成功了。但这只是第一道试炼。咒文指向佛骨舍利,藏在炀帝陵深处。后面还有更大的挑战。”
董文翊点头,目光深邃:“舍利不仅是文物,更是龙脉的钥匙。”他看向窗外,运河水面已平静,但水汽中似有一双眼睛仍在凝视。
罗盘指针依旧颤动,指向运河深处。
赵子昂从断代仪旁起身,屏幕显示石碑年代为隋初,约590年。他低声道:“石碑和铜铃材质一致,应该是同一仪式的遗物。舍利可能就在主墓。”
苏婉补充:“传说炀帝在扬州建秘寺,供奉舍利,镇水脉。这寺或许就在运河深处,与泄地气传说有关。”
李铁收起战术刀,沉声道:“水下墓门已经找到,但护法神的出现说明,接下来的路不会平静。”
徐小宁收拾键盘,喃喃道:“这墓比我们想的复杂……像在和整个运河的怨气对抗。”
董文翊拿起罗盘,指针微微颤动。他低声说:“明天,我们进墓。准备好面对更大的试炼。”他看向林瑶,眼中闪过一丝默契。
林瑶点头,握紧铜铃,目光坚定。实验室外,扬州的夜色愈发深沉,运河水面泛起微波,仿佛在低语千年前的秘密。
远处,瘦西湖的花船灯火摇曳,隐约传来民间乐舞,夹杂着水汽的腥气,与实验室的紧张气氛形成对比。
团队收拾装备,准备迎接未知的挑战。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团队驱车前往扬州博物馆,参加即将召开的学术论坛。
论坛由国家文物局主办,联合国申遗团队列席,讨论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
董文翊与林瑶将在会上展示石碑与铜铃,阐述隋代密宗与运河的关联。
车内,众人沉默,赵子昂低头检查无人机数据,苏婉翻阅笔记,李铁凝视窗外,徐小宁调试平板。
昨晚的灵异事件让气氛凝重,但也点燃了团队的斗志。
博物馆大厅人声鼎沸,媒体闪光灯此起彼伏。
董文翊走上讲台,沉稳开口:“大运河不仅是隋代的经济命脉,还承载着龙脉的秘密。石碑的密宗咒文,指向佛骨舍利,可能揭开炀帝亡国的真相。”
林瑶展示铜铃,铃声轻响,引发全场惊叹。
论坛直播通过央视传遍全国,观众热议“隋代皇陵”与“运河申遗”,团队的发现成为焦点。
会后,一名联合国专家找到董文翊,低声说:“你们的发现,可能改变对隋朝的认知。运河申遗需要这样的证据。”
董文翊点头,目光却投向窗外运河,心中暗想: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