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政星移兆秋令 三垣气转布阴符
戊申年八月朔日,斗柄指酉,太阳躔度入翼轸之间。是夜三更,紫微星君忽见天市垣中白气冲犯帝座,忙取浑天仪推演,只见荧惑退舍三舍,太白经天而昼见,二十八宿周天度分竟现\"白虎衔珠\"之异。太微垣内,五帝座光芒忽明忽暗,竟如人之呼吸,隐约有霜华凝结于垣星之上。
蓬莱仙岛观澜阁中,东华帝君正与瀛洲九老对弈,忽见棋盘上棋子尽皆结霜,白子如梨雪初凝,黑子似墨玉含冰。九老中赤精子抚掌叹曰:\"此乃西方金气盛极之兆,长白山人参谷必有灵物应劫而生。\"话音未落,但见阁外弱水翻涌,竟有冰晶自水面升起,凝结成\"白露为霜\"四字,每字皆有丈许见方,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昆仑山玉虚宫前,十二金仙正随元始天尊讲道。忽然,天尊手中玉尘尾扫过,殿前琪花瑶草尽皆结霜,那霜花竟成莲花之形,每瓣之上皆有《黄庭经》字迹隐现。南极仙翁离席而起,指天长叹:\"人参娃娃千年劫数已至,此乃天地大药应运而生之兆也!\"
二、长白深谷开灵脉 千年参王吐慧光
却说长白山中有一谷名曰\"紫霞\",谷中终年云雾缭绕,谷底有一寒潭,潭水来自千年积雪融水,其冷彻骨。潭边生有九丛人参,每丛九株,正是\"九宫八卦\"之数。居中一株参王,茎高丈二,顶生九叶,叶分五歧,正是\"九茎五叶\"的太古灵参形态。
子时三刻,月过中天。参王忽然发出清越之音,如击玉罄。但见它根须蠕动,竟如千万条银蛇破土而出,在月光下吸食天地精华。叶片上的白毫渐次竖起,每根白毫顶端都凝结出细小的露珠,露珠渐次增大,却不落于地,反而悬浮在叶片周围,形成一个晶莹的光环。
寅时初刻,东方既白。露珠忽然同时爆裂,化作万千光点,如流星雨般升入空中。光点在空中聚合成一个巨大的太极图,阴阳鱼缓缓转动,阴鱼眼处凝结出霜花,阳鱼眼处闪耀着露珠。霜花与露珠相互交融,竟在空中写出\"津液成霜\"四个古篆,每个字都有亩许大小,笔画中蕴含着五行生克之理。
三、东王公驾临参谷 广寒杵捣碎琼浆
却说东王公在九霄云外望见长白山瑞气冲天,已知灵参应劫。他轻拂衣袖,招来青鸾车驾,车驾由九头金翅鸟牵拉,瞬间便至紫霞谷上空。但见他头戴紫金冠,身着云霞服,左手持玉如意,右手携广寒捣药杵,真个是\"身骑青鸾游八极,手持玉杵捣乾坤\"。
\"好个灵参!\"东王公赞道,\"今日不遇吾,焉能成大药?\"说罢,他踏云而下,来到参王面前。那捣药杵刚一接近霜花,便发出嗡嗡龙吟,月宫中的玉兔仿佛有感,在捣药声中应和起来。东王公运起三花聚顶之功,手腕翻转,捣药杵如风车般旋转,霜花与露珠纷纷飞入杵下玉臼之中。
这捣药竟有九九八十一道工序:一捣曰\"采清\",取东方青气;二捣曰\"凝浊\",聚西方白精;三捣曰\"和阴阳\",融南离之火与北坎之水;四捣曰\"通五行\",引中央土气入臼。每捣一次,玉臼中便升起一道彩虹,捣至八十一次时,臼中竟有龙虎之形显现,龙衔霜花,虎吞露珠,最终化作一团晶莹的光雾。
四、西王母凤辇降凡 凤凰翎分药通灵
正待东王公收功,忽闻天际传来凤鸣之声,只见五彩祥云铺地,八鸾金车缓缓降下。车中端坐者,正是西王母,她头戴太真晨缨之冠,身着九色斑龙之衣,怀中抱着一只三青鸟,爪中还抓着几粒蟠桃核。
\"东华兄好兴致!\"西王母笑道,\"这般天地灵物,怎可独自享用?\"说罢,她取出凤凰翎毛——此乃当年凤育九雏时脱落的尾羽,蕴含着先天火气——轻轻挥动。但见那翎毛化作千万道金光,如利剑般插入光雾之中,将其一分为二。
\"且看我这分药之术!\"西王母玉指轻弹,左边光雾化作点点金星,如细雨般落在参王表皮。但见参皮上立刻浮现出\"金井玉栏\"之纹:金井者,外皮色黄如金;玉栏者,横纹细密如栏。那纹路竟与《黄帝内经》中所述的肌表经络图丝毫不差,每一道纹路上都流动着金色光气。
右边光雾则凝聚成一颗明珠,滴溜溜落入参王根部。刹那间,地动山摇,寒潭之水竟逆流而上,沿着根须涌入参体。但见主根迅速膨胀,色如羊脂,温润无暇,而根上横环纹竟化作支气管形态,每一条纹路中都有清气流转,隐隐可闻肺脏呼吸之声。
五、五气朝元凝霜露 三焦通泰化阴阳
却说那\"固表霜\"附着参体之后,竟化作千万细小鳞片,如铠甲般覆盖全身。每片鳞片上都刻有《灵飞经》符文,遇风则隐,遇水则现。东王公伸手轻触参皮,只觉入手温润,如摸暖玉,而鳞片下竟有细微脉动,恰似人体卫气运行之象。
\"润肺珠\"入根之后,参王根部突然喷出五道彩气,分别为青、赤、黄、白、黑五色,正是五脏之气。五道彩气在空中结成莲花宝座,宝座中央端坐着一尊三寸高的小人,面如冠玉,身着五彩衣,正是人参的\"精魂\"所化。那小人张开嘴巴,将五道彩气尽皆吸入,顿时浑身光芒大盛。
此时,天地间出现异象:东方苍龙七宿降下青色灵气,南方朱雀七宿送来赤色火气,西方白虎七宿吐放白色金气,北方玄武七宿渗出黑色水气,中央黄龙星官撒下黄色土气。五气汇聚于参王头顶,形成一个巨大的五行轮盘,轮盘转动之间,竟将方圆百里内的山川灵气全部纳入其中。
六、周天星斗布药阵 六腑三焦列鼎炉
东王公见状,大呼:\"妙哉!此乃'五星聚奎'之象,正可布下周天药阵!\"他挥手之间,二十八宿星光洒落,在谷中形成一个巨大的星图。角宿星光照耀参王头部,如同华盖;轸宿星光照其双足,恰似根基;心宿星光护其胸臆,宛如丹炉。
西王母则取出七枚玉版,分别刻着\"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之名,按北斗七星之位摆放在谷中。每块玉版下都升起一缕青烟,青烟凝聚成脏腑之形,与参王体内经络遥相呼应。但见胆腑青烟化作青龙,胃腑青烟变为白虎,大肠青烟形如朱雀,小肠青烟状若玄武,膀胱青烟成腾蛇之态,三焦青烟化勾陈之形。
\"开炉!\"东王公一声断喝,手中捣药杵化作一道金光,插入五行轮盘中心。轮盘飞速转动,将五气与星光尽数磨碎,化作细如尘埃的\"琼霜散\"。这粉末在空中分成十二道支流,分别注入参王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七、三花聚顶参成道 五气朝元药入神
却说参王在药阵中历经七七四十九息,忽然浑身剧震,顶门升起三朵金花:一朵金莲代表精,一朵银莲代表气,一朵玉莲代表神。三花聚顶之下,参王精魂小人竟踏出莲花宝座,在空中跳起\"太极舞\",每一个舞步都暗合天地大道。
此时,西王母取出玉净瓶,倒出三滴甘露:一滴来自蟠桃叶,一滴取自灵芝根,一滴融自人参泪。甘露滴在参王根部,顿时生长出三株幼苗,分别名为\"固表苗润肺苗养脏苗\"。幼苗瞬间长成丈许高的植株,枝叶相互缠绕,形成一个三重华盖,笼罩在参王头顶。
东王公见时机成熟,双手结\"五气朝元印\",口诵《大洞真经》:\"白露团团,津液成霜。五行相生,五脏安康。固表实里,润肺清肠。天地同寿,日月齐光!\"随着咒语声,琼霜散全部渗入参体,参王表皮的\"金井玉栏\"纹发出金色光芒,根部的\"支气管横环纹\"则泛起白色光晕,两种光芒相互交织,形成一幅\"金生水\"的先天卦象。
八、阴阳交感生玄牝 龙虎交媾结圣胎
忽然,参王精魂小人张开双臂, embracing the参体,刹那间天人合一。谷中寒潭之水与天上银河之水竟隔空相连,形成一道水桥,水中倒映出日月同辉之象。参王根须吸收寒潭水,叶片汲取银河精,在体内形成\"坎离既济\"之局。
东王公与西王母对视一眼,同时出手:东王公用捣药杵在参王头顶点出\"百会穴\",西王母用凤凰翎在参王足底画出\"涌泉符\"。一上一下,一阳一阴,竟在参王体内形成一个巨大的太极图。太极图中,阴鱼代表地之阴气,阳鱼代表天之阳气,阴阳鱼眼分别是\"固表霜\"与\"润肺珠\"所化。
\"龙虎交媾,圣胎将成!\"西王母喝道。但见参王体内升起一股青色肝气,如青龙腾空;又涌出一股白色肺气,似白虎下山。龙虎在太极图中相互追逐,最终在\"膻中穴\"处相拥而眠,化作一颗闪烁着五彩光芒的丹药,正是\"琼霜散\"的精华所聚。
九、万仙朝贺开灵识 百草参拜悟真机
却说此景惊动了三山五岳的仙真。瀛洲九老骑着梅花鹿赶来,每人手中都捧着一匣仙草作为贺礼;方丈岛的八仙乘着葫芦飘至,铁拐李还拿出葫芦里的仙丹与参王分享;就连海外三十六岛的洞主,也都驾着奇禽异兽前来,一时间紫霞谷中仙乐飘飘,瑞气千条。
谷中的百草也尽皆通灵,纷纷向参王行礼拜贺。灵芝化作红衣童子,献上九茎紫芝;茯苓变成白须老者,送来千年松脂;就连最普通的甘草,也化作绿衣仙子,捧着甘露宝瓶。百草丛中,竟隐隐形成一个\"百草朝参\"的大阵,每一株草都释放出自身的灵气,汇入参王体内。
参王精魂小人此时已端坐于泥丸宫,睁开双眼,两道金光直射斗牛。它轻轻挥手,谷中云雾竟化作文字,显现出《神农本草经》的真义。东王公见状,抚掌大笑:\"善哉!善哉!此参已通天地之理,可作人间大药矣!\"
十、法相万千传后世 金丹一粒济苍生
时辰已至卯正三刻,东王公与西王母见大功告成,便要返回天庭。临行前,东王公从参王身上取下一片霜花,西王母则采集一滴露珠,二人将其融入一块玉牌之中,玉牌上顿时显现出\"琼霜散\"的炼制之法,以及\"固表霜润肺珠\"的使用要诀。
\"此牌可留于人间,\"东王公说道,\"待五百年后有大德之人至此,便可传其丹道。\"西王母则取出三粒金丹,分别埋在谷中三个方位:\"一粒保此谷千年灵气不散,一粒护参王万劫不坏,一粒待有缘人来取。\"
话音刚落,二仙驾云而起。但见天空中出现七彩祥云,云中隐约有仙童玉女持幢幡引路,更有天女散花,异香扑鼻。参王精魂小人在云端稽首礼拜,目送二仙远去,而后化作一道灵光,重新融入参体之中。
从此,长白山紫霞谷便成了人间仙境,那株参王也被尊为\"百草之王\"。每逢白露时节,谷中便会重现\"津液成霜\"的奇观,而那\"琼霜散\"的传说,也随着山风传遍了神州大地,成为了中医药文化中一段不朽的传奇。
正是:白露凝霜润灵根,双仙施法渡迷津。从此人间有大药,五脏调和日月新。欲知此参后来又有何奇遇,且看下回《霜降降露·气结成丹》分解。