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苏定方演义 > 第318章 李道宗生擒颉利,东突厥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8章 李道宗生擒颉利,东突厥亡

阴山的寒风卷着鹅毛大雪,如无数把冰刃抽打在突厥残部的脸上。阿史那哆必勒住缰绳,胯下的枣红马发出一声哀鸣,前蹄踉跄着险些跪倒——马蹄早已磨得血肉模糊,暗红的血珠渗出来,在雪地上留下一串触目惊心的印记。他干枯的手掌死死攥着马缰,指节泛白得几乎要嵌进木头里,目光扫过身后的残兵,喉结狠狠滚动了一下。

粮袋早在三日前就见了底,士兵们个个面黄肌瘦,颧骨高耸,身上的皮袍破烂不堪,露出冻得青紫的肌肤。有人走着走着便直直栽倒在雪地里,再也没能爬起来,身旁的同伴连弯腰去扶的力气都没有,只能任由尸体被积雪慢慢掩埋。

“可汗……”义城公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她裹紧了身上的狐裘,华贵的裘皮早已沾满尘土和雪沫,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她的脸色苍白如纸,嘴唇冻得发紫,眼中满是绝望,“这阴山之外便是大唐地界,咱们……咱们真的走投无路了吗?”

“闭嘴!”阿史那哆必猛地回头,眼中布满血丝,猩红的目光如同被困在牢笼中的野兽。他的视线死死盯着身后缩着的侄子突俐,积压多日的怒火瞬间喷发,“都是你!当初在定襄,是谁拍着胸脯说城防固若金汤,说唐军绝攻不进来?是谁说只要坚守三月,薛延陀的援兵必到?现在看看!看看我们成了什么模样!”

突俐被叔父的吼声震得一哆嗦,却也红了眼,积压多日的怨恨终于忍不住爆发出来。他向前迈了一步,胸膛剧烈起伏着:“叔父!你还好意思说我?若非你沉迷酒色,荒废军政,把好好的定襄经营得一塌糊涂,唐军怎会如此轻易地破城?若非你听不进劝谏,执意要与大唐硬碰硬,咱们怎会落到这步田地?”

他指着周围的士兵,声音带着哭腔:“现在粮草断绝,兄弟们都快饿死了!昨日还有人吃草根树皮,今日连草根都找不到了!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降了唐朝,至少能有条活路!”

“你敢说降?”阿史那哆必勃然大怒,腰间的弯刀“噌”地出鞘,寒光直逼突俐的咽喉。旁边的亲兵见状不妙,急忙扑上来死死抱住他的胳膊,连声劝道:“可汗息怒!可汗息怒!现在动手,只会让兄弟们离心啊!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万万不可自相残杀!”

突俐站在原地,脸上没有丝毫惧色,反而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叔父,事到如今,你还执迷不悟吗?大唐兵强马壮,李靖、李积皆是用兵如神的将帅,咱们根本不是对手!降了,至少兄弟们能活下来!”

“你……”阿史那哆必气得浑身发抖,正欲挣脱亲兵的束缚,四周忽然亮起无数火把,如同繁星坠落人间,将这片雪地照得如同白昼。火光中,一杆金龙八宝点钢枪熠熠生辉,枪尖的冷光直射阿史那哆必的眼底。

李道宗勒马立于高处,银甲在火光下闪着冷光,他的声音沉稳如雷,穿透风雪,响彻山谷:“阿史那哆必,你已被我大唐大军包围,插翅难飞,还不速速下马投降?”

话音未落,唐军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喊杀声震彻山谷。张宝相一马当先,手中的镔铁槊横扫而出,带着呼啸的风声。突厥士兵本就饿得筋疲力尽,哪里抵挡得住这般猛攻?一个个如同断线的风筝般倒下,阵型瞬间溃散。

突俐看在眼里,心中只剩下求生的念头。他知道,此时再不投降,只会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他猛地挣脱身边的士兵,朝着唐军方向大喊:“我等愿降!我等愿降!抓住阿史那哆必献功!”

他的声音在混乱中格外清晰,不少突厥士兵本就早已心生退意,听到这话,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混乱瞬间升级。义城公主看着眼前的惨状,看着那些曾经对自己俯首称臣的士兵如今一个个倒戈相向,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她悄悄拔出腰间的匕首,冰冷的触感让她打了个寒颤,却也坚定了她的心意——她是突厥的公主,绝不能降唐受辱,唯有以死殉国。

可就在此时,一名饿疯了的突厥士兵扑了上来,一把推开她。那士兵的目光死死盯着公主身上的金饰,项链上的宝石在火光下闪着光,在他眼中,那便是能换一口吃食的救命稻草。“把金饰给我!”他嘶吼着,伸手便去抢。

公主猝不及防,重重撞在旁边的岩石上,额头鲜血直流,顺着脸颊滑落,滴在雪地上,染红了一片。她的身体软软地倒下去,眼中的光芒瞬间熄灭,当场气绝身亡。

“公主!”阿史那哆必见状,目眦欲裂,发出一声如同困兽般的嘶吼。他不顾身后的危险,挥剑便向那名士兵砍去。可他刚转过身,后背便传来一阵剧痛,突俐手中的长矛已从他的肩胛骨处刺穿,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他的皮袍。

“叔父,别怪我……”突俐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更多的是解脱和求生的渴望。他一把揪住阿史那哆必的头发,将他拖到李道宗马前,重重扔在地上,“末将突俐,愿降唐,只求大将军饶我一命!”

李道宗翻身下马,居高临下地看着趴在地上的阿史那哆必。雪落在他的银甲上,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气势。他一脚踩住阿史那哆必的后背,金龙八宝点钢枪直指他的咽喉,声音冰冷而威严:“阿史那哆必,你屡次兴兵犯我大唐疆土,杀我百姓,毁我城池,今日终于落网!你可知罪?”

阿史那哆必挣扎着想要抬头,却被李道宗死死摁住,只能发出不甘的呜咽。他的目光扫过周围投降的士兵,扫过倒在地上的义城公主,心中涌起一阵绝望和悔恨。若是当初他能听信劝谏,若是当初他没有荒废军政,或许今日便不会落到这般田地。

李道宗不再看他,转头对身旁的张宝相吩咐道:“清点俘虏人数,登记造册。愿意归降的部众,好生安抚,编入军中;顽抗不降者,全部押回长安,听候陛下发落。”

“末将领命!”张宝相应声而去,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远处,唐军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此起彼伏,盖过了风雪的呼啸。李道宗抬头望向阴山之巅,不知何时,雪已经停了,天边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他缓缓拔出腰间的佩剑,挑断了阿史那哆必身上的绑绳,却又用枪杆将他摁住,声音冰冷而坚定:“起来,跟我回长安。从今日起,东突厥的太阳,再也不会升起了——你的时代,结束了。”

阿史那哆必瘫在地上,看着那抹鱼肚白,眼中的光芒彻底熄灭。他知道,李道宗说的是对的,东突厥,真的亡了。

谁曾想,这场终结东突厥的决战,早已在李靖元帅的运筹帷幄中悄然铺开。六路唐军如同六把利刃,同时刺向突厥的心脏——苏定方与高慧英夫妻,带着师父李靖与大师兄李积的嘱托,率领两万铁骑星夜兼程;柴邵与平阳公主夫妻兵出北路,截断突厥的退路;江夏王李道宗与张宝相则率军埋伏于阴山,专等阿史那哆必自投罗网。

战前,唐俭奉大唐天子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命,带着厚礼前往颉利牙帐假意安抚。他言辞恳切,细数两国多年来的纷争之苦,许诺只要突厥罢兵,大唐愿永世修好,还会给予丰厚的赏赐。阿史那哆必本就心存侥幸,想着拖延时间等待援兵,被唐俭一番话说得晕头转向,竟真的放松了警惕,连营中的巡逻都懈怠了大半。他哪里知道,这不过是李靖元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唐俭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为苏定方的突袭争取时间。

三更时分,夜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苏定方与高慧英夫妻身披重甲,带领铁骑如幽灵般摸到阿史那哆必的牙帐之外。苏定方手中的方天画戟在夜色中闪着寒芒,高慧英的三尖两刃刀更是锋利如霜。夫妻二人对视一眼,同时大喝一声,率军冲入营中。

“杀!”

突厥士兵从睡梦中惊醒,大多还没反应过来,便已身首异处。苏定方一戟横扫,便有三名突厥兵倒在血泊中;高慧英的三尖两刃刀如同毒蛇吐信,每一次挥舞都能带起一片血花。夫妻二人在突厥大营中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突厥士兵无不望风披靡。

夜雾中,苏定方弯弓搭箭,凭借着“常胜将军”“小养由基”的精湛箭术,一箭射落了阿史那哆必的王旗。王旗倒地的那一刻,突厥大营彻底陷入混乱,士兵们如同无头苍蝇般四处逃窜,互相踩踏者不计其数。

薛延陀等十八部首领与部将,本想率军驰援阿史那哆必,却被程咬金、秦琼、张公瑾、牛进达等将领死死拦住。秦琼的双锏舞得密不透风,每一击都带着千钧之力;程咬金的板斧上下翻飞,喊杀声震耳欲聋;张公瑾的长枪如蛟龙出海,直刺敌人要害;牛进达的大刀寒光凛凛,所到之处无人能挡。贾柳楼二十六友的兄弟们更是个个奋勇当先,史大奈、契苾何力、屈突通、屈突盖、张士贵等人如同猛虎下山,将突厥各部的抵抗逐一粉碎。

八里马华、猿圆蛋、青椒不辣、猩猩胆……这些在突厥十八部中威名赫赫的都督将领,一个个倒在苏定方与高慧英的刀戟之下。他们曾经在草原上叱咤风云,如今却都成了唐军的刀下亡魂。短短一个时辰,死于唐军刀下的突厥将领与士兵便不计其数,鲜血染红了营中的每一寸土地,连积雪都被染成了暗红色。

当阿史那哆必带着残部逃向阴山时,他以为自己还有一线生机,却不知李道宗早已在这里布下了天罗地网。义城公主的死,突俐的背叛,不过是这场覆灭大戏的最后一幕。

李道宗押着阿史那哆必,缓缓走向欢呼的唐军。远处的东方,朝阳正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洒满大地,驱散了阴山的寒意。东突厥的太阳,在这一日彻底落下,而大唐的盛世,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