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哈哈哈,大明 > 第6章 勇敢踏出第一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二伯带来的野猪腿让余令吃了三大碗饭。

虽然肉身上的土腥味依旧,但余令却本能的选择了忽略。

余令发现自从练武以来自己的胃口越来越大,根本就没有挑食这么一说。

看书坐在那里不动都会饿。

七八个人足足忙了两天才把屋子收拾干净。

老爹的这座宅子并没有京城的四合院大,只有正房,外加左右耳房。

所以,如意、小肥还有余令三个人是住在阁楼里。

厨娘、陈婶还有闷闷是住在右侧的耳房里,左侧改成了牲畜的屋舍。

安顿下来后,余令骑着毛驴就出发了。

今日余令要去艾主薄家,他要考校学问。

余令知道,这是属于大人做事的一种方式,说是考校,其实也是看余令有没有价值。

若有,他就会如当日所说的那样给余令当童考的保人。

若没有,那先前他说的话就不会当真。

他和余令并无交情,祖上也并无交情,所以,一切的出发点就是价值。

余令够不够聪慧是价值。

为了让艾主薄对自己的感观更好一点,余令出发的时候还带了一点礼物。

不贵重,但也不随意。

余令以最好的状态来迎接到达长安后的第一个考验。

只要过了,有了保人,然后以一个成熟的灵魂来当孩子,坐实天才童子之名。

有了名,就会跳到一个新的圈子里,才能破局。

在遥远的京城,小老虎也准备好跨过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二月刘淑女呕吐、乏力,宫里判断她是有了孕事。

时至今日,老祖宗亲自出手诊断,他已经断定刘淑女肚子里的孩子就是一位皇子,而非公主。

按照祖宗历法,若是皇子,那这位皇子就是朱由检。

也就是小余令口中所说的这辈子最大的机缘。

小老虎信余令,他决定赌一把。

不赌没有办法,他年岁小,如果无天大的机遇,他这辈子可能都走不到皇帝的身边。

甚至都走不到“十二监”。

按照干爹的说法是,等他四十岁,就能到四司八局。

也就是二十四衙门里当一总监,也算是出人头地,有了品级。

可小老虎不想去那里,也不想四十多岁才到那种地步。

他现在想握权,自己当老祖宗。

在京城多年的底层生活教会了他,要做就做到某一行最大的那一个。

若只是一个小头头,依旧被欺负。

干爹很厉害,走到的那个屋子依旧得磕头。

李进忠也很厉害,跟着太孙,可能是未来的皇帝陛下。

但见了老祖宗王安也得磕头。

晨光照射下,小老虎往炉子里塞了一把果木。

火势慢慢的升起,砂锅里的米粥也开始散发着清香。

在大殿门口,一个明眉皓齿,散发着贵气的妇人正在望着忙碌的小老虎。

她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目光有些发散……

刘淑女望着这个勤劳且话很少的小太监。

看着他在那里忙碌,看着他跪趴在那里往炉子里吹气。

她嘴角露出淡淡的笑意。

先前母亲怀了弟弟的时候父亲就是这么给母亲熬粥。

那时候母亲就在边上静静地看着,嘴角挂着暖暖的笑意。

“这罐子不是宫里的罐子!”

小老虎没有想到贵人已经起身,慌忙转身跪倒在地。

这是入宫学的的第一个规矩,主子就是天,无论见到哪个主子都得跪安。

“问你话呢,这罐子不是宫里的罐子吧!”

小老虎闻言慌忙道:

“回贵人的话,这罐子的确不是宫里的罐子,奴婢昨日休沐出了趟宫,想到贵人胃口不佳,就从外面买来的!”

“为什么买,宫里没有么?”

“贵人误会了,宫里不是没有,宫里是陶瓷的,这个是泥陶的,贵人有了孕事胃口不佳,这个煮粥香!”

刘淑女笑了笑,他觉得这个小太监有点意思。

“你咋知道这个煮粥香呢?”

小老虎也不知道砂锅煮粥香,他只知道三岁的时候的小余令很喜欢吃。

那时候的小余令饿的走路都走不稳。

全靠那个只剩下一半的砂锅熬出米汤养活的。

“我弟弟喜欢吃,他说这个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米粥。

他小的时候很喜欢吃,小的就斗胆熬出一锅,请贵人尝尝。”

刘淑女笑了,没有人发现今日是她笑的最多的一次。

平日因为不受太子的喜爱,服侍她的人都是一些老宫女,老太监。

这群人很贴心,但在宫里熬了这么些年,浑身全是暮气。

站在那里如同枯木,不吭声,说的最多的就是“是”。

小老虎没跟刘淑女说实话。

不是宫里没有砂锅罐子,宫里有全天下最好的砂锅罐子。

宫里的罐子不是小老虎不用,而是不敢用。

在宫里的这两年岁月里,小老虎贪婪的汲取着一切可用的知识。

读书,学医,练武,学做人说话。

虽然谁都没说,但小老虎知道宫里的人对太医院是极度不信任的。

历代以来皇帝,皇子经历的事情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明宪宗朱见深死于用药不对,孝宗朱佑樘也死于用药不对。

嘉靖万岁爷更离谱,都躺在床上了,太医在边上看着,准备看着他病死。

最离奇的是他走到哪里,火就能烧到哪里。

更离谱的还是壬寅宫变,堂堂一个皇帝险些死于宫女之手。

最狠的是,太子都能早夭。

小老虎原先不知道这些的。

可随着在宫里待的时间越长,他就知道的越多。

小老虎想不明白,大明医术就算差……

那无论如何也得比先前的元朝,宋朝,唐朝要强很多吧。

为什么拉个肚子都能让一个身子康健的皇子身死。

尝过酸甜苦辣的小老虎骨子里是警惕的。

警惕几乎刻在了他的骨子里,他虽然不懂为什么,但他知道这宫里比外面还恐怖。

皇子这样的贵胄都有可能死,那自己这样的就更容易了。

(ps:《明宪宗实录》:投剂乖方,致殒宪宗,太医刘文泰被后世称为害死皇帝专业户,木匠皇帝如果没有魏忠贤就淹死了,红丸案更是蹊跷中的蹊跷。)

所以……

小老虎决定踏出那一步就必须亲力亲为。

余令不在身边,这宫里的任何人他都不信,他只信他自己,干爹说的对......

命就在自己手中。

“贵人,粥好了,您尝尝!”

粥呈现到了眼前,刘淑女这才发现这小太监竟然熬得是糜子粥。

在宫里,哪怕她不受宠,她吃的也是江南的贡米。

“这糜子?”

小老虎惶恐地低声道:

“回贵人,这是糜子,我昨日都细细挑拣了,煮粥之前我又淘洗多次,都是好的......”

刘淑女端着碗,轻轻地抿了一口。

可能是眼前的小太监会说话,又可能是许久没吃过糜子,她竟觉得格外的香。

刘淑女胃口很好,足足喝了两碗粥。

小老虎见刘淑女胃口好,也并未呕吐,知道她很喜欢。

熄灭火炭,抱着砂锅,他就准备离去。

他只是来服侍,并未来当差。

等到刘淑女肚子诞下子嗣,宫里这边才会根据是皇子还是公主来敲定刘淑女的恩赏。

那时候才是决定的时候。

刘淑女想赏赐一下这个很懂事的小太监。

可惜她并未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因为不讨喜,她的日子也很拮据,自己也仅仅是一个淑女。

“你在外面有家?”

“有家,还有一个铺子,这些都是我弟弟的,有机会我就会去看看,现在都是别人在帮着打理!”

“铺子叫什么?”

“三味书屋!”

刘淑女又笑了,这小太监有意思,他这书的名字也另类。

别人都是什么什么记,他这倒好,什么都没。

“弟弟多大?”

“今年九岁,十个年头!”

“也在京城么?”

小老虎低下了头,低声道:

“走了,到长安读书去了!”

刘淑女轻轻叹了口气,她突然觉得这个小太监和她的命运差不多。

这一进宫,隔着一道宫墙,那就是两个世界,自己在里面,亲人在外面。

都说宫里好,是福窝窝,可他们不知道,家里才是最好的。

“你明日还来么?”

“回贵人,明日我还来,老祖说,这些日子就由我来服侍贵人早膳,明日贵人想吃点什么?”

“你会什么?”

小老虎一愣,他发觉自己好像并不会做什么,闻言懊恼道:

“我只会煮粥!”

刘淑女笑了,笑的很大声:“好,明日就煮这个粥,对了,你叫什么?”

“王承恩!”

小老虎走了,刘淑女还是回味刚才米粥的味道。

太阳升了起来,刘淑女也愈发的没精神起来。

躺在榻上,刘淑女忽然道:

“思思你记一下,后日你出宫的时候见我大哥记得跟他知会一声,告诉他,让家里人多去照顾一下三味书屋的生意!”

“是!”

小老虎收获了淑女刘氏的喜爱,余令也收获了主薄的喜爱,在艾主簿看来,余令就是一个神童。

只要这孩子顺利考过童生,那就是自己长安县里最年轻的童生了。

而自己就能获得发现美玉的美名。

“余令?”

“学生在!”

“八月县令是主考,他最爱《中庸》,诗词里最爱深秋,明白么?”

“明白!”

艾主薄笑了,背起手道:“八月期待你的好消息,八月若高中,王府赏月必有你余令之名!”

“若有当日,先生于我如同再造之恩!”

艾主薄,勉励的拍了拍余令的肩膀:

“孩子,天色不早了,早些回去,作保之事就别担心了,明日我派人给你送去!”

余令大喜,他的举手之劳,老爹可是能省下不少的银子呢。

自己若是有了身份,那就能把来财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