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萧明死得好啊!

好就好在,他死在了最“合适”的时机,死在皇帝的需求上。

曹祯需要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新成立的军机处更需要一场可以称道的胜利来堵住悠悠众口。

掌印太监王振、司礼监秉笔黄景、御马监掌印李继周;

这三个立于太监队伍之中含权量最高的太监,心里跟明镜似的:

只有拿到“胜利”的功绩,才能暂时堵住文官们的嘴;

证明军机处掌兵权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为陛下解围。

于是,一场滁州卫全军覆没的惨败,在权力需要的操纵下;

开始了层层递进的“包装”,像给没洗干净的大肠裹上金箔,硬要伪装成珍馐。

最初的战报,出自江北锦衣卫校尉刘三之手。

那天他躲在石沛村外的骚狗山上,亲眼看见燕山军围杀滁州军;

他哆哆嗦嗦地写战报,手却止不住发抖:

“滁州卫遇袭,萧指挥战死,残部投降”

字里行间满是败象,这样的战果报上去自己估计要受牵连;

只好在末尾加一句“卫指挥萧明英勇力战致死,连斩数人”;

算是小小的润色一下,给天兵留点体面,就和阵风成功“拦截”霹雳15一样。

可战报传到上头锦衣卫百户手里,味道就变了。

百户看着纸上的“全军覆没”,咬了咬牙底下太不懂事了;

这时候怎么能说实话写败报呢,活该一辈子当校尉,永远无法进步。

提笔改成“滁州卫血战燕山军,惜败,杀伤敌百余,萧指挥力战殉国”;

多写点积极方面的,皇上高兴最重要,陛下心里装的是九州万方;

几千条达利特的贱命不能坏了陛下和军机处的大局。

等战报送到锦衣卫千户手里,战报就更“体面”了:

“滁州卫奋勇迎敌,击退燕山军进攻,残部转进庐州府;

萧指挥使乃大魏楷模,主动为大军断后,寡不敌众殉国玉碎”

把“溃败”改成“转进”,把“战死”说成“英勇玉碎”,瞬间就体面了不少。

当这份被改得面目全非的巴拉特战报送到江南,进了军机处;

王振拿着战报,看到“奋勇迎敌”“断后殉国”“杀敌数百”眼睛都亮了。

他召来黄景、李继周,三人凑在一起,直接把战报“重写”了一遍:

“萧明率滁州卫大破燕山军主力,与贼首冉悼大战九十回合;

射中冉贼左眼,使其重伤溃逃!

萧指挥寡不敌众,力竭自刎,虽死却怒目圆睁始终站立;

燕山军围其尸一日,竟不敢近!”

写完后,三人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样的战报,才配得上“大捷”二字,才够让皇帝高兴。

至于现实?

赢学面前现实狗屁不是,讲现实的校尉就到头了,“赢”者才能上位。

战报送到皇帝面前时,曹祯正因为左右相和大半文官反对扩军和军机处的事憋了一肚子火。

看到“大破燕山军”“射瞎冉悼左眼”的字眼;

他当场失态,激动把茶杯往地上一摔,猛地站起来;

连喊三声“壮烈”;

“萧明真乃国朝典范,朕之恶来!

有此等忠臣良将,何愁逆贼不灭!何愁江北不平!”

他当即传旨,让翰林院拟诏:追赠萧明之子萧承宗为镇国将军、忠武伯;

爵位世袭罔替,赏黄金百两、良田千亩;

赐萧明谥号“忠武”;

要知道,当年率军北伐、收复三州之地的宗元帅,劳苦功高,到死都没拿到过“忠武”这个武官最高谥号;

如今却给了一个事实上全军覆没的卫指挥。

忠勇和忠武的差距不亚于文襄和文正。

这场子虚乌有的滁州“大捷”,对曹祯和太监来说像一场及时雨;

瞬间压下了朝堂上反对军机处的声浪。

大多数官员没去过江北,根本不知道真实战况;

只看着战报上“冉悼被射瞎”“燕山军遭到重创”的细节;

莫不是江北大局真的有转机?

战报里的描述,更是写得绘声绘色,连萧明与冉悼大战时的细节都编得活灵活现:

“萧指挥横刀立马,冉贼挥枪来战,刀枪相撞,火花四溅,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

后冉贼副将从侧后方偷袭,萧指挥左臂中枪,重伤被围,仍忍痛掏出弓箭;

搭箭拉弦,一箭正中冉贼左眼,鲜血直流;

冉贼惨叫一声被部下救走,萧指挥战马中箭倒地,他独自提刀;

连斩燕山军数十人,直到刀刃卷口、力气耗尽,才横刀自刎”;

这些细节,完全符合没上过战场的文官对“英雄战死”的想象;

看得不少老臣热泪盈眶,连称“国之幸也”。

国子监里,一个名叫柳文彦的学生,抓住了这个机会。

他连夜写了一首《萧将军断刀行》:

滁州云阵裂霜穹;独横长刀镇朔风。

百战甲胄血尤腥;一箭霹雳贯贼瞳。

箭袋空时弓弦折;踏雪驹殁荒烟中。

步战犹挥断刃卷;斩落寒星十丈红。

膝深埋入故国土,血染旌旗耀日彤。

肝胆长悬照丹阙,英魂归谒报九重!

萧明的“壮烈”写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这首诗在有心之人的推波助澜下很快传开,后来被黄景看到,献给了曹祯。

曹祯读了一遍又一遍,拍着桌子赞叹:

“好诗!好一个‘肝胆长悬照丹阙,英魂归谒报九重’!此人有才,当重用!”

当即下旨:破格提拔柳文彦为中书舍人兼侍读学士;

这可是能直接在皇帝身边草拟文书、陪皇帝读书的清贵;

属于品级不高但是含权量极高的岗位,比赵德汉的位置含权量和前途更高;

柳文彦却靠着一首吹捧“大捷”的诗,一步登天,羡煞了不少投机官员。

文官集团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

有左相诸葛明、右相司马嵩这样,为了维护文官权力,坚决反对宦官和军机处的,甚至放下过往恩怨的;

就有大批想走“快车道”的投机者。

看到柳文彦靠吹捧“大捷”升官,不少官员也动了心思:

与其跟皇帝对着干,被穿小鞋、丢官职;

不如顺着皇帝的意,吹捧“大捷”、拥护军机处,说不定还能上位。

有人开始在朝堂上奏说“军机处调度有方”;

甚至有御史主动上书,请求“让军机处改为常设,全权负责军机大事”

这些人,巴不得借着“大捷”的东风,跟宦官们搭上线,钻个空子往上爬。

借着这股“胜利”的势头,曹祯暂时压下了朝中的反对声。

之前户部侍郎张衡臣因为反对流民充军,辞官回乡;

户部尚书空缺,户部几乎成了空壳子,没人拍板。

曹祯这次懒得跟内阁商量,直接把王振叫到宫里,让他帮忙物色忠心的户部官员。

他一开始想启用前国舅、自己的舅舅司马藩;

司马藩闲在家早就想重新掌权,听到消息后,当场就答应了;

可他爹司马嵩得知后,连夜把他叫到家里,劈头盖脸一顿骂:

“你是不是疯了!这个时候去跟阉党混在一起?”

司马嵩是右相,背后站的是江南士族为主的文官集团,这是他的政治基本盘。

要是这个时候儿子跳出来跟宦官合作,江南的官员们分分钟会联合起来;

重新找个“贤能”取代他司马家,政治家可以背叛利益、背叛盟友;

却不能随便背叛自己的基本盘,这是他能在朝堂上立足的根本。

最后,司马藩只能以“腿疾复发,不便理政”为由,推辞了这个职位。

曹祯没能拉拢到司马藩,却也没在意;

反正现在朝堂上,正是一场胜利换来的众正盈朝,他觉得随便找个听话的官员去户部,也能把事办了。

而此刻的和州,冉悼正揉着自己完好无损被战报射瞎的左眼,看着刚送来的情报,非常满意;

嘱咐张铁砚再让人给江南潜伏的弟兄送点金子过去,算是感谢报情报费。

张铁砚点头,这次他们总参谋长吴启派到燕京的情报员立大功了;

不到五天就把这次围剿燕山军的军事调动地图从宫里搞了出来;

并连夜渡船藏在靴子夹层里送到了江北和州县的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