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哈哈哈,大明 > 第41章 余令的不可理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余令挨打了,是被王秀才打的。

余员外其实生气了,但他不舍得打余令,怕余令心生芥蒂,他也不知道余令的怪心思,只认为余令是心疼妹子。

余员外是又爱又恨。

爱余令会疼人,知道缠足很疼,舍不得妹子去受那份苦。

恨,也是恨余令不懂事,把手艺最好的足娘娘给气走了。

余员外认为余令就是一个孩子,他什么都不知道。

他不懂一个女子如果不缠脚会对她今后影响有多大。

余员外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王秀才,王秀才也觉得余令有点无理取闹了。

余员外不舍得打,他舍得。

“女子以守贞静为本,裹足可使其安分守己,不致行为不检,这是禁止女子淫奔,这是圣人的话语。”

这话余令听懂了,也就是说那些不愿缠足的女性,就等于自认“淫奔”了。

原来余令不懂礼教便可杀人这话,现在懂了。

“谁说的!”

王秀才冷哼道:“朱文公!”

余令一愣:“朱文公是谁?”

王秀才咬着牙,朝着上天拱拱手道:

“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圣人,朱熹朱文公!”

余令嗤笑一声,然后咬着牙道:

“他要在我面前,我非一棒子敲死他不可。

圣人都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圣人都说了要尊重别人的。

这是圣人对个人行为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教导,他这样子算哪门子享祀孔庙!”

见王秀才举起了板子,余令梗着脑袋道:

“圣人若来,定掐死这个曲解圣人文化的不孝子孙,享祀孔庙?

就凭他这个不裹足就不是安分守已的言论,他就不配,我余令就不认他。”

“他难道不是母亲生的,他难道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凭什么用自己的话来决定今后所有女子的人生。”

王秀才本来不是很气的,听到这句话后气的浑身都在抖。

厚厚的戒尺啪啪的拍打在余令的屁股上。

这打下去后,淡淡的血珠立马就渗了出来。

厨娘猛的发出一声惊呼,扑过去就要夺戒尺。

结果忘了地上有雪,脚一滑噗通一声摔在雪地里。

“你下这么重的手,看不到他还是一个孩子啊。”

如意淡淡的看着,然后静静的磨着不知道在哪里捡来的一块铁片子,平静的眼眸深处如波涛汹涌。

“我打死你这个不孝之徒,我打死你……”

余令不怕打,当初不能按时给狗爷“献果”的时候狗爷打的比这个还狠。

余令也知道王秀才并不是故意想打自己。

这是他认为余令的想法不对,余令不让闷闷缠足,闷闷今后怎么嫁人。

在这个时代,缠足就是婚嫁的第一道关。

只有那些苦命人才不缠足,因为她们要干活。

如今余令这么聪慧,在王秀才看来今后定然是要当官的。

那闷闷自然是要成为大家闺秀的。

“元朝灭宋,先生你口中的圣人朱熹,他的众多志同道合的理学同门纷纷加入了蒙古皇子的幕府。

为元朝献计献策,我汉人终于到崖山之难,神州陆沉,生灵涂炭,他又何尝不是罪莫大焉?”

“先生,这就是你口中圣人的门徒。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学生不服他,也不认他,外人缠不缠足我不管。”

但谁伤害闷闷,谁就得死!

余令昂着头,咬着牙,一字一顿道:

“先生作证,老天作证,故去的英灵作证,别让我余令有出人头地的那天……”

王秀才骇然道:“你要做什么?”

“我余令发誓,只要我出人头地,我一定把这姓朱的做的学问一点点的掰扯清楚,然后把它请出孔庙,咋个稀巴烂!”

余令的话可谓石破天惊。

从元开始到现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也就是他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注解和解析。

已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

所有学子必读。

也就是说,不读他的书,这一辈子科举无望。

王秀才呆住了,他只觉得自己教授的这个弟子实在太恐怖了。

想法如此骇人听闻,简直是大不敬。

就好比大过年的耗子上了供桌。

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对余令那骇人听闻的话不满,还是故去的英灵终于睁开眼了,冬日的京城突然响起来阵阵惊雷。

正在看小老虎光着膀子练武的曹化淳闻着雷声猛地抬起头,忍不住喃喃道:

“冬雷震动,万物不成,虫不藏,常兵起,呸呸,大明如日中天,有贼人举兵,那就杀,出来一个杀一个”

可能嫌自己说的话太晦气,他赶紧呸呸几声。

然后再次望着站在雪地里打熬力气的小老虎和方正化小一辈的内侍。

这一群半大小子足足有三百多人。

今后执笔太监,东厂都督,以及各管事都会从这三百人里出来。

谁能扛到最后,谁就能站在最高处。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觉得苦的可以自己离开,明日就不要来了,记住咱们是皇家的奴,当牢记一个忠字……”

王秀才走了,余令的执拗性子他掰不过来。

望着余令快被打烂的屁股,余员外心疼的直掉眼泪。

他心里懊悔不已。

余家世代务农,妇女都是大脚,自己也就见余令读书有天赋,所以才有了往上爬的心思。

如今……

如今却成了这般。

余员外狠狠的给了自己一巴掌后转身就出门了。

他要去买药,余令屁股上本来就有冻疮,再加上这一打,皮都烂了。

余令趴在那里,任由陈婶和厨娘去看自己的屁股。

闷闷虽然听不懂哥哥和先生之间的争吵,但她明白哥哥是在为了自己。

她乖巧的趴在那里,默默的看着。

一声不吭。

余令趴在那里默默的回忆着,回忆着后世对这个人的评价。

回忆着和舍友喝酒聊天时候的挥斥方遒。

关于朱熹,哪怕他的学问再高,余令也不承认他是圣人。

他这么一个人不止一次的指责武功与疆土远胜于宋朝的唐朝。

说什么“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他的徒子徒孙更是连正统汉朝都拿了出来抨击,说汉不如宋。

老天爷,开国皇帝赵匡胤都不敢说。

大宋都被外族压得都要灭亡了,不想着去收复故土,还在喊着“去人欲,存天理”,喊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就这样的,还看不起给汉家儿郎铸脊梁的汉朝。

还瞧不上都要把周边小国灭完的大唐。

认为汉唐在大宋面前不值一提。

(ps:《朱子语类》,有兴趣的去看看,我看完了,气的人肚子疼。)

如果他朱熹只抨击某个皇帝余令倒不会说什么。

他那一竿子打死一个完整的王朝的行为和开地图炮键盘侠有什么区别。

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论证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政权是“正统”。

余令呆呆地想着,天要黑的时候老爹回来了。

心怀愧疚的余员外亲自给余令上药,一边抹药,一边说他自己被冲昏了头。

“老爹,你别这么说自己,不能缠脚,一旦发生了灾祸跑都跑不了……”

“王先生生气了,万一他今后不教你了怎么办?”

“老爹我可以自学啊!”

“不考试了么?”

余令反问道:“学习就只是为了考试和当官么?”

余员外还是觉得的有些遗憾。

他不想自己走过的路,自己吃过的苦余令再去吃一遍,在他看来,当文官就不会吃苦。

他想余令去当个文官。

“那今后怎么办,去哪里找书看去?”

余令想了想,忽然想到了那个大胡子,笑道:“老爹放心,书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